宋双红,李 猛,李春霞,王艳华
(虞城县农业局,河南 虞城 476300)
虞城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9.2万hm2,农业人口98万人。玉米是虞城县的主要秋粮作物,2008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5.4万hm2,每667m2平均产量487.9 kg,总产量3.927亿kg;2009年种植面积8.2万hm2,每667m2平均产量510.6 kg,总产6.28亿kg。近年来虞城县的玉米生产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生产上仍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
虞城县目前玉米种子经营渠道多,经营户农技水平参差不齐,多数经营户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重视社会效益,造成玉米种子经营市场混乱,主导品种不突出。
虞城县玉米播种以机播为主,不分品种、地力而采取统一的播种模式,行距、株距几乎一样,群众又不能及时间苗、定苗,致使种植密度不合理,普遍存在密度偏大的现象,缺苗断垄时有出现,难以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目前玉米追肥普遍存在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现象;在追肥方式上不能根据玉米需肥特点科学追肥,采取撒施或丢施的办法居多,导致肥料利用率低。
由于虞城县目前农田灌浆条件相对较差,田间基本无水渠,不能依据玉米需水特点科学用水,普遍存在只浇保命水,不浇丰产水的现象。
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有很大一部分农户重虫轻病,重前期轻中后期。近年来,虞城县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蚜虫等病虫害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直没能引起多数农户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玉米抽雄后群众基本无防治病虫害的习惯。
当前推广的玉米品种多为中熟品种,这些品种一般存在假熟现象,群众看到苞叶发黄就急于收获,与晚熟收获相比一般减产5%~10%。
玉米要高产,品种是关键。要实现玉米高产稳产,在选择品种时应本着“专家推荐,群众认可,因地用种”的原则,选择高产、稳产、抗病、抗倒、成熟期适中的审定品种。根据虞城县的实际情况,应大力推广郑单958、浚单20、中科11、东单14、滑玉12、张玉20等高产品种。
应大力推广气吸式精播机,并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确定合理的行距、株距,并做到一播全苗。
根据虞城县实际,建议种植密度分别为:竖叶型品种郑单958、浚单20、滑玉12、中科11、东单14等,中等肥力地块每667m2种植密度3800~4200株,上等肥力地块每667m2种植密度4500~5000株,最多不超过5500株;大穗型品种如蠡玉16、张玉20、金赛6850等,中等肥力地块每667m2种植密度3200~3500株,上等肥力地块每667m2种植密度3500~3800株,每667m2种植密度最多不超过4000株。
2.3.1 改“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为依据玉米需肥特点配方施肥 根据虞城县目前土壤肥力状况,玉米每667m2产量600 kg以上地块,应每667m2施纯氮15~18 kg、纯磷9~11 kg、纯钾5~8 kg、硫酸锌1~2 kg;每667m2产量500~600 kg地块,应每667m2施纯氮13~15 kg、纯磷6~9 kg、纯钾3~5 kg、硫酸锌1~2 kg;每667m2产量500 kg以下地块,应每667m2施纯氮12~13 kg、纯磷5~6 kg、纯钾3~5 kg、硫酸锌1~2 kg。
2.3.2 改“一炮轰”为分期追肥 采取“前轻中重后补”分期追肥,在玉米拔节期进行第一次追肥,追施全部磷、钾、微肥及氮肥总量的30%;在孕穗期进行第二次追肥,追施氮肥总量的60%;在吐丝期进行第三次追肥,追施剩余10%的氮肥。
2.3.3 改撒施、丢施为深施埋严 要把肥料深施10 cm左右,并覆土埋严,提高施肥效果。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为实现高产必须彻底改变群众只浇保命水的习惯,做到看天、看地、看苗合理浇好底墒水、拔节水、孕穗水和灌浆水。抽雄后,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缺水,抽雄、散粉延迟,结实率降低,甚至造成“卡脖旱”,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所以此期更要注重合理浇水。
在玉米生产中除及时做好玉米螟、蚜虫的防治外,更应该对玉米病害采取适时防治措施,特别是玉米花粒期病虫害的防治不可掉以轻心,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籽粒灌浆。
玉米收获过早,籽粒灌浆不足就会造成减产,要到完全成熟时再收获。确定玉米进入完熟期有两种办法:一是按品种生育期天数确定收获期;二是看玉米苞叶完全发黄,手摸有疏松感,籽粒乳线消失,出现黑点。
[1]查志敏,王学峰.无公害小麦、玉米生产质量控制措施[J].种业导刊,2010(3):36.
[2]徐明.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原因与对策[J].种业导刊,2010(4):19-22.
[3]时小红.2009年河南省秋作物生产形势及品种利用情况[J].种业导刊,2009(12):13-15.
[4]杨红旗,孙福海,等.河南省玉米生产现状、发展目标与对策[J].种业导刊,2009(9):15-16.
[5]侯聪.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及市场形势分析[J].种业导刊,2009(12):16-18.
[6]魏国强.河南省玉米生产概况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2008(3):5-6.
[7]路立平,赵化春,等.世界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种业导刊,2007(3):31-33.
[8]黄季.亚洲玉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种业导刊,2007(4):9.
[9]李军虎,张金萍.气象因素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种业导刊,2007(7):26-27.
[10]安旭华.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62-63.
[11]石秀华,滕发云.精量播种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8):123.
[12]单芳胜.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关键增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