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化差异走出交际误区

2010-08-15 00:43支德银
中州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英美姓氏外语教学

支德银

(郑州市教育局,郑州 450007)

随着国际社会交往不断扩大,对外交流更加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将文化教育融于教学中。文化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文化差异,丰富英语内涵。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交流、运用英语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为什么西方的笑话,在中国无法令人发笑?为什么在中国广为传颂的传统美德“谦虚”,在西方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在东方,强调集体表现和集体主义精神,在西方,则强调个人表现,他们认为,不愿显露自己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和奇怪的。以上问题的症结,归根到底是文化差异的问题。因此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本文从七个方面来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正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打招呼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习惯说:您吃过了吗?(Have you eaten?/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说:您上哪儿去?(Where are you going?)而英美人见面时如果是上午则说:Good morning.如果是在下午则说:“Good afternoon”.在傍晚就说:Good evening.如果与熟人打招呼则说:“How are you?/Hello.Hi.”如果用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说的“Have you eaten?”去问候英美人,就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因为“Have you eaten?”在英语里不是打招呼用语,而是表达了邀请对方去吃饭的意思。如果见到英美人时说:“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很不高兴。因为这句话对英美人来说有干涉他们私事的意思。

二、称呼

汉语中的称呼语比英美国家的复杂的多。汉语中的称呼有高低辈分的严格界定,同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而英语中的称呼语既贫乏又松散,没有太大区别。平时,我们常听到学生称呼他们的老师为“teacher wang”(王老师),“teacher li”(李老师),即使对外籍教师也是如此称呼。其实这是不符合英美人习惯的。在英语中,“teacher”不能用于称呼。那么怎么来称呼老师才符合英语习惯呢?一般来说,英美人称呼中小学的男老师为“Sir”,女教师为“Miss”,如果是大学教师则为“Title+surname”,即“头衔 +姓氏”,或者直接叫对方的名字,例如:ProfessorWhite,Dr.Green等等。另外,中国人称呼别人时,常把对方的行政职务加上,如:王主任 (Director Wang),李科长 (Section Li),张经理 (Manager Zhang),马院长 (PrincipalMa)等等,在英语中,行政职务是不能与姓氏连用的。英美人称呼别人时一般分以下几种形式:1.在正式场合用“头衔 +姓氏”,如:Tone Smith可被称为Mr.Smith,Mary Henderson可被称为 Miss Henderson。2.在一般场合用“头衔 +姓氏”或直接叫名字,如:JamesMartin可被称为Mr.Martin或 James。3.在非正式场合或说话双方关系比较密切时,可以直接叫对方的名字,Clare Harkey可被称为Clare。

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但在西方国家却经常使用。比如:英美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 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年轻人称呼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 Mr.、Mrs.或 Miss。比如 :Mr.Smith、Mrs.Smith、Miss Alice等。

三、寒暄

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会说:“你多大年纪?”、“结婚了吗?”但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时 ,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如:“It’s fine,isn’t it?”、“It’s raining hard,isn’t it?”或“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四、赞扬与祝贺

当英美国家的人向中国人表示赞扬或祝贺时,我们即使心里高兴,嘴上难免要谦虚一番。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 ,不 ,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根据英美人的习惯,当他们赞扬别人时,总希望别人以道谢或接受的方式作答,而不希望以谦虚、客气的方式作答。

五、道别

英汉语言中用于告别的表达方式也不大相同。到别人家串门或作客,在告辞时,英美人习惯说:“I should go now.”或“I’d better be going now.”意思都是“我得走了。”中国人道别时,主人会把客人送到门口,客人对主人说:“请留步”,主人最后要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这些话都无法直译成英语,不符合英美人习惯,其实,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成“See you later.”就可以了。

六、比喻用语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段,其往往因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中,dog(狗)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可真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在汉语里,用狗比喻人多带贬义,如“走狗”、“赖皮狗”、“狗东西”、“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对于狮子的勇猛 (brave),绵羊的温顺 (gentle),乌龟的迟缓 (slow),猪的贪婪 (greedy)等,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基本相同。但在老鼠,骡子和猫头鹰等词上,英语和汉语的文化附加义则大相径庭。汉语中,人们用猫头鹰象征不祥之兆,如“猫头鹰进宅,无事不来”,而英语中的猫头鹰则是智慧之鸟。另外,由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不同,在表示相似的比喻或象征意义时,英语和汉语会使用完全不同的颜色语,例如:blue picture(黄色电影)、to be green-eyed(眼红、嫉妒)等。

七、其他社会礼节

在西方社会,无论是家庭成员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为了一件小事,甚至是份内之事都会说:“Thank you”。这里“谢谢你”只是习惯性的回答,并不表示多大的谢意。英美人习惯说:“Thank you”。中国人往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把这句话直译成“It’s my duty”,就不会让英美人听起来很愉快,因为“It’s my duty”的含意是:我本不想做,但这是我的职责,所以不得不做。这与汉语表达的原意有很大出入,所以适当的回答应是“It’s my pleasure”或 You’re welcome”。

英语中的“Please”并不完全相当于汉语中的“请”,在某些场合表示“请”不宜用英语“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下车时,一般都说“After you(你先请)”。请人吃饭、喝酒或吸烟时,一般用 Help yourself,而不用 please。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我们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1]王秀琴.论自主学习与跨文化外语教学[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周丽新.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8).

[3]唐利平.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4]赵冬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干扰与外语教学[J].中州大学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英美姓氏外语教学
姓氏从何而来
有趣的姓氏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姓氏拆解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