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威的德育思想

2010-08-15 00:46唐红晶金艾裙
黑龙江史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杜威本能道德教育

唐红晶 金艾裙

(安徽工程大学 人文社科系 思想政治教育研 芜湖 241000)

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突对抗、网络传媒的兴起和信息社会的虚拟流变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原有的灌输式、强迫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的严重脱节,很多学生对学校正面教育所接受的东西产生严重的怀疑,于是学校全力以赴和煞费苦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被打了折扣。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主张德育不仅仅是一种在知识层面上的传授,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把道德知识在社会中加以灵活运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基于学生的天赋的、自发的“本能和冲动”,让德育回归生活,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而且杜威确立了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

1 、道德教育以儿童天赋的、自发的“本能和冲动”为基础

杜威认为“一切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从天赋的本能和冲动来的”,这种本能和冲动乃是人的品德的源泉,是道德行为的原始力量,它“为一切教育提供素材并指出起点”.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知道这种原动力或“天赋能力”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在儿童发展的每个特殊阶段上表现出来,以及如何加以注意和引导。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一是社交的本能或语言的本能,二是制造的本能或制造的冲动,三是探究或发现的冲动;四是艺术的本能。四种本能通常表现为“说”“做”“发现”和“创改”,教育就是要使儿童的这些本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杜威非常重视这种本能,他认为发展儿童本能是现代教育趋势,道德教育就是要充分激发儿童生来就有的要贡献、要做事、要服务的道德动机,并引导它们向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2 、参与社会生活,在合作的活动中形成道德判断的能力

杜威指出,“一切能有效地发展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都是道德教育”。因为只要学校“与社会脱离,学校里的知识就不能运用于生活,因此也无益于品德的形成,所以,道德教育应集中在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模式这一观念上。“除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和目的”。杜威之所以如此强调参与社会生活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是由于只有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道德情境中,并通过他们自己理智的思考和选择,才能形成对现实的判断能力,而且,他认为,通过参与社会生活或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品德犹如下水学游泳一样,这样做固然有危险,但却是有效的途径。

杜威还认为,让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把学校本身变成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活。学校在这方面的道德责任就是要设计适合于儿童需要的各种活动,使儿童在集体生活的活动中受到刺激和控制。因为在杜威看来,“最好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

3 、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杜威指出,“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所以,“知道如何把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诸于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上面,就是十分重要的”。杜威认为,学校虽然不可能把全部精力用于儿童道德的训练,但是,通过各科教学发展儿童的道德却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通过各科教学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在杜威看来,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材的内容。教材必须联系社会生活。他认为,传统课程的最大弊端就是与现实生活脱离,与儿童的实际生活脱离。“由于我们太突然地给儿童提供了许多与社会生活无关的科目,读、写和地理等,从而违反了儿童的天性,并且使最好的伦理效果变得困难了”。他建议,应当把学校学科作为使儿童理解社会活动情况的手段,把熟悉过去作为鉴别现在生活的有效力量,或变为有效地应付未来的工具。所以,学校的各门学科只有按照了解社会生活方式去教的时候,它才具有积极的伦理上的意义。如地理学科之所以有道德的价值,是因为它描述了“有关人与自然相互影响的社会生活”,论述了人如何依赖自然环境,或如何通过人的生活而改变环境,历史“乃是解释现今社会关系的手段”,所以,衡量历史教育的道德价值就在于如何把过去的事件作为解释现在的手段——让人们理解现在社会的组织与活动”。另一个是教学方法。教学必须以儿童的心理变化为依据。杜威认为,“对于儿童来说,教材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学习是主动的,它包括心理的积极展开,包活从心理内部开始的有机同化作用”。没有任何一门学科本身就自然而然地具有固定的教育价值,因此,如果不顾及学习者的发展阶段,就无祛实现教育的目的。在杜威着来,把一套固定的行为规则或僵硬的道德习惯强加给儿童,或者把已经组织好的知识一汤匙、一汤匙地灌给学生,都是“忽视了个人的特殊能力和需要,都是忘记了一切知识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的”。所以,有效的方法是使教材“心理学化”,使儿童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吸收它。

4 、确立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

在教育史上,从对行为主体的忽视到对主体的尊重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从杜威开始的。在十九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的道德教育主要是按照清教徒严格的伦理规范,其主要方式是说教、践行。在公立学校,直接的以服从为内容的问答式教学法盛行,儿童处于被动地位,个性受到压抑。杜威指出这种传统教育方式是根本错误的,因为“儿童生来就具有要施舍、使做事、要服务的自然欲望。这种倾向如果不加利用,同时如果有其他动机来代替这种倾向,那末,一种积累起来的反社会精神的影响,比我们能想象的要大得多”。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儿童探究的过程,所以,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儿童通过批评性探究发现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让他们去做已经知道是正确的。由于儿童是价值探究的承担者,他们就能主动接受并遵从它,从而解决道德问题。

总之,作为一种开拓性的研究,杜威德育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德育理论的启示在于提示了一种理解德育的新思路。杜威提示我们以实用主义道德观来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将能够实际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的好人”看作教育的道德目的,并且通过基于教育的道德责任的教育设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各个层面落实教育的道德目的,使教育成为培养“有用的好人”的道德事业。这种新的思路,对于我们重新理解“有道德的人”,走出“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学科德育”与“只教书不育人”的混乱有重大启发意义,也有利于一种新型的广义德育原理的建设。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D].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戚万学.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初探[J].山东师人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

[6]周桃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方法论探析 [J].江西教育科研.1992,(5)

[7]付秀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的“源”与“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

猜你喜欢
杜威本能道德教育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本能的表达与独特的个性
逆本能
逆本能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吉米问答秀
让我们摇起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