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燕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形式逻辑的奠基人和生机论心理学的思想创始人。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古希腊的学术思想作了全面的总结,并有所发展。他也是欧洲历史上对心理现象作过全面系统描述第一人。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是希腊古城邦奴隶制处于严重危机和濒于崩溃的时代,也是马其顿王国统一希腊的全胜时代。他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城,其父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他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学院学习长达20年之久。此后,他到小亚细亚一带讲学,当过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创办吕克昂学院。他一生建树颇丰,著作宏富。其中《论灵魂》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心理学专著。该书概述了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观点,并提出了对心理本质和功能的见解,探讨了对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等一系列心理现象的看法。此外还有《论感觉》《论记忆》《论梦》等心理学论著。
一般情况下,精神和情绪的体验只是借助于人体的机制才能得到解释,因为只有这些机制才会使人的这些体验成为可能,所以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考虑由生物学所提供的有关人体构造和机能会对个人的精神和情绪生活产生影响的大量事实。而亚历山大德早就考虑到了身体与灵魂之间的相互关系。
亚历士多德的身心关系与其老师,希腊的唯心论哲学家柏拉图不同。柏拉图明确的把时代精神和肉体区分开来,认为肉体的存在只是转瞬即逝的外现,而精神中理念则是永恒的,是普遍的和实在的。他把精神和身体的反应都看作是灵魂的作用,并将思维过程归因于脑,将意志和胆量归因于心脏,将欲望归因于肝脏。而亚历士多德认为灵魂是生命的原则和生活的动力,反对把灵魂视为物质普遍具有的特性的物活论观点,主张灵魂是有生命体的特性和功能。认为灵魂是身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和活动能力。在亚历士多德以前,不管是原子论者(认为灵魂是物质的变形),还是理念论者(认为灵魂是一种无实体的本质),都断定灵魂和身体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到了亚历士多德,才在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灵魂和身体不可分性的思想。在他看来,灵魂是有生命物质吸收外部客体的特有方式,是观念形式的物质运动。并把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形象地比之于“割”与“斧”的关系。
亚历士多德将流行的生物发生的理论语喻为这样一种概念,即墙是靠材料、工具和气力铸成的,而无需目的、计划和建筑者贡献的劳动,他宣称,上帝(纯粹的冥想)和自然不会胡乱创造任何东西,每一样东西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创造出来的。所有的物质都是为了某一个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要实现一种功能而由彼此交互作用着的形和质所构成。从特殊类型的父母身上流出的生殖物质的功能是要生出同样类型的子孙。既然世界上的物质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实在,而只是多种特征的结合,所以繁殖的结果照例都是些不理想的标本。亚里士多德说,自然在完成他的工作和达到它的目的上功亏一篑,因此产生出了柔弱的或无用的机体。可是,大部分动物真的就是这样繁殖出来的,那就是他们要能够适应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情景和需要。亚历十多的在解释各种动物的腿、翅、和特有的防御器官的作用时指出,在动物繁殖过程中,眼睛的形成过程就是要变得能够感觉到一定范围的刺激,其中包括颜色。但是也有结构上的局限性,所以,要是所看到物体极其微小的话,那它的颜色就不再能看到。一个物体通过手的接触可以被感觉到,但除非光线把这个物体与眼睛的直接接触分开,那是不能直接看到的。
亚历士多的关于遗传的巧妙的推理存在谬误。他断言,精液由父亲的血液产生,并且促使女人由她的月经里分离出胎儿来,这是一种在古代时期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他不知道卵在繁殖中有什么作用。他相信植物和有些动物的天然繁衍。尽管他在许多需要讨论的纠缠不清的遗传问题上只做了开拓性工作,但他的前动物分类直到18世纪林奈的划时代工作之前还没有被超越过。
亚历士多德对感觉的功能、本质、种类和错觉等均有专门的论述。他将感觉定义为辨别的功能,把它视为生存的必要手段,如视觉能辨别黑与白,味觉能辨别甜与苦等等。有了这一天赋的感觉能力,才能在一定的距离内知觉对象,做出趋避动作。他认为,感觉是外物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印象或痕迹。犹如金戒指印在蜡板上的印纹一样。他说,外物停止刺激使还可以留有印象如视觉后象,这就是质料离开后,形式还残留。他把感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殊感觉,即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五种。其中,以触觉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并已认识到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味觉具有营养作用。听觉、视觉、嗅觉都是距离感觉。他以为感觉接受的对象是有一定范围的。声音过小固然听不见,过大了也听不见。感觉和感官与外物相互作用的比率有关。比率适当就感到愉快,不适当则感到痛苦或者有害。一般感觉的程度是相对的。例如,尝过强烈味道的味觉器官,就不能辨别轻微的味觉;受过强烈响声刺激的耳朵就是暂时变聋;一只手接触在比手硬的物体上就变得硬,处在比手软的物体上就觉得柔软。实际上,亚历士多德在这里已涉及到感觉阈限、感觉的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心理现象。此外,他还作了一个试验:将中指和食指交叉重叠,然后将一个小圆球放在食指和中指交叉间的中间,就会觉得接触到的是两个物体。这被称为亚历士多德错觉,至今仍被心理学教科书所采纳。另一类是共同感觉(共通感觉、共同感官),即执行特殊感官的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中间功能,包括感知“共同的感觉对象”,如运动、静止、数目、形状、大小、时间长短等;对感觉的自我意识,如记忆、回想、联想、想象、睡眠和梦。看来共同感觉已不纯属感觉的范围,前者是知觉的内容,后者则近似于意识。
在记忆的问题上,亚历士多德对记忆的本质、过程、特性及其同回忆的关系等也有不少论述。他认为,记忆是所感知的事物留下印迹的再生。记忆有两种特性:一是记忆的对象指向过去的东西,一切记忆均有失去的时间;二是记忆的对象总是和当前的知觉对象相联系。他还以为记忆是被动的再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回忆则是主动的再生,需要思考或推理,只有人类才有。他指出,回忆要依赖一些条件:(1)联想有助于回忆,如利用相似、相反和接近的关系的联想可帮助想起要回忆的东西。(2)情绪对回忆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情绪激动会失去意志的控制,不能按照某种方向回忆;而愉快的情绪会提高记忆效果。(3)有组织的材料,比无组织的材料更便于记忆。
在想象问题上,亚历士多德对想象的内涵及其与思维、梦的关系作了阐述。他认为,想象是视、听事物不在场时所发生的意象。想象是感觉后的结果,是一切思想的基础,是最高理性活动的条件。他还认为,做梦也是一种想象。虽然未直接接触外物,但是梦中的形象却既与醒时的感觉刺激的后效有关,又与梦者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有关。所谓预兆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在欲动问题上,亚历士多德还谈到了欲望与情感、意志和动作的内在关系。他认为,欲望是心理活动的资源,也是情绪。因为它是由缺乏的不快开始而又满足的愉快终结。他还描述了动作产生的过程。首先因缺乏之感引起对他的需要,然后产生需要的意象;意象引起追求的欲望,迫使有机体发出动作。他指出,像饥渴欲望得到满足的行动是本能动作,而高级的意志行动有理性思维参与。
亚历士多德认为通过思想交流的学习如何能应用于具体的事物和特殊实事的话,那就是最有用和最合适的了。这些事物和实事为发现真理和达到最为完美的、合理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亚历士多德描述了两种形式的推理:(1)从一般概念到特殊实事的演绎;(2)从特殊实事到一般概念的归纳。这两种推理形式对于发现经验和自然的事实是有效的、基本的方法。他对逻辑的分析勾画出了正确推理原则的轮廓,依靠这些原则,就可以排除谬论和矛盾,并且发现和证明真理。
综上所述,古希腊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亚历士多德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墨菲认为,亚历士多德主要有三项贡献:(1)他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2)他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使灵魂成为活跃的生物的一种表现,而活跃的生物又是灵魂的一种表现,根除了以前的灵魂和肉体的二元论。(3)他具体的描述和阐述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论述了青年、老年、男人、妇女、觉醒、睡眠、做梦、记忆、情绪、自制和人际关系等心理学问题。由此可见,亚历士多德的主要功绩在于,他纠正了前人关于万物均有灵魂的物活论的错误观念,坚持灵魂与身体的不可分性,把灵魂视为整个生命特有的形式和功能。此外,他提出的发生学观点,心理活动的知、意二分法,联想三定律及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心理现象对后来欧洲中世纪和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4-47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6-27
[3]胡永萍.亚历士多德心理学思想述评[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5)
[4]赛缪尔.史密斯:主要心理学家的思想[M].青海师大教育系编,1989
[5]李汉松.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