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宁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13)
试论短跑技术动作中动力定型的改善与优化
刘宁宁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13)
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的提高和技术的完善使短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的学者大多从运动素质方面探讨改进技术的方法,而从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神经—肌肉—动作技术层面上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技术动作中动力定型的改善和优化进行分析,提出了从神经训练的层面上寻找短跑技动作术改进的方法。
短跑技术动作;动力定型;神经—肌肉—动作
目前我国对短跑技术的训练,多从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及耐力等运动素质的发展寻找突破口,且多以改善肌肉力量为先导。国内对于肌肉间协调能力的研究比较少,很少能从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上去探讨运动技术的改进。对于运动技能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神经—肌肉—动作技术层面上的分析较少,对神经系统在动作技术中的作用还不够充分重视。运动技术的完成是神经—肌肉共同作用的效果,应重视神经系统在动作技术中的作用,从神经—肌肉—动作技术的思路上改进动作技术。
身体外部和内部的条件刺激,依一定的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后,大脑皮质上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固定下来,就是动力定型。这是由于大脑皮层有系统性活动的机能,能够把刺激有规律地协调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动力定型具有稳定性,它是按固定的程序进行活动的模式;动力定型也具有灵活性,也可以在新的条件下加以改造或发展。在条件改变时,大脑能使动力定型逐渐改变以符合客观现实的要求。一般地说,技能一类的动力定型灵活性比较大。运动动力定型是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内支配的部分肌肉活动的神经元在机能上进行排列组合,兴奋和抑制在运动中枢有顺序、有规律并有严格时间间隔地交替发生,形成一个系统,成为一定的形式和格局,使条件反射系统化。运动技术中的动力定型实际上就是在技术动作过程中系统化的条件反射。在运动技能学习中,通过反复的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的动力定型可以在继续练习巩固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美和巩固,以促进技术动作的进一步完善。这就是从神经系统层面讨论改进技术动作的出发点和依据。
改进运动技术的生理学基础是改变神经—肌肉工作机制,从神经系统层面上讲就是动作技术中动力定型的改善与优化。神经—肌肉系统训练存在着理论依据不足的问题。从神经系统层面进行理论分析,动作技术中的动力定型作为一种系统化的条件反射,改变条件反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势必能够对这种系统产生作用。可以通过改善动作技术中参与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提高本体感受器信息反馈能力和建立多变的条件反射通道,作用于已存在的动作定型,提高神经—肌肉反射调节能力。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神经—肌肉系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神经系统训练的理论依据尚不足。神经力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指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对人体平衡和运动时神经进行研究,包括神经科学和生物力学。美国已经有专门从事神经力学方面研究的实验室。但也只是一些基础性的研究,研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中枢神经系统如何控制人体的机械运动系统,怎么提高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等。
神经对肌肉运动的调节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经—肌肉系统工作过程的机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在协调各肌群活动、提高中枢兴奋程度、增加肌肉同步兴奋收缩的运动单位数量。中枢在完成某一收缩过程时,除了主动肌兴奋外,还需要协同肌的配合与颉颃肌的放松。中枢之间良好的协调配合将减少因肌群间不协调所致的能量消耗,有助于主动肌更充分地发挥收缩效应。各肌群间协调关系的改善,可以减少因对抗肌群紧张而产生的阻力,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速度。中枢神经向运动神经元发放冲动,运动神经元再向肌肉发放刺激,肌肉收缩完成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存在的反馈机制可以完善运动技术。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反馈通道中,小脑起着耦合器的作用,肌肉收缩时分布于肌肉、肌腱和关节囊中各种各样的本体感受器将肌肉牵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信息及时传向小脑,同时大脑皮层的指令信息也到达小脑,在小脑耦合,两种信息通过比较,确定实际完成的动作偏离目标的程度,然后由小脑红核发出信息,经丘脑外侧核,返回大脑皮层发出指令的代表点,从而及时发出纠正动作的指令信息。
大量的运动实践经验证明神经—肌肉系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改善和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采用一些模仿练习增强肌肉对肢体运动的感知觉,通过慢速练习到快速练习的转换,形成固定的神经—肌肉协调模式进而掌握运动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得到校正和加强,神经反射通道建立,然后再通过不断地反馈作用使动作技术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实践经验中的动作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能够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训练来完成的。
美国是公认的体育强国,美国的身体训练借鉴并发展了北欧一些国家的理念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训练体系,以提高神经肌肉适应和工作能力作为核心理念,并将这一理念渗透到身体训练的各个层面。美国的体能训练将力量训练划分为核心力量训练、反应力量训练、高速度力量训练、协调性力量训练等,每一种力量训练都依据肌肉生物力学和肌肉神经系统特征,有自己专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核心力量训练以腰腹训练为主,多在非平衡、不稳定状态下完成各种力量练习,通常是进行无规律、不稳定、动态的训练。训练中采用各种瑞士球、软性垫、平衡板等简单而有效的力量训练器材。非平衡状态下的力量训练,无疑对神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练习难度加大。不稳定力量训练可以增强神经—肌肉系统对力量训练的适应能力,更符合运动专项要求,更重视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协调性力量的练习,更是针对在肌肉收缩过程中神经系统功能的训练。从美国力量训练的分类可以看出,其训练理念特别重视运动过程中的神经—肌肉系统。
每一种动作技术中都存在着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而这些动力定型也决定着运动技术的特点。改进动力定型首先应该明确动作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然后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训练改善和优化动力定型,形成新的技术。同国外优秀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相比,我国运动员存在的问题有:着地时着地角较小,膝角较大,脚相对于地面的速度较大;垂直缓冲时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后蹬角较大,蹬伸时膝关节较直;在随势动作中,大小腿折叠角度较大,前摆角速度较慢;下放摆落动作较慢。当前训练中往往采用提高运动素质的方法改进技术,尤其是发展力量素质,而力量训练的着眼点是肌肉。在技术改进中应该从神经—肌肉—技术动作系统出发,以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的改善为出发点,重视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
动作技术中的动力定型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条件反射,可以通过提高神经对肌肉支配能力、神经中枢协调能力、本体感受器反馈能力和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来改善条件反射。采用各种与动作结构相似的练习手段,采取加难的方式,增强神经调控作用,改善条件反射。采用的手段越多,建立不同条件反射的通道也会增多;采用手段越难,对神经系统刺激越大,对神经控制能力要求更高,条件反射的过程也越复杂。采用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手段来改进途中跑技术,以形成新的动力定型是教练员已经熟练掌握的训练手段。在多次重复同一练习手段时,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会大大增强,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会减弱,训练效果也会减弱,所以练习的方法与手段要经常变换。开发和创新更多的重在改善神经系统动力定型的练习方法和手段,为教练员有目的地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提供帮助。
常规训练中的各种跑的练习,往往关注的是速度和成绩,而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转变训练理念,重视动作技术的规格并将神经—肌肉系统训练融入到训练中来。在跑动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训练手段应该以改进后蹬角度、大小腿折叠角、大腿前摆速度和下压扒地技术为核心理念,强调动作技术规格,注重神经调控功能在动作技术中的作用。除了在平地、软地、沙滩、草地进行牵引跑、变速跑、下坡跑、带领跑、顺风跑等要求不同频率和步幅的练习外,还可以采取更多形式的练习。如利用标志物强化步频或步幅的小步跑、高抬腿跑、车轮跑、后蹬跑,利用标志物或格子进行的强化后蹬角度、步频、步幅的快速跑,双手或单手持重物的各种跑。以上的练习方法,都应该以重视动作技术为起点,强化对动作结构(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的要求并充分重视神经系统在运动中的作用,要求运动员在保证动作规格的情况下,通过神经系统的控制完成练习动作。
短跑训练中应提高对神经系统训练的重视程度。不仅仅局限于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及耐力等运动素质层面,更应该注重神经系统在动作技术中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各种肌肉力量,而应将肌肉—神经训练视为一体。加强肌肉—神经工作机制的基础性研究,使训练更加科学化。
[1] 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运动解剖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4]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科学训练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5] 王卫星,蔡有志.体能—力量训练指南[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6] 陈小平.力量训练的发展动向与趋势[J ].体育科学,2004(9).
[7]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运动训练与管理研究[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8] 张英波.现代力量训练方法[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G822.1
A
1674-151X(2010)06-036-02
投稿日期:2010-04-22
刘宁宁(1982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