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微笑之光》中的女性与自然

2010-08-15 00:42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银川750021
名作欣赏 2010年3期
关键词:罗宾逊父权制女权主义

□李 平(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 银川 750021)

生态女权主义这一概念是由法国女权主义者弗朗西斯瓦·德奥博妮在她的两部著作《女权主义或死亡》和《生态女权主义:革命或变化》中首次提出的。生态女权主义指的是:“那种认可性别压迫的意识形态同样也认可了对于自然的压迫。生态女权主义号召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认为如果没有解放自然的斗争,任何解放女性或其他受压迫群体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的。”①生态女权主义概念的提出以及生态女权主义的迅速蓬勃兴起使得生态女权主义者们纷纷从各个角度阐释生态女权主义的思想和理论,而生态女权主义向文学的流入也使得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挖掘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笔者认为,爱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蕴含了深刻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爱丽斯·沃克作为一名有深刻洞察力的、关注时代的作家,在这部小说中,深刻剖析了同为“他者”的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被边缘化,并且遭受人类毁坏和男性迫害的原因,表达了由于人类无节制开发而导致自然失衡的担忧和思考,并通过原始部落孟多族揭示了她的生态女权主义的观点。

一、女性与自然——同为父权制统治下的“他者”

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贫穷的罗宾逊夫妇作为人类学者,为了研究濒临灭绝的孟多族部落,只好违心地接受教会的资助,来到孟多族居住的地方传播基督教。当罗宾逊“头戴牧师帽,讲到上帝说人类有统治整个地球的权力时,孟多人就断言这不可能是真的。他们摸着胡子拉碴的下巴说:可能这就是阐明你们那个世界的那句谎言”②。那么在西方人的眼里愚昧落后的孟多族看透了西方世界的什么本质呢?根据圣经《创世纪》的记载,当上帝创造出了宇宙、海洋、天空、陆地之后,又创造出了人类,并且规定:人类有主宰“鱼、鸟以及所有的家养的和野生动物的权利……整个地球在人类的控制之中”③。基督教的这种教义实质上讲就是把世界一分为二——人类和自然。而有思想、能言说的人类成了无法言说的自然的统治者,自然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被人类社会随意使用的“物”或“他者”。当罗宾逊布道时,聪明的孟多人并不认为罗宾逊宣讲的基督教的教义是合理的,反而,他们认为这是愚昧人的“谎言”,他们认为这种二元制派生出的等级制观念反映了西方宗教的本质,即有话语权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统治。正是这种统治逻辑阐明了整个西方世界都是建立在二元制的基础之上。而在人类与自然这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当中,并非所有的人类都拥有对于自然的支配权,因为一直占据着支配世界权力的宝座只是男性。男性所信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有着鲜明的“征服、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思想”④。所以,通过孟多人和罗宾逊的对话,爱丽斯·沃克揭示了正是父权制思想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父权制思想观不仅是使自然遭到破环的根源,而且是使女性受到压迫的根源。小说中艾琳和苏珊娜关于“冰河时代”的讨论则是作者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在《父亲的微笑之光》中,艾琳告诉苏珊娜,“……别忘了我们遭受过冰河时代。这个时代来得如此突然,仿佛普西芬尼突然遭到劫持。我常常觉得德墨特尔和普西芬尼的神话故事比喻的就是突如其来的冰河时代。我们的祖先被一下子抛进了最寒冷最严酷的冬季,在漫长的冬季生活了无数代”。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由于冥王哈德斯对于普西芬尼一见钟情,于是在宙斯的默许之下,把她抢走强娶为妻。当普西芬尼的母亲谷物女神德墨特尔找不到自己的女儿时,她异常悲痛,发誓如果不能找到女儿,就让土地荒芜,到处饥荒,以此来毁灭人类。最后,在宙斯的允许下,普西芬尼三个月在冥界当冥后,九个月与她的母亲德墨特尔在一起。所以当她与母亲在一起时,大地上的万物一派生机,而她一回到冥界,大地就万物凋零。普西芬尼的神话故事反映了“当自然被征服时,女性也受到奴役”⑤。在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希腊神话中,宙斯高高在上,主宰着万物,他是父权制权力的象征。当冥王强娶普西芬尼时,他默认了冥王的行为。因为在父权制的体系下女性只不过是供男性享乐的工具,而且不管女性的意愿如何,女性应当服从男性的意志和欲望。父权制下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使得谷物女神德墨特尔开始报复人类,因而当普西芬尼的母亲——德墨特尔不能和女儿团聚时,人类就进入了万物凋零的冬季,而当她见到女儿时,她又开始履行她作为大地母亲的职责,使大地恢复一片生机盎然。实际上,爱丽斯·沃克通过引用普西芬尼和德墨特尔这个神话故事表明了自从人类进入了父权制社会,人类就也就进入了“漫漫严冬”,而“漫漫严冬”使得自然沦为满足人类无止境的欲望的“物”,同时也扭曲了人类对于地球的热爱。而父权制漫长的统治结果便使人类越来越狂妄自大,人类的欲望也犹如脱缰的野马永无止境,对于自然的掠夺也愈加疯狂。正如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关于假定经济人的定义一样,“经济人的一切行为被假定为仅仅与经济利益有关。”⑥在经济人的假定之下,“自然被视作毫无价值的,只是为了国民生产总值而对其开发的资源”⑦。当人类疯狂的破坏和掠夺使自然成为自身无法修复的平衡体时,自然也开始了对人类的报复。正如小说中艾琳所说:“漫漫严冬摧毁或严重扭曲了我们身上的某种东西,某种人性的东西。它摧毁了我们对大自然的信赖,摧毁了我们的信念,即地球热爱我们,地球是我们的真正家园。我们曾经热爱和信赖过的一切竟然转而反对我们,蔑视我们。”

二、女性与自然身体的内在联系——女性原则的建立

在这部小说中,爱丽斯·沃克不仅批判了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宗教和父权制世界观对于妇女和自然的戕害,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构想。首先,爱丽斯·沃克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女性更亲近自然。这一点通过“女人和月亮”的故事揭示了出来。孟多人认为,“满月时,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女人的经血也满了,是不是?假如很多女人住在一起,她们的经血会与月亮同时满起来;月亮变小,成了下弦月的时候,她们的经血也排放了出来。两者的联系很紧密,是不是?”在孟多人的思想中,女性的生理变化和月亮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孟多人还认为“女人是五谷之母”,即女性孕育生命、哺育后代的性别角色使得她们与提供给万物生存所必需的大地有着内在的相似性,正如生态女性主义者斯普瑞特奈克所说:“大地和子宫都依循宇宙的节奏。大地上孕育万物的河流随月的盈亏而涨落,而女人子宫的来潮也经历同样周期性的变化。所有文化都不能不注意到以下两者间的联系,或者说自然造化力量的相似表现:即女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生儿育女,并把食物转化成乳汁喂养他们,大地则循环往复地生产出丰硕物产,并提供一个复杂的容纳生命的生物圈。”⑧因为女性和自然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相似性,这使得女性更亲近自然。由于女性具有天生的关怀、慈爱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方式,所以爱丽斯·沃克认为女性原则和女性精神更适合来构建男性与女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小说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建立在关怀、爱护、关联和互惠的基础之上。

在孟多部落中,男性与女性过着和谐、平等、自然的生活。他们的世界就是一个自然、女性、男性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和谐世界。当女性的经期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时,男性也和天空中的月亮有联系。孟多人认为当男性不能和女性做爱时,男性“情绪就比较低落……月亮一点点都看不见了”。当“女人们变得非常乐意……月亮又出现了……它就像一个微笑!”所以男人、女人和月亮的故事不仅表明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联系,而且展开了一幅自然界中的男人、女人和谐共存的图画。

根据孟多文化,“妈妈(万物之母)和好运是一回事儿”。因此,在孟多文化中,女性备受尊崇。在孟多部落中,女性和男性之间相互是平等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相互尊敬。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发展、相互关心的基础上。在孟多部落中,怀孕被认为是“男女双方的事。妻子分娩时,丈夫也会做出阵痛状,被人抬到他的床上去,他的朋友们围在他的身边,给他鼓气。有时,丈夫的哭叫声会盖过对妻子的哭叫声”。孟多人生活的这一面,非常有趣,它包含了丈夫对于妻子的爱和关心,他通过分娩阵痛状要与妻子共同分享生育的痛苦。马努列多向罗宾逊讲的女人和月亮的故事表明孟多部落有着丰富的生存哲学。他们将女人的生理变化和月亮的变化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可以知道如果他们想和女人做爱,什么时候可以被女人接受;而且,什么时候和女人做爱可以不会使女人怀孕,因为,他们养活不了那么多的孩子。因此,在西方社会看来是愚昧无知的孟多族部落却比来“教化”他们的西方人更懂得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孟多人的启蒙歌曲最好地表达了孟多部落中男性与女性之间平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

人人皆知女人

为世上最老男人之母

祈祷者有没有

向她鞠躬

人人皆知男人

为世上最老男人之父

祈祷者有没有

向他鞠躬

在孟多文化中,男人和女人息息相关,女人是男人之母,男人是女人之父。因此,偏废任何一方,或者是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不可能生存,这个世界都不可能完美,正如马努列多对罗宾逊所说的:“我们只知道男女平等,正如老人们讲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美。”

在小说中,爱丽斯·沃克通过孟多部落对于自然的尊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她的关联的、整体的生态观。作者通过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孟多部落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首先,当罗宾逊披着宗教的外衣来到孟多部落传播西方的宗教时,当孟多人不得不在教堂里听罗宾逊布道,孟多人的内心深处却保留着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崇尚。“白色的小教堂里面,画满了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壁画,游客无不为之惊叹叫绝。头顶上方是深蓝色的星空。墙上是大片大片的玉米地,一排排金黄色的玉米一直通向每一个窗口。布道坛上方,画着一个个绿油油的大西瓜,红色的瓜瓤新鲜水灵,黑色的瓜子好似一只只眼睛。教堂并没有指定专人去画这些壁画,但是,他们的色彩永远是那么夺目,从不褪色。”而当那些提供给罗宾逊资助的人来到这里检查罗宾逊在这里传播宗教的工作时,他们对这些壁画“……大为不悦。十足的异教徒,他们一齐嗤之以鼻”。这些绘画表明在孟多人的心中,“玉米和西瓜比耶稣更受欢迎”。所以,虽然没有人要求他们在墙上作画,但是,他们内心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使在他们听着罗宾逊那陌生的声音讲着陌生的故事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早已经飞到了大自然之中,飞到了玉米地里,西瓜田里,那里才是他们心灵的归属。正如马努列多所说:“先生,未来的大教堂将是大自然,人们最终将不得不回到树林、溪流和光秃秃的岩石那里去。孟多人坚信这一点。”孟多人心中的教堂便是大自然,他们崇拜的也是大自然的万事万物。他们相信,人类来自母亲的身体,最终也将回到大自然这个母亲的怀抱中,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苏珊娜死后,“她身上堆满了树枝、落叶和麦秸,唯有脸和手露在外面。”所以,孟多人“既不信天堂,也不信地狱,更不信永久被罚入地狱一说”。不仅如此,孟多人还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孟多人的启蒙歌曲中,他们唱到“树木是人类的近亲,风也是人类的亲戚,它在不断抚摸所有的亲属”。孟多人认为树、风和人类都相互关联。一个都是另一个的近亲,所以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须。人类与自然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爱丽斯·沃克的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揭露了建立在二元制基础上的父权制世界观导致了人类社会对于自然毁灭性的开发以及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和迫害,并且通过原始部落孟多族人揭示了她的生态女权主义观点:世界是一个多元世界,在这个多元世界里,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建立在多元平等而不是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而且由于女性和自然生理上的相似性使得女性更亲近自然,所以女性天生所具有的关爱、互惠原则更适合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① 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482.

② 爱丽斯·沃克.父亲的微笑之光[M].周小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③ Good NewsBible.Hong Kong:The British & Foreign Bible Society, 1978,4.

④ 熊文,秦秋.自然·女性·社会——解读托尼·莫里森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2):55-60.

⑤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3.

⑥ 刘树伟.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性解读[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4.

⑦ 王治河.斯普瑞特奈克和她的生态后现代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7,(6):49-55.

⑧ C.斯普瑞特奈克.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秦喜清译.国外社会科学,1997,(6):62-65.

猜你喜欢
罗宾逊父权制女权主义
盒子里的世界
“小土豆”梦返NBA
陈染小说父女情感探析
压迫、疯癫和“胜利”
浅析《梦回藻海》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试析《愤怒的葡萄》中的母亲形象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