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视轴与散文技法的新变

2010-08-15 00:42汤先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110034
名作欣赏 2010年3期
关键词:少帅张学良技法

汤先红(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

《张学良人格图谱》是王充闾近期的著作,他将散文笔法与传记文学勾连,复活了文学与历史的跨时代对话。拆解历史的宏大脸谱,穿越政治的风云篱栅,展现了历史视镜中张学良作为普世人性的神采及其内宇宙的悸动与波澜。历史是一种建构,是创作主体在未定点的召唤下,激发自我想象的神思之旅。作者王充闾醉心于采撷覆盖在历史长河上的精神胎记和人性奇葩,他以传统笔力穿插现代技法,在文史哲三栖形态的外化中,架构起自己独特的艺术样式。

《张学良人格图谱》总共15篇,分别以散文的形式连缀出现,每篇文章都有其潜在的意蕴,依次成行。在构架上似乎更像一幅多重视轴的画卷,随着视点的游移,使得各个视轴如亲情、友情、兴趣等等都如同一个个“钥匙孔情境”,洞开文本的内在府第。但是这15重视轴并非散落成沙,而是始终如一的统摄在定点透视之下,其着色点落在人格二字上,并因之绘图成谱,随之诗文勾画。众所周知,透视原本属于绘画技法,它能使客观物象更具有远近空间感和立体感。据绘画学理论,西洋画一般采取的是定点透视,将所绘之物限定在特定的焦点上,并将其如实的标记下来,而中国画的透视技法却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焦点,而是根据表现客体的需要,移动立足点或视点,这样移动之中所及的客观物象都可以融入到同一个画面中来,此种技法被称作散点透视亦称作移动视点。最为典型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中的风景、人物、城郭、街道、桥梁、船只等等如同一个个视轴,视点游移所至,画面凸显出丰富的立体多样性。《张学良人格图谱》正是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为底色,在西洋画定点透视的介入下,架起张学良精神世界的多体立交桥,用散点来透视内在的统一性,将写实与写意交融,描绘出“一切文化沉淀为人格”的复合式历史图景。

散文现代性一直是散文创作中挥之不去的“草蛇灰线”,它或显或隐地黏着在作者的精神记忆中。作为一名缪斯的厚爱者,作者力求散文技法的新变,他广泛的吸取小说、电影、戏剧等的创作技巧,进而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风行成章法,雨润为玉质,在散文内倾性的文体规范中,散文技法的丰富与拓展,无疑是契合了散文现代性的内在吁求。在本书的第一篇《人生几度秋凉》中,作者摄取了少帅百年人生中的三个黄昏时段,刚来夏威夷几个月、定居几年、百岁之时,并将这三个散落的时间片段以少帅内在的情感浮动为线索组接起来,在外在结构组织上以蒙太奇的画面拼贴,以高度提炼化的视觉冲力,唤起读者的神思神往。叶维廉在《中国诗学》中提到,这种艾森斯坦概念中的“蒙太奇”其实就是视觉事象的并置与罗列,艾氏称这种技法最早是来自中国六书中的会意,并宣称这种交合或组合将会产生无尽的意蕴。转到文本中来,借用结构主义的观点,任何文本都有自己的结构,显在结构和潜在结构交相辉映,编织成交织的网络,成为一个自足的文本系统。《人生几度秋凉》以外化的蒙太奇作为显在结构,催生出潜在结构上的黄昏诗学,契合了汉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潜意识。黄昏,这个语象的择取是深谙文化诗学后的上升与超越,是人生黄昏、人事黄昏和黄昏乡愁的三位一体。吉益民在《汉文化的黄昏诗性隐喻》中将莱考夫隐喻理论用在黄昏隐喻上,并将黄昏这个始源域向目标域迁移后的意义生成给予了合理的解释。汉民族的黄昏隐喻原本属于时间天象的特征,但是随着文化习俗的衍化而最终上升为人事式微和羁旅哀愁的诗性隐喻。纵观三个时间段,少帅心灵轨迹的变化恰恰暗合着人事变动,生命黄昏以及无边乡愁的意义生成链。这种心灵对接的独语式滑动能指,其间的张力在时间错位感的并置上,彰显出历史变动的沧桑与偶然,生命的无定与无奈。

生命的无定是少帅内宇宙的深层神谕,作者在架构篇章时在《人生几度秋凉》、《庆生辰》、《鹤有还巢梦》中,一直重复一个细节,即是张学良的落草马车。米勒认为重复是揭示作品内在秘密的光束所在。根据他对重复理论的诠释,此处落草马车的重复是“尼采式重复”的闪现,是一种“不自觉的记忆”。而这种不知觉的“不自觉记忆”是作者的潜在写作定势,近乎于一种元叙事的技法,却暗寓着张学良劳顿奔波、颠沛流离、一直在路上的劳马一生。这种潜意识深处的认知模式和先秦历史散文中的预知信仰模式几乎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作者从始至终将接受者和叙述者这两重身份重叠,整体上以史料、古诗文、典故为支撑,试图复活扁形的历史压缩,以“我—你”的对话方式掘进张学良的内心深处,进而突破私人历史书写中的复数症变。巴赫金在处理审美主体关系时曾提出过“视野剩余”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每个生存个体在反观自己时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和盲区,但是我们反观之处所意识不到的部分却可以被“他者”所看见,这就是我们每个人所独有的“视野剩余”迹象。作者合二为一的身份症状在史料等的支撑下,想象了张学良“视野剩余”之外的事实。在《您和凤至大姐》一文中,作者回溯历史原点,指称信件内涵,复活了徘徊在少帅心河之外的真情于凤至,做到了诗性真实和张学良“视野剩余”之外历史未定点的合理想象,这也许正是作者追求诗、思、史合一的真实告白吧!

猜你喜欢
少帅张学良技法
手绘技法表现
于凤至:大女主的人生也有软肋
1934年,张学良枪毙张学狼
作品一
张学良:对汪精卫由佩服到厌恶
少帅征婚
瘾君子张学良
文章蛰伏两年换装出发 前途待定
秀秀台
黑老大助张学良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