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钢琴组曲《忆》所体现的“巫楚”文化解读

2010-08-15 00:42:44朱静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河南新乡463000
名作欣赏 2010年3期
关键词:谭盾思乡山歌

□朱静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河南 新乡 463000)

谭盾,1957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是目前国际乐坛上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对世界乐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世界乐坛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在经济文化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而且使音乐事业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这近十年的时间里(即1979—1989),中国诞生了谭盾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曲家,他们广泛学习西方的现代作曲技法并融合东方民族文化的特点,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使中国现代音乐的钢琴作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繁荣。

钢琴组曲《忆》是谭盾1978从湖南到北京后,在中央音乐学院求学时所创作的,像是作者思乡的日记,这些作品都是作者怀着浓烈的思乡情绪写作出来的,怀念儿时那无忧无虑的欢乐、家乡那美丽的风景和令人难忘的风土人情。组曲由八首形象鲜明、篇幅不大的精致小品组成,各乐章标题分别是《秋月》、《逗》、《山歌》、《听妈妈讲故事》、《古葬》,《荒野》、《云》、《欢》。八个乐章如同八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各有意境,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儿时的生活画面,突出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和思乡之情,抒发了作曲家对人民、对故土的热爱。组曲的创作是以湘楚文化为背景,以湖南民间音乐为素材,吸收了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的演奏手法和演奏风格以及民间锣鼓乐的音调,又融合了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使乐曲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又具有时代特征。

1.《秋月》——作者创作这一组曲时适逢远离亲人,异乡求学时期。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秋月”毫无疑问成为了作者寄托思乡之情的首先媒介。《秋月》中运用大量的民族乐器的声音效果,例如乐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单倚音和复倚音。其中单倚音是模仿古筝“滑音”的弹奏技法,起润饰旋律的作用,形成了“以韵补声”的旋律特点。乐曲中的单倚音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与和弦相结合的,另一种是与旋律音相结合的单倚音,要弹奏出圆滑、流畅的声音效果不要影响旋律的平稳进行。而复倚音作为钢琴的织体模仿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的装饰性刮奏技法。其特点是“时值较短,速度快”,这一技法的应用增添了旋律华丽、流畅感。

该乐章的创作具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特征和浓郁的楚文化浪漫气息,神秘而又美妙,使听者耳目一新。犹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梦幻的世界,寂静的夜晚,如银的明月影影绰绰地倾泻在大地上,好像也把相思的愁绪洒在心头。大自然中那些令人神迷的月光、云、大气等这些流动或静谧的东西,让作曲家作了很好的描述,构成了一幅光与色交织而成的美丽图画。运用钢琴织体通过“摸”、“抹”的奏法,模拟中国民族乐器古筝的音韵,更营造出一种悠长的思乡之情。新的音乐形式处理法及和声手法的大胆革新使这首作品具有朦胧、幻想的意境,使我们身临其境般地置身于光色的变幻之中。

2.《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秋月往往是文人骚客寄托思乡、怀旧情节之所在。

一席秋月当空照,更是让远离故乡的异客平添了几许惆怅,往日的思乡与散碎的儿时记忆使作者情不自禁流露出创作的灵感。思乡、儿时的欢乐,成就了作曲者对《逗》的成功创作。此曲引入了湖南民歌的曲调片段,通过自由变奏的手法进行创作,旋律轻快活泼,像在用笛子吹出来的感觉一样。整首作品为快板,速度统一,节奏性强,表达了一种生气勃勃、兴奋、活跃的情绪,呈现出蹦蹦跳跳的天真形象。

3.《山歌》——在作者儿时的印象中,家乡的山歌是最有韵味的,它蕴涵着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

受家乡山歌的耳濡目染,造就了作曲家特有的音乐灵感和湘楚气息的音乐创作风格。作品整体的创作基本保持了湖南山歌的音调原貌,旋律不断起伏行进,像山峦的连绵,起伏而优美。此曲特性音调结构为“加商音的湘羽体系:L-DO(Re)-Mi-Sol”,但商音不占主要地位;另外还运用了升高的商和微色彩音,加以钢琴的织体,构成了一首具有浓郁的湖南山歌和地域特征的音乐作品。

4.《听妈妈讲故事》——故乡是思念的寄托所在,而对母亲的思念总是第一位的。

儿时的印象中,偎依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唱摇篮曲,讲述奇妙的故事,这些都是永远也不会被磨灭的记忆。此曲旋律引入湘中民歌,乐曲结构简洁、短小精致完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作品借鉴古老的欧洲复调音乐体裁,同湖南的民族音调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相结合,气质纯朴、感情真挚。整个乐曲突出了复调特点,形式丰富灵活,特别是旋律优美动听,“使人感受到母子对话时的深情”。旋律主题以湖南民间音调为素材,都是五声性,听起来很协和,符合儿童音乐特征。

5.《古葬》——在作者儿时的记忆里,生与死的别离之际,活着的人对已逝先人的祭祀,总是非常深刻的。

湘楚文化精髓中的神鬼崇拜,根深蒂固于湘西人的血脉,灵异之气特别浓郁。此曲与湖南人的生活、祭祀、仪式分不开,还有他们的摊戏,那最早的一种祭祀歌舞,把人的过去和来世连接起来。全曲引用湘中音乐调式为素材加以重复,变化,使其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并带有类似于西方帕萨卡尼亚的民族调式的风格在里面。整个乐曲分成三个大的层面,有一大二度进行好似“时间”的步伐贯穿始终,前后两段隐藏在内声部,而中段则出现在高声部,音乐威武、雄壮,仿佛回想起辉煌的过去,最后时空转换,又回到现实中来,音乐充满了神秘色彩。乐曲以大二度加厚进行在高声部,增添了作品的戏剧性,使得音乐更有张力。

6.《荒野》——作曲家写下此曲,用荒野般杳无人烟的意境,寄托他对已故亲人的哀思。乐曲速度缓慢而富有表情。

A 段开头,以三个单音(DO-SOL-LA)为主题动机缓慢地奏出。单薄的音色,缓慢的速度,调式所描述出的语气,使音乐蒙上了一层空旷、荒凉的气氛。第三小节起,音乐横向的音区拉宽,纵向织体加厚,层次清晰。高声部的主要旋律在A羽上进行,音乐语气呈向上趋势,音色明亮。第四小节,音乐逐渐慢下来,力度也随之减弱。音乐由起初的安静、平稳逐渐变为力度增强、速度加快,音乐情绪也逐渐激动起来。

7.《云》——多少次在梦里回到故乡,回到那层峦叠嶂的山谷、潺潺的小溪、天上飘忽的云朵……一切都如此的熟悉,让人流连忘返。

音乐朴素、亲切、平淡,曲调恬静、闲适、温暖,富有歌唱和幻想。乐曲采用丰富的调式背景变化,左手流动的音型和和声变化非常细微,描绘云彩变化万千的奇异景象。“三个线条的进行和交错,伴奏音型就像云一样漂浮在天空中,充满了乡土气息的遐想。”动人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宛如一幅清秀的风景,又如一幅幅精致的工笔画,既精细又凝练。

8.《欢》——在作者儿时的记忆中,村里赶场的日子对孩子们而言就是一次热闹的聚会。

本曲取材于民族音乐,吸收了民间锣鼓因素,大大渲染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尽兴玩耍的热闹气氛,同时采用民族乐器音调,直接流露真实的写法。乐曲性质热烈欢快,作曲家通过鲜明的节奏,向人们展示了锣鼓喧天的热烈场面。此曲为欢快的快板。引子部分前两小节,用和弦的形式模拟了锣鼓乐的音响效果,好似一出戏剧的开场。

《忆》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美学内涵,它的旋律建筑于湖南民间音乐的基础之上,优美动听,天然地反映了湘楚文化浪漫主义气息。八个乐章中的《逗》、《山歌》、《听妈妈讲故事》、《欢》是作曲家根据儿时所熟悉的民谣写成。其中《山歌》采用湖南山歌的曲调,旋律结构特征是在湘、鄂一带流行的五句子山歌。《欢》和《逗》不拘于原有的民族曲调,还吸收了民间锣鼓乐的因素。组曲在织体创作手法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每一乐章各具特色。《逗》和《欢》的创作织体简洁、明快。《听妈妈讲故事》则是运用复调手法,在乐曲的中段,曲调采用了民间音乐中的“装饰加花”创作手法,织体上你简我繁、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形成复调音乐特有的审美情趣,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旋法特色。《古藏》、《荒野》运用的是多层次、多声部的和声写作手法,作曲家更多关注的是音响的效果和和声的张力。

谭盾在乐曲结构手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他在认真学习总结西洋曲式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与我国民族音乐结构手法相结合。每个乐章篇幅短小,结构简练,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曲式结构特点,但以再现单三曲式居多。如《逗》、《听妈妈讲故事》、《古葬》、《荒野》、《欢》,其中《逗》和《欢》的创作简洁明快,乐曲的中段只是在调性上与前后两段形成对比,音乐性质与全曲则是统一的。《古葬》、《荒野》的创作更具有戏剧性、交响化的特点,中段与两端段落在调式、音型、速度方而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秋月》采用的是复乐段结构,各段落速度为慢、快、慢,体现传统音乐启开合的结构特点,在引子与尾声部分运用了我国民族音乐中的散板的创作手法;《山歌》结构简洁、短小,为五句一部曲式,节奏伸缩自由,无固定节拍小节;《云》为再现单二曲式。

组曲《忆》是一部将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标题性组曲。虽是一部习作,但由于作曲家的天赋和写作态度的严谨,每首乐曲写得很精致,很有新意,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趣味。组曲的八个乐章像八个万花筒似的小型音画,犹如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小品,每首作品的乐思连贯、形式独特、色彩丰富、形象生动而又各异,像八篇思乡日记。在这些钢琴作品中,作曲家的创作以湘楚文化为背景,从湖南民间音乐文化素材中获取创作养料,融合西方写作技法为创作理念,并以每首独特的个性形象,把作曲家的思乡之情和儿时的画面展现出来,记载了自己所见、所闻及对生活的诸多感悟。作曲家运用了不少湖南地区民歌作为其中的旋律材料,既让人们在音乐中体会到某种亲切感,又体现了作者当时身在他乡、心在家乡的思乡情。如《山歌》取材于少数民族在山间传唱的民歌曲调;《古葬》引用了湘楚民间“巫楚文化”的特色音乐为素材。

组曲《忆》的八首小品在艺术构思等方面,既独立成篇,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创作手法干净简洁,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准确,结构上注重平衡对称,借鉴西方三部曲式较多。谭盾的音乐中充满着猛烈的震撼力,犹如人类血液的迸发,但又十分典雅。他的音乐是通过声音激起人们的心理反应,从情绪上、感情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从中看到谭盾的音乐有力地表达了一种从沉重的中国历史中脱颖而出的独立精神,以及在动荡的当代社会独特的声音世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权威性。

谭盾的音乐跨越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众多界限,他的作品具深刻的民族音调美学内涵,反映了湘楚文化的浪漫气息,蕴含着中国古老的民间音乐的旋律气质和旋律特征。谭盾对家乡湖南的“巫楚”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的作品很多都与楚祭祀文化相关。他的音乐在天然地反映湘楚文化的浪漫气息的同时,将欧洲的现代元素加入了进来,既保留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古老旋律,又吸收了国外先进的音乐理念,可以说,他的音乐是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的结合。曾有人评论谭盾的音乐“成功地将中国美妙的民间音乐和传统的欧洲音乐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使得观众们为能欣赏到独特的中国风格和中国乐器的演奏手法而大开眼界”。他的不同寻常的音乐理念和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他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的音乐创作之路,成为目前国际乐坛上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之一,为中国乐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谭盾思乡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山歌
黄河之声(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乐府新声(2019年2期)2019-11-29 07:34:02
今夜思乡
时代邮刊(2019年20期)2019-07-30 08:05:44
三百山山歌
心声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苗山歌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歌剧(2017年3期)2017-05-17 04:06:18
如何演绎谭盾《八幅水彩画的回忆》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