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猛
简论器乐演奏与真情实感
□王世猛
器乐演奏家要有娴熟的技巧,这样演奏才能得心应手;还要有深厚的修养,其演奏才会超凡脱俗;但关键要有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器乐演奏家的艺术灵魂,是他从事这门艺术的首要素质。
以下从器乐与真情、真诚与真情、真情与实感三个方面,简论器乐演奏与真情实感这个审美话题。
艺术的本质特征,是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和素材,凭借各种艺术语汇或媒介,用形象思维塑造艺术形象,创造艺术意境,抒发审美情感,诠释人生真谛,揭示生活哲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启迪艺术欣赏者。器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如此。器乐以乐器为工具,以乐曲为文本,将乐曲的音乐意象、音乐意境,尤其是音乐情思,以器乐的独特形式与美感传达给听众。器乐演奏的乐曲,其灵魂是蕴含在音乐意象与意境中的音乐情思。器乐艺术家的艺术使命,不是以玩乐器的心态炫耀演奏技巧,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乐曲形式与技术的“翻译”上——这样演奏是演奏匠的模式化演奏,而要把乐曲的灵魂——充满真情的情思,沁人心脾地表现出来。所有的艺术在本质上都是诗,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旨的。但我们必须注意到音乐情感的特殊性。音乐艺术的情感特征,一是最集中最饱满,是聚焦式的高度浓缩的情感;二是最直接最快捷,是在当下瞬间感人的情感;三是最真实最真诚,是真心真意从心底流淌出来的一片真情。古人早就说过:“惟乐不可以为伪。”因此,音乐情感较之其他艺术的情感,更具感染力与穿透力以及震撼力。
如上所论,真情是器乐曲的灵魂,是听众渴望的音乐黄金。那么,怎样才能把器乐曲的灵魂即真情,富有感染力地演奏出来呢?为什么同一首器乐曲,有人演奏起来感人肺腑,沁人心脾,而有人演奏起来却平平淡淡,空空洞洞呢?其中的原因与奥秘在哪里呢?原因有技巧与修养问题,但主要原因在于演奏者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而奥秘就在于演奏者是否真诚。托尔斯泰曾这样揭示过艺术感染力的奥秘:“艺术感染的深浅决定于下列三个条件:(1)所传达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独特性;(2)这种感情的传达有多么清晰;(3)艺术家真挚程度如何,换言之,艺术家自己体验他所传达的那种感情的力量如何。”前两点涉及作品本身情感描写的艺术性;第三点很关键,涉及到艺术家的主体性。也就是说,艺术家对自己的表现对象,对自己所表现的情感,有自己深刻的体验并真诚地加以传达,才能使所描写的所要传达的情感,引起欣赏者的共鸣,使之深受感染。否则,那所谓情感不是形同虚设,便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不会具有感染力。因此,器乐演奏家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进入乐曲,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感同身受,与乐曲情思与意象情投意合,这样才能把乐曲的真情富有感染力地表现出来。要感染别人,先要自己感动;自己感动了,才会真诚演奏;真诚演奏才能传达真情,才能以真情感染人。
对艺术而言,真情是黄金,真诚是钻石。那么真情从哪里来呢?真情来自实感。换言之,真情来自对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以及大自然长期的敏感的观察,动情的深切的体验。经过观察体验,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厚的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风情与自然风韵,领略了五味俱全的人生况味,就会有缕缕情丝片片真情荡漾于胸襟。所以,生活实感是艺术家首要的创作宝库,是最基本的生活储备和创作准备。器乐艺术家必须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有深切的生活实感。否则,就会少年登高楼,无愁强说愁。试想,如果根本没经历过恋爱乃至刻骨铭心的苦恋,要想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深情深切地演奏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根本没有见过江南的小桥流水湖光山色,怎么可能把《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意境与悠悠情思演奏出来呢?
综上所述,对生活与自然以及艺术的真情实感,是器乐艺术家必须具备的宝贵素质。它决定器乐人是匠还是家,决定器乐演奏是俗还是雅。
责任编辑 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