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凯
戏剧音乐的渊源,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戏剧形成时期,音乐就伴随着剧本的故事情节,同诗歌、舞蹈、雕塑、建筑等成分结合于一体,交融在以演员表演为主的演出艺术之中,使音乐成分成为戏剧综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戏曲、歌剧、舞剧、歌舞剧等剧种来看,须用音乐,自不必言,即使像话剧这种样式,一般地讲,也离不开音乐的配合。音乐的因素渗入到戏剧之中,并与戏剧密切结合,加以运用,已成为综合演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
戏剧音乐不能像纯音乐那样,可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必须在剧本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制约下,在统一的风格和演出构思的局限下,根据特定戏剧场景气氛的描绘、人物情感的渲染,乃至对主题思想的深化之所需,方能进入音乐创作。否则,便失去戏剧音乐存在的意义。这说明了音乐一旦同戏剧结合,音乐的性质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但难以独立存在,而且只能隶属于戏剧综合艺术中的一种因素,为演出的主体——演员的表演,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如古装戏《桃花扇》中,有两场戏是通过音乐的渲染与对比来表现主人公李香君和侯朝宗之间的关系及变化的。当他们初次相会秦淮河畔的烟花楼台时,一个看她红颜玉面、多愁善感;一个看他英俊才华、风流倜傥。二人心心相印、一见钟情。这时柔美热情、圆润优雅的音乐曲调,回旋在他们含情脉脉、相互爱慕的人物关系里。但是《桃花扇》的后半部分,剧情已经发展到清兵入关,明朝将亡的境地了。李香君历尽战乱的颠沛流离,逃难到了山中的葆贞庵。在庵中卧榻养病期间,依然日夜思念着她所委身的情人侯朝宗。突然之间,分别两载的侯朝宗来到了!两人又一次的相见,使得李香君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她又一次投入了侯朝宗的怀抱。同时秦淮柔美的音乐悄然渗入,衬托出李香君饱经离乱、渴盼夫归的悲喜交集之深情。重逢中,侯朝宗看见自己的爱妻病魔缠身,便脱下了他的风衣,披在了李香君的肩上。正当她受到爱情的抚慰,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时,猛然发现了侯朝宗头上戴的是红顶便帽,身上穿的是箭衣马褂,脑后拖着的是一条长鞭子。顷刻间,她那颗纯洁、善良、忠贞的心破裂了,一切美好的遐想全部毁灭了!那段柔美、抒情的音乐顿时戛然而止,转而奏出了悲愤、刚毅的乐曲,前后两段旋律造成了强烈对比,示意人物关系急剧的徒变和恶化,并借此烘托出李香君刚烈的民族气节和永葆贞洁的倔强性格,反射出侯朝宗苟且偷生、变节屈从的丑恶灵魂。
这类音乐实际上已经起到音响效果乃至替代音响效果的作用,所以我们可把这类音乐叫做效果性音乐。效果性音乐常常由于剧本风格和戏剧演出的特殊需要,采用音乐旋律来描绘音响效果的内容和含义,使观众通过音乐形象引起对音响效果的联想。音乐和音响效果在演出中的结合运用,方法多种。有时先出现音响效果,再伴入音乐;有时乐曲先行,再引出音响效果;有时音乐同音响效果同步展示;有时音乐完全替代音响效果。凡此种种,尽管形式不同,手法各异。但是它们的作用都是运用音乐来描绘诸如风雨雷电、鸟语蝉鸣、机器轰隆、车轮滚滚等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这种音乐应避免用乐器作纯自然主义的音响摹仿,它须成为戏剧音乐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到整体音乐构思当中,使人听来既含有音响效果的内容,又富有旋律的美感。
每一个作家的作品,都表现出作家本人的思想倾向、创作个性、艺术气质,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从而形成他独特的风格。而剧本的体裁,则是通过作家对生活所采取的具体态度而得到反映,才能产生诸如悲剧、喜剧或正剧等样式。一台戏演出的艺术特色,只有在深刻认识作家风格及剧本体裁的基础上,结合导演的创作意念和艺术手法,才能展示出来。而戏剧音乐的恰当运用,对于强调演出的风格,表现戏剧的体裁,可以起到良好的功效。
由此,不难看出音乐的功能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它有时可以帮助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有时直接促使舞台事件的形成,并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可以描绘出时代的、民族的乃至地区的特定环境;有时能够烘托出各种气氛,调节戏剧的节奏以及渲染舞台停顿;它还有助于突出关键性的台词和动作,并加强舞台假定时间的延伸与缩短;它又以独具的语汇,去深化全剧的主题思想,形成演出风格、体裁的统一。
导演作为戏剧演出的创造者和组织者,必须把音乐的成分纳入到导演的总体构思中来,成为完整演出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体现在舞台上。导演对音乐方面设想的好坏、处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演出艺术的质量。当然,导演在音乐上的构思与体现,离不开同音乐家的合作。在双方创造性的合作中,导演首先要与作曲家共同分析和研究剧本,双方应以剧本为依据,遵循生活和艺术的规律,对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取得一致的认识,并统一在演出构思的基础上,才能进入音乐的总体构想和分段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把音乐同舞台演出融为一体,以免相互脱节,彼此游离。
总之,不论创作的音乐,还是现成选配的音乐,贵在简洁、洗练、单纯、鲜明,既要使观众易记易懂,又要有它的深刻含义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