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丽琴
当下正值天津读书节,这一历时50天的节日,使津城处处弥漫着书香,充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氛,也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号角。
记得我曾在《人民日报》读到一篇评论,题目是“涵养一个书香中国”。文中提到“一项调查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人均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有读过。这种状况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近两年的两会上,不断有代表、委员提议设立国家阅读日或读书节;2006年,中宣部等11部委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和网民在线交流时,也呼吁人们多读书、读好书。我所在的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是国家级区域性人才服务机构,人员构成和服务对象均为知识较高的群体,为了落实温总理的号召和中宣部的倡议,我觉得完全可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涵养一个书香市场”。因为,在知识经济勃兴的今天,阅读已不仅仅关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攸关着一个单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实力。而目标中的书香市场如何“涵养”呢?我认为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
提倡阅读精神,至少读好“三类书”
我清楚地记得,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今年刚刚度过的已是第15个世界读书日了。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发掘读书的兴趣,并纪念那些为推动人类文明前进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先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传统的民族,有关名人与书的趣事不胜枚举: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数百卷,连为女儿备嫁妆,也是备了满满的一箱书;《资本论》的首位翻译者,经济学家王亚南,在乘船遭遇风浪、海轮颠簸不止时,要求服务员将其绑在椅子上以聚精会神地读书;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人发现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凡此种种,令人敬佩。
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于去年底开展的读书论坛活动,正是以实际行动提倡阅读精神。市场党委在活动方案制定中对推荐阅读书目下足工夫。围绕提升文化修养、回顾历史进程、提高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为全体员工推荐了20余种书,在组织广泛阅读基础上,展开心得体会评比和主题演讲活动。我认为,这三类书目无论涉及哪一类、哪一本,都值得认真研读、反复揣摩。比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类图书,我们只有在了解自身血脉特征的基础上,把握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的特点,才能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文化,进而担负起传承的责任,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的义务。回顾历史特别是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类图书,则是站在新中国成立60年后的今天,站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回头去看那段岁月给我们的多重启示。我们只有继承“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的规律,汲取当今时代特有的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理念,才能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励志和提高管理创新能力类图书,有助于我们将书中的感悟与实际相结合,在工作中创造出更加突出的业绩,为事业发展更多地建言献策。
靠读书修炼气质,提升“胜任”能力
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所谓“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读书应该作为每个人的一项基本功,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对于个人成长而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也就没有个人精神的发育。仅以鲁迅先生为例。他从小求知欲望极强,在私塾学习中,除完成先生规定功课外,还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和汉魏六朝辞文,背诵了不少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此外,尚能遍索课外书籍来读,如《尔雅音图》、《癸巳类稿》、《诗画舫》、《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等等。鲁迅读书,并不死记硬背,而是注重理解和掌握。他曾制作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中间写着十个端正的小楷“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因读书皆按“三到”之法,所以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为其日后成为文学大师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说来,古今中外各类成功人士在阅读上虽表现各有千秋,但在修炼气质、提升能力上的作用却概莫能外。
对于日常工作来说,阅读的指导作用也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视野是否开阔,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能否产生工作的创新思路,进而影响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影响所任职务的胜任程度。
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
我认为,读书如饮食,怎么会“没有时间”呢,除非是我们“不饿”。我的意思是说,当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时,当我们真正把阅读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你总可以找到或挤出读书的时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感叹工作繁忙,无暇读书学习。工作忙是事实,但这并不能作为不读书或少读书的理由。最近,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组很有说服力的数据,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个人如果以40年工作时间计算,就是14600天,如果每天“挤”出10分钟时间读书,一年可以有3650分钟读书,40年就是146000分钟。科学实验证明,汉语默读每分钟最快的速度约800字。我们不读那么快,每分钟就以阅读300字计算,一年就是109万5000字,相当于读了11本每本平均10万字的书籍,40年就等于440本!所谓没有时间读书根本站不住脚,主要是没有培养成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的良好素质。如果学习没有成为我们的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生活态度,纯粹是为学习而学习、为应付而学习,甚至是为装点门面而学习,那就根本谈不上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
只要有效推动,就能涵养一个“书香市场”
近日,我密切关注天津读书节的各类报道,从中得到不少深层次的启发。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将搞好读书节列入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通过一系列活动实施助推,由点到面、由浅及深,很有成效。我认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党委要涵养一个书香市场,也必须实施有效推动。一要丰富载体。注重培养全员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常开展类似文化讲堂、体会征文、读书论坛这样的推进活动,不断改善教育方式和价值取向,就能日见成效。二要营造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在市场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引导员工在阅读中修养身心、增长智慧、提升素质,创建更加文明和谐的市场。我曾在员工大会上建议,市场年轻员工要多读读文学经典、文化修养以及励志类、传记类作品,通过阅读,提升综合素质,汲取榜样的力量,在工作中点燃青春的激情;中层以上干部要侧重地读一读优秀的管理类图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工作中的决策更加理性、更具效能。
我想,只要市场党委坚持长期指导,党政工团协力助推,当全体员工都把读书当做吃饭、穿衣一样的生存需要时,我们涵养的“书香市场”自然会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