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元清 马东凯 杨国华
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涉及因素颇为复杂,近年来免疫功能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西医的微观检测与中医整体辨证论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血浆细胞因子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1.1 临床资料 我们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85例与20例健康人细胞免疫因子的关系报道如下。全部糖尿病患者为住院病人,共8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43例,年龄30~70岁之间,平均年龄52.84岁,病程在半个月~20年间,平均病程为6~7年间。诊断参照《内科学》第6版诊断标准: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症状不典型者,需另一天再证实。中医辨证参考卫生部1993年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消渴病辨证标准,分为阴虚热盛30例、气阴两虚40例、阴阳两虚15例。
1.2 实验方法 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采用酶比色法。IL-6、IL-8、THF-α采用放射免疫法。
1.3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用行X列表资料的x2检验,以上操作均用DAS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血浆IL-6、IL-8、THF-α增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增多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从气阴两虚发展成阴阳两虚的指标表现之一。
糖尿病各证型及正常人血清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及IL-6、IL-8、THF-α测定结果见表1、表2。
2型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围,多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所致。并认为本病病机特点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伤,阴阳两虚;阴虚燥热,常见有变证百出;其发病与血瘀有关[1]。三组证型之间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三种证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辩证分型与血糖高低无明显相关性[2],但三种证型患者胆固醇明显升高,阴虚热盛型甘油三脂明显降低,气阴两虚型轻度升高,阴阳两虚型甘油三脂升高,三种证型之间,甘油三脂有明显差异,甘油三脂与中医证型之间关系密切。尿微量白蛋白不同证型之间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的基本病理为阴津亏耗、燥热内盛。一般认为,初期以阴虚燥热为主,中期多为气阴两伤,后期多为阴阳两虚。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2型糖尿病证型的演变,尿微量白蛋白渐升高,至阴阳两虚证型最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进展状况,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各证型均普遍存在着肾功能的损害,且呈逐渐加重趋势,说明糖尿病患者各证型间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从而为糖尿病的辩证论治客观化提供了判断依据,同时也提示早期治疗、控制糖尿病可延缓肾功能障碍的发展[3]。
表1 糖尿病各证型及健康人血清血糖、血脂、尿微量白蛋白之间相关性
表2 糖尿病各证型及正常人血清IL-6、IL-8、THF-α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2型糖尿病存在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激活的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抑制胰岛素分泌及促进胰岛β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国内外诸多研究显示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损伤有关,从而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明显异常[4]。其中血清IL-6、IL-8、THF-α有异常表达[5-6]。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阴阳两虚型IL-6显著高于正常组,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IL-6与健康人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含量均高于正常组。阴阳两虚IL-8及THF-α均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而气阴两虚型较阴虚热盛型虽无统计学意义,但IL-8及THF-α已有增高趋势。细胞因子是机体免疫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IL-6、IL-8、THF-α是多功能细胞因子,是介导炎症发生与免疫病理损伤的重要调节因子。IL-6、IL-8、THF-α都是前炎症细胞因子,是启动抗菌炎症反应的关键细胞因子。IL-6是一种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有影响T、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B细胞分化Ig等作用。IL-8是α亚家族系的代表,是迄今发现作用最强的趋化因子,能引起中性粒细胞、T细胞等受累组织中聚集和释放活性产物,造成组织损伤。另有研究表明,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对血管有毒性,使内皮细胞缺氧,甚至死亡,而缺氧条件下的内皮细胞可直接释放IL-8[7]。糖尿病与血清THF-α之间关系密功,血清THF-α与病程正相关,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情加重,体内THF-α产生增加[8]。血清THF-α参与糖尿病蛋白、脂肪代谢过程,它促进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血浆IL-6、IL-8、THF-α增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增多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从气阴两虚发展成阴阳两虚的指标表现之一。动态检测血浆细胞因子可作为临床监测2型糖尿病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并为预防2型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信息。
[1]张伯叟.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9-253.
[2]李红,彭建.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血脂血糖体重指数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12):925-926.
[3]袁效涵,张明利,韩伟锋.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3种微量白蛋白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0,7(5),318.
[4]Eguchik,YagameM,SuxukiD,et al.Significance of high level of serum IgAand IgA-class circulating immue complexes(IgA-CIC),in patients with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1995,9:42-48.
[5]孙纳,杨贵贞.IL-6与胰岛功能及糖尿病的关系[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4,7:228-231.
[6]Pukel,BaquerizoH,Rabinovitch A,Destruction of rat islet cell monolayers by cytokines synergistic interaction of interferon-r tumor necrosis factor lymphotoxin and interleukin-1.Diabetes,1988,37:133-136.
[7]Takahanshin M,Masuyan QJ Ikeda U,et al.Effects of endognous endogenous endothelial interlukin-8 on neutrophil migration across endothelial monolayer[J].CardiovascRes,1995,29:670-675.
[8]刘润华,刘聪,刘英敏,等.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