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状态分析

2010-08-04 11:33徐志清周南芳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纤溶血浆血小板

徐志清 周南芳 黄 瑛

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失衡,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及纤维蛋白溶解降低,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本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旨在为不同类型对冠心病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105例,其中男 59例,女46例,年龄48~83岁,平均年龄69.5±8.1岁,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分为急性心机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每组各 35例,诊断均符合心脏病协会(AHA)1998年诊断及治疗标准。所有病例均排除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正常对照组来自本院体检中心提供的健康体检者35例,其中男 19例,女 16例,年龄 51~78岁,平均年龄68.8±7.1岁。

1.2 检测指标和方法

所有患者在采血前2周未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溶栓药物,并且均在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Fg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检测;D-D采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PAGM采用PHCKS-4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及诱聚剂ADP检测;MPV采用Sysmex XE-2100自动化血分析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由表 1可以看出 AMI组和UAP组 Fg、D-D、MPV、PAG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D和PAGM显著高于SAP组(P<0.01);AMI组四项指标均高于 UAP组(P<0.05)。

表1 各组冠心病患者Fg、DD、MPV、PAGM测定结果(±s,n均=35)

表1 各组冠心病患者Fg、DD、MPV、PAGM测定结果(±s,n均=35)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与SAP组比较,2)P<0.01;与UAP组比较,3)P<0.05

组 别 Fg(g/L) D-D(mg/L) PAGM(%) MPV(fc)对照组 2.62±0.71 0.35±0.08 32.04±4.86 9.11±0.80 AMI组 4.27±1.371)2)3) 2.01±0.671)2)3) 45.58±6.141)2)3) 11.08±2.411)2)3)UAP组 3.32±0.751) 1.20±0.391)2) 39.14±5.181)2) 10.28±0.101)SAP组 2.91±0.53 0.39±0.09 36.52±4.601) 9.68±1.281)

3 讨 论

血浆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其浓度升高是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的标志。因此被 认为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Fg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参与凝血过程,是血栓的主要成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Fg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条件性危险因素[2],也是急性冠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而血小板功能亢进和活性增强是导致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纤溶凝血系统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凝血倾向增强、纤维蛋白聚集、血栓形成,继而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继发性纤溶,致血浆D-D含量升高;凝血过程使Fg消耗增加,促进Fg合成及释放增加,致血浆Fg含量增加。因此,血浆D-D、Fg可作为体内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而且血浆D-D的降解产物又是血小板激活的特异性物质[3],而血浆Fg浓度升高也是冠心病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4]。Fg与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进一步活化,介导血小板聚集发生,同时促进红细胞聚集,增加血液粘滞性,使血流减慢。Fg还作为凝血因子I由血液进入动脉管壁内膜,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并交联为纤维蛋白,促使动脉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血小板激活在冠心病中起重要作用,活化血小板可释放多种代谢产物,加重血管内皮损伤,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AMI和UAP常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增加不仅表示血小板更新率增加,且大体积血小板较正常血小板功能活跃,酶活力高,致密小体含量多,有更多的促凝血表面蛋白质(如P选择素、GPIIb/IIIa),较正常体积血小板更易聚集[3],可进一步加重血管阻塞及心肌缺血、缺氧[4]。还有研究证明M PV增加是心肌梗死病死率和复发率增高的独立危险因子[5]。本资料显示AMI组和UAP组患者D-D、Fg、PAGM、MPV指标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原因可能与以上机制有关。

UAP和AMI的共同发病基础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当血管不完全阻塞或间断阻塞时表现为UAP,而突然完全阻塞时表现为AMI。UAP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缺血时冠脉内一过性血栓形成,诱发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启动和扩大血栓形成,如此时体内凝血状态得不到控制则会发展为AMI。SAP组患者M PV、PAGM 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说明SAP病人也存在一定的血液高凝,但可能没有血栓形成和继发纤溶,AMI组四项指标均高于 UAP组,提示AMI患者体内可能存在反复血栓形成和纤溶活动,其预后不良。

综上所述,Fg、D-D、MPV、PAGM 四项指标对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预后判断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临床治疗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上述四项指标的检测来了解病情演变及评价疗效。

1 Turgut U,Huseyin S.Looking for our ten years resultsfor con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cnic storke group for the standpointof haemostasis.Turk J Haematol,2002,19(2):255~263.

2 John D,Peter U.Fibrin D-Dimer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 rospective study and meta-analysis.Circulation,2001,103:2 323~2 327.

3 Zhou D,He QS,Wang C,et al.RNA interferenc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curr Top Med Chem,2006,6(9):901~911.

4 陆益龙,金蓉珍,王蓉芳,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应激过程中血小板活性变化的观察.江苏大学学报(医学报),1999,9(4):596.

5 O Malley T Langhome P,Etlon RA Platelet size in storke patients.Storke,1995,26(3):995.

猜你喜欢
纤溶血浆血小板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在脑动静脉中的变化
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在妊娠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