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慧英
夏季,是造船企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也是事故多发季节,特别是高温炎热,一线职工易于疲劳,用气、用电安全的警惕性容易下降,特别是有些造船厂大量使用氧气、乙炔,隐藏的危险隐患更大。目前,沿江部分规模较大的造船企业已逐渐减少了氧气、乙炔瓶的使用量,改建液态氧站,这里,我就液态氧的消防管理浅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氧的单质形态有氧气 (O2)和臭氧 (O3),液氧呈淡蓝色,具有顺磁性,臭氧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氧气在标准状况下无味无臭,比空气略重,微溶于水,熔点-218.4℃ (变为蓝色雪花状的固体),沸点-182.9℃ (变为淡蓝色液体),密度 1.429g/L(氧), 141.9kg/m (液), 0.1426kg/m (固)。标准情况下,1L水中可以溶解约30ml的氧气。氧气液化温度90.17K,固化温度62.46K。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除了惰性气体、活性小的金属元素如金、铂、银、钯之外,大部分的元素都能与氧起反应,此外,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烧成二氧化碳与水。氧气能助燃,与其它可燃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易发生爆炸。
乙炔,俗称电石气。纯净的乙炔是没有颜色、没有臭味,比空气稍轻,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加聚反应。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受热、震动、电火花等因素都可以引发爆炸,因此,不能在加压液化后贮存或运输,工业上是在装满石棉等多孔物质的钢桶或钢罐中,使多孔物质吸收丙酮后将乙炔压入,以便贮存和运输。乙炔的熔点 (118.656kPa)-80.0℃,沸点-84℃, 相对密度 0.6208 (-82/4℃), 闪点-17.78℃,自燃点305℃。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3%, -72.3% (vol)。
液态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构成的分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液态氧呈浅蓝色,比相同质量的气态氧气所占的空间小得多,液态氧沸点为-183℃,冷却到-218.8℃成为蓝色固态。液态氧在常压下要求的温度很低(-82.9622℃),远达不到一般燃料的燃点,而且不能自燃。在空气中氧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可促进燃烧,即能助燃。液态氧与有机物和易于氧化的物品放在一起可形成爆炸混合物。常压下,100%氧连续吸入数小时以上会刺激人的粘膜,而液态氧可引起皮肤或其它组织 “冻伤”,液体蒸发的气体易被衣物吸收,遇点火源即可立即引起急剧燃烧。
沿江造船企业虽然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管理模式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气焊作业少不了氧气、乙炔等。有的企业使用的是液态氧、有的使用氧气、乙炔、还有的使用煤气等等。而且使用量也与造船企业的规模大小、产值成正比,小规模企业使用氧气、乙炔瓶,较小规模的还有使用煤气瓶的,较大规模的建立了氧气、乙炔回流排,也有的建立液态氧站。就笔者调查了解,目前有一造船企业年产值已达70个亿,可想而知,其中每日用气量的可观数。设想一下,如果使用氧气、乙炔瓶,日瓶用量将达2000~3000只,这就是说在厂区内共有2000~3000个危险源,特别是夏季高温,一个个氧气、乙炔瓶在烈日下暴晒着,可能因为温度和压力的急剧上升,造成乙炔发生分解而引起爆炸,或者软管老化、破损等引起气体泄漏而引发火灾,加之大部分造船企业一线职工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技术水平低、安全意识弱,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识低,隐藏的危险系数十分大。当然,近年来,沿江很多造船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已逐渐减少了将氧气、乙炔瓶直接拖到作业现场的做法,而是建立了氧气和乙炔汇流排,危险源个数得到了减少,但还是不能避免大量的氧气、乙炔瓶的装卸,依然存在管理不到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长江南京某造船厂建立了液态氧站,其中有2个30m3的液氧罐,而且全部新敷设了地下管网,所有的管线供应到所有的船台,据了解,该厂液氧站每天都要充灌一槽车的液氧,虽然用氧量很大,但安全优越性是显现的,在偌大的厂区、十余个船台内再也见不到氧气、乙炔瓶,安全系数得到了极大提高。
但液态氧站的建立,大量液态氧集中贮存在储罐中,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就会更高,不是建了液态氧站,安全就一定有保障,如果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同样会造成事故的发生。2009年初夏,随着天气炎热,某造船厂一职工利用吹氧降温并抽烟而引发火灾,致使全身皮肤烧伤面积达60%,因此,液态氧站的建设,必须要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液氧气化站房和制氧站房、灌氧站房或压氧站房、氧气汇流排间、氧气瓶库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均为 “乙”类,液态氧站及管网设计除要按照 《氧气站设计规范GB50030—91(doc20)》规范要求,还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在液态氧站的设计时,要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空气分离产品资源,坚持综合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统筹兼顾,安全第一的原则。管网的敷设要规避载重车辆经常碾压的道路,管道出口要最便于生产需要,尽量缩短使用明管的距离。管道的质材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管道的安装采用不通行地沟敷设,沟上应设防止可燃物料、火花和雨水侵入的非燃烧体盖板、严禁各种导电线路与氧气管道敷设在同一地沟内,当氧气管道与其它不燃气体或水管同地沟敷设时,最好使用明沟线路,氧气管道应布置在上面,地沟应能排除积水,沟内最好能填满沙子,能起到很好的防火防爆作用。
1.由于氧气是助燃物质,氧气与油脂接触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爆炸,因此,必须避免油、石油溶剂、布、木材、油漆、沥青、煤尘及含有油脂的杂物接触,避免与容易燃烧的物质接触,液体贮罐区域必须禁止明火。
2.液态氧罐是低温贮罐,由一个碳钢外壳和置于其中的不锈钢内胆组成,用来长期保持真空,达到绝热贮存低温液体的目的。它承受一定的压力,操作时应认真遵守有关压力容器使用的安全规定。
3.为防止静电积聚及意外事故,低温液体贮罐应妥善接地,每年测试接地电阻≥4Ω。
4.液氧贮罐、汽化器、减压装置、氧管道等,在规定区域内严禁烟火、火源,同时避免在操作场所产生静电火花。
5.设备发生故障时排放的液体、气体应绝对安全,放空的液体、气体应排放至指定的安全地区。
6.液态氧的温度为-183℃,操作时应避免接触,防止造成皮肤或其它部位受伤。
7.液态贮罐供气操作前应当检查液氧系统所有仪器、仪表是否灵敏可靠,全部管路系统无泄漏;液氧贮罐增压、排液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罐内压力稳定 (罐内压力保证1.4MPa~1.6MPa)。利用增压器调整,增压压力的高低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而定,但不得超过贮罐的最大工作压力1.6MPa,如超压可用排压阀排放泄压;液氧贮罐排液送氧,先检查送氧调压装置前后控制阀是否全开,检查氧气分配气包的供气阀是否按使用场所进行调整或全开,关闭调压装置旁通阀,然后缓慢开启排液阀进行汽化送氧,送氧后检查调压器前后的压力是否正常(主管道正常供氧压力为0.8MPa~1.0MPa);贮罐停止供氧时,关闭液氧排液阀,关闭贮罐增压器增压阀,待减压表压力下降为 “0”时,关闭调压阀后的出口阀。
8.液氧贮罐补充液氧时,要注意每次充液前都应对充液软管进行吹除,在未开启进液阀前,由液源排出阀向输液管内放入少量液体,打开排放吹除阀吹除其管路,以清除管道中潮湿空气和灰尘杂质,然后缓慢打开进液阀,逐步加大充液速度,当测液阀喷出液时,说明已充满液体,应立即关闭进液阀,停止充液,同时打开放空排放阀排除充液管路中残余气液,充液结束,拆除充液软管。
一是在无人操作值班时增压阀不准打开。二是在液氧贮罐补充液氧时,不得随意打开供气系统的阀门。三是在供气时,值班员应加强巡视,发现故障或系统有液氧泄漏要及时报告。四是液氧贮罐充装量最大不应超过贮罐的储存量。五是对液态氧罐和管网,要落实责任人,定期进行检查、测爆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
随着我国水运经济的发展,沿江造船企业生产高峰来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成了造船企业的主要作业者,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因属临时性职工,安全意识淡薄,操作不规范,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节,一些职工利用液态氧来吹氧降温,如遇吸烟等火源,极易引发火灾事故。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要建立教育培训制度,经常性对职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安全操作规程培训,从源头上提高职工防火防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