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琴,阳 晋,张湘婷,章洧毓,刘宝兰,余治健
(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深圳 518052)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近距离飞沫及接触传播[1]。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目前甲型H1N1流感已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出现暴发流行,深圳市于2009年5月29日发现首例甲流患者以来,现阶段逐渐由输入型病例转为本土社区感染病例。我院作为政府指定收治医院,现将2009年9月1日~2010年1月15日收治的70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2009年9月1日~2010年1月15日我院共收治新型甲型 H1N1流感病例 70例,其中,男 31例(44.3%),女 39例(55.7%),年龄 0.5~76.0(21.4±16.1)岁,<5 岁 10 例(14.3%),5~14岁 13例(18.6%),15~30岁 34例(48.6%),31~50岁 7例(10%),51~65岁 4例(5.7%),>65岁 2例(2.8%),7例(10%)为孕妇处于孕早期3例(42.9%),孕中期2例(28.6%),孕晚期2例(28.6%)。29例(41.4%)患者有明确的接触史,其中14人为在校学生,班级有数人发热病史,其余15例均为家庭聚集发病。43例合并有肺部影像学变化,其中,33例考虑肺部感染,5例(7.1%)合并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病等其他内科疾病。
最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98.6%的患者有发热症状(>37.3℃),起始温度 37.3~37.9℃ 6 例(8.6%),38.0~38.9℃13 例(18.6%),39.0~39.9℃ 41 例(58.6%),≥40℃ 10 例(14.3%)。发热平均(4.2±2.8)d。发热时伴畏寒33例。66例有咳嗽症状,其中,41例伴有咳痰,30例咳白色黏痰,11例咳少至中量黄色黏痰。其次为头痛和咽痛,患者可有鼻塞、流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但症状均不明显。7例孕妇均有咳嗽症状,3例伴有咳黄痰,6例发热超过39℃,4例伴有畏寒,3例肺部可闻及湿啰音。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详见表1、2。
20 例(28.6%)患者血白细胞数<4×109/L[(1.9~3.9)×109/L,平均(3.09±0.67)×109/L],29 例(41.4%)中性粒细胞比例>70%,24例(34.3%)淋巴细胞比值低于20%,平均(13.1±4.2)%,范围为6.5%~19.9%,仅有5例(7.1%)白细胞数升高,53例(75.7%)C 反应蛋白升高(>5 mg/L)[范围:5.9~57.5 mg/L,平均(19.6±13.0 mg/L)]。影像学表现:本组病例中入院前或入院后查X线胸片或胸部CT提示有改变者43例(61.4%),X线胸片中32例(74.4%)CT或胸片明确提示不同部位的感染。
所有患者入院后以综合治疗为主,体温<38.5℃的患者给予冰敷或观察,体温>39℃的患者,予赖氨基匹林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退热处理,孕妇患者予冰敷或柴胡注射液降温;除孕妇外均予利巴韦林抗病毒,对于胸部出现影像学变化的患者加用大环内酯类、第一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或(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感染;经治疗后体温仍无明显下降趋势或伴有高危因素[2]的确诊患者,加用奥司他韦。
表1 甲型H1N1患者临床表现
表2 各年龄段发热情况及住院天数统计(d)
1.5.1 消毒隔离 一旦确诊,立即应采取防护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和接触传播隔离处理[3]。保证空气的流通是控制和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安置在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的病房内,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病房,并固定房间收治患者。物品表面、地面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地面或物体表面等应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每天拖地或擦拭2次。护理操作完毕后,护理人员要严格消毒双手,防止交叉感染。对出院床单位应先用紫外线灯照射1 h,再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患者。
1.5.2 心理护理 甲型 H1N1流感初期,由于外界媒体报道每天不断上升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如焦虑与恐惧感。此时护士态度亲切、热情、和蔼,以自己的言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4],告知此病的相关情况,让他们明白此病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加强甲型H1N1流感资料宣传以及治愈病例介绍。让其了解医护人员治疗、护理方案、用药目的,确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5.3 密切观察病情 人类感染甲型 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重者继发肺炎和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继发肺炎者双肺可闻及啰音。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也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严密观察体温变化,监测体温,高热者遵医嘱予退热处理,在降温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避免降温过快引起虚脱。观察输液速度,保证液体的补充,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患者退热后出汗较多,应及时更换衣服及被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1.5.4 个人防护 指导患者正确戴口罩及勤洗手,教会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用后纸巾放入加盖垃圾桶,以防飞沫传播。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前应洗手、戴好口罩,操作完毕后及时洗手。与患者交流时保持一定距离[5]。
70例甲型流感合并肺炎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全部患者治愈出院,无一例医护人员发生交叉感染。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猪或人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猪群中全年可以传播,发病率较高,病死率较低(猪的病死率为1%~4%)。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甲型H1N1病毒,感染这种病毒的动物均可传播。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猪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这种疾病不同于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迅速,传染性强。面对突发的疫情,广大护士对甲流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根据传染病防治要求,我院作为政府指定收治医院,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规定各区域的功能。面对甲型H1N1流感,我们重新建立人员调配机制,制订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工作制度,加强患者的管理和防护,做好护士的思想工作,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保证了一线护士的安全。
通过抗击甲型H1N1流感笔者体会到,突发的疫情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既是挑战,也是考验。工作制度的落实、规范化的管理、消毒隔离工作的到位、人员培训及工作时间的动态调整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保证。上级领导和专家到我院检查工作时,对我院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Z].2版.2009-05-09.
[2]Cheng VC,Lau YK,Lee,et al.Fatal co-infection with swine-origin influenza virus A/H1N1 and 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J].Infect,2009,59:366–37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针对卫生部印发的《社区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控制工作方案(试行)》[Z].2009,6:17.
[4]绳东霞.与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0):69-70.
[5]赵霞.住院病人护理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