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伟
(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黑龙江大庆 163001)
脑梗死属于中医范畴中的 “中风”、“偏风”、“偏枯”、“身偏不用”等,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及环境污染的加大,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生命健康,且发病急骤,变化迅速。治疗脑梗死的药物很多,笔者就西医用药结合中药解毒化瘀颗粒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研究。针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院的80例确诊脑梗死患者,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现报道如下:
我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收治脑梗死患者80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8 岁,平均(68.00±6.15)岁;病程最长 9 d,最短 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度11例,中度25例,重度4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 19 例,年龄最大 78岁,最小 49 岁,平均(67.00±6.34)岁;病程最长9 d,最短6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轻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的中风病病名诊断标准[2]。②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证,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证:面色晄白,气促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③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④治疗前均存在严重心、肝、肺、肾病变。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方案:前2~3 d静滴尿激酶3万~4万U,2次/d,以后每天1万~2万 U,持续7~10 d。 同时静滴 20%甘露醇 250 ml,1~2 次/d,7~10 d 为 1个疗程,以起到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口服维生素E 50~100 mg,3次/d,2~3 周为 1个疗程。为补充血容量,给予患者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1次/d,10~15 d为 1个疗程。应用脑代谢活化剂——脑活素20 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 ml中,静脉滴定,1次/d,10 d为1个疗程。
1.3.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给予相同于对照组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中药解毒化瘀颗粒(主要成分:大黄、人参、川芎、葛根等)口服,1 袋/次,5 g/袋,2 次/d,10 d 为 1 个疗程。
根据 《1983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诊断疗效判定标准》规定[4],治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或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生活能自理,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显效: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有明显改善,能借助外力步行,肢体肌力恢复2个级别以上;好转: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其他症状改善,肢体肌力恢复1个级别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脑梗死是人类三大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5]。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认为脑梗死是临床上的急难重症[6]。中医认为,脑梗死在于脏腑衰弱,诸邪侵淫以致正虚血瘀,浊毒内生,脉道不通,经络阻滞而然。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和脾胃,病性上总属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主要是气虚,标实主要是瘀、毒(热毒和瘀毒等)。故临床上多表现为气虚血瘀、浊毒内蕴。治疗当谨守病机,扶正祛邪,治以解毒降浊、益气化瘀。方中,大黄苦寒,归脾胃、心、肝等经,具有清热降浊、解毒化瘀之功,为方中君药。人参微苦、微温,归脾、肺经,能大补元气、益阴生津、补益脾肺,可扶助正气,助机体祛邪,又可令气血旺盛,血行有力;既帮助大黄解毒化瘀,又防止大黄祛邪伤正,为方中臣药。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活血兼行气,可引诸药上达颠顶,旁通四肢,能通过血脑屏障,有利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及脑血管病,并助大黄祛瘀。葛根辛、甘、凉,入脾胃经,生津通絡,并可引药上行,与大黄配伍,一升一降,气机调畅,其气升,则引诸药上行而化脑脉之瘀,并使脑窍得养;其气降,则浊气下行而瘀毒得以下流排除。既帮助大黄之解毒化瘀,又帮助人参之扶正,与川芎共为佐使之药。纵观全方,大黄、人参相配,解毒降浊,益气化瘀,切中病机,辅以川芎、葛根,既加强大黄解毒化瘀,又帮助人参之扶助正气,并引诸药直达病所,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动静结合,升降相因,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为治疗脑梗死之妙剂,再配以西药,中西医治合治标本兼顾,因此,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较单纯西医方法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3-56.
[3]王新德.各类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2381.
[4]王永炎.1983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中风诊断疗效判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4(1):468.
[5]陆晖,覃辉,黄格朗.脑梗死与部分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4):67-70.
[6]牟方波,郭鹏,卢正海.急性脑梗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2):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