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和 ,田国才 ,黄 胜 ,龚沈初 ,姜洪标 ,李小龙
(1.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医院,江苏海门 226355;2.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10万人口中即有1例,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特别是在育龄妇女中[1]。据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道,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2]。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典型的垂体瘤诊断不难[3],但在早期的垂体瘤,症状不太明显时,诊断并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现。笔者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该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48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垂体微腺瘤病例,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本文中对48例脑垂体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经内分泌检查和影像诊断确诊。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7岁,最大56岁,平均(28.3±7.4)岁。临床表现:头痛、头昏、闭经、月经失调、不孕、泌乳,且血清泌乳素明显增高。其中泌乳素腺瘤45例,生长激素腺瘤23例。
使用Siemens Magnetom 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标准头颅线圈,所有病例于注射对比剂前行鞍区局部矢状位和冠状位SE T1WI、T2WI薄层扫描,层厚3 mm,层距0.5 mm,FOV 210 mm,矩阵256×256。矢状位扫描平行于垂体柄,冠状位扫描平面与垂体的长轴垂直。增强扫描对比剂应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 mmol/kg体重,速率为2.6 ml/s[4]。同时用10~15 ml生理盐水将留在导管内的对比剂冲入静脉。开始注射5 s后行冠状位薄层扫描,采用 TSE 序列,TR 350 ms,TE 11 ms,层厚、FOV 及矩阵与增强前冠状位T1WI相同,连续扫描5次,每次29 s,无间隔,共得5组同层面不同增强时期的图像,在动态增强扫描后行常规延迟增强SE T1WI矢状位成像(扫描条件同平扫)。
数据统计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
根据摆放位置是否标准、显示不同时相病灶层面一致性、增强效果等判断标准,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位置标准、不同时相病灶层面一致性强及增强效果好归为优,稍有欠缺者为良好,图像不能很好观察者为差。本组病例优40例,良8例,差0例。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的动态扫描序列中第25、50、75、105、130 秒时分别有 5、15、13、9、2 例肿瘤低信号与正常强化的垂体信号呈最明显的反差。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中不同时相病灶显示最佳程度的比较见表1。
表1 44例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中不同时相病灶显示的最佳情况
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常规延迟增强扫描序列垂体微腺瘤检出率分别为 43.8%(21/48)、91.7%(44/48)、66.7%(32/48),经统计学分析,三种不同的扫描方法病灶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不同的扫描图像见图1~3。
图1 垂体微腺瘤MRI平扫
垂体微腺瘤好发于女性,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15%,临床表现以头痛、继发性闭经、泌乳为主[5]。目前为止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以MRI为主[6]。本组病例显示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垂体微腺瘤的检出有明显的优势。
正确实施MRI增强扫描技术,是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关键[7]。在增强扫描早期,因垂体血供丰富,且血流动力学快,因此,正常垂体组织早于微腺瘤组织增强,此时垂体微腺瘤在增强的正常垂体组织中呈现低信号瘤体。在增强扫描后期,也就是在静脉快速注射GD-DTPA 60~120 s后,因正常垂体组织血流动力学相对较快,强化速度快而垂体微腺瘤组织血流较慢,持续时间较长,此时垂体微腺瘤瘤体在低信号的正常垂体组织中呈现高信号[8]。在本组病例中,44例(91.7%)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表现为相对低信号,其中在动态增强扫描序列中第 25、50、75、105、130 秒时分别有 5、15、13、9、2 例肿瘤低信号与正常强化的垂体信号呈最明显反差,因此在动态增强扫描50~105 s时病灶检出效果最佳,与文献报道相一致[9-10]。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垂体动态增强扫描简单易行,检出率高,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垂体微腺瘤可在临床推广。
图2 垂体微腺瘤动态增强扫描
图3 垂体微腺瘤常规延迟增强扫描
[1]Rand J,Lippitz P,Kink E.et al.Evala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s with dynamic MRI imaging[J].Eur J Radial,2002,41(2):131-135.
[2]Bartynski WS,Lin L.Dynamic and conventional spin-echo MR of pituitary microlesions[J].AJNR Am J Neuroradiol,1997,18(5):965-972.
[3]梁长虹,陈乃楹,黄美萍,等.K空间中心部分采集技术的垂体动态增强扫描[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52-155.
[4]Kucharczy W,Bishop JE,Plewes DB,et al.Detection of pituitary microadenomas:comparison of dynamic keyhole fast spin-echo,unenhanced MR imaging[J].AJR,1994,163(3):671-679.
[5]王秀河,黄耀熊,黄力,等.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3):202-205.
[6]柏根基,王鹤鸣,王德杭,等.垂体柄断层解剖与MRI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3):133.
[7]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9-807.
[8]张军,白雪原,陈宁,等.MRI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5,21(3):266-267.
[9]赵兴利,马先锋,赵丛海,等.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垂体微腺瘤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5,9(1):44-46.
[10]陆武,周胜利,刘雨成.匙孔动态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重体微腺瘤的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