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2010-07-21 10:19迟秀丽
图书馆学刊 2010年7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检索图书

迟秀丽

(佳木斯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迟秀丽 女,1973年生。本科学历,馆员,发表论文数篇。

数字资源整合(Digital resources integration)是指依据一定的需要和要求,通过中间技术,把不同来源和不同通信协议的信息完全融合,使不同类型、不同格式的数字资源实现无缝链接。通过整合的数字资源系统,具有集成检索功能,是一种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数字资源体系[1]。国外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始于1998年,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几乎和国外同时起步,从目前可以检索到的资料来看,数字资源整合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2000年,黄学军和唐太可在《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的第2期上发表文章,提出基于Z39.50协议基础上的书目整合检索的必要性及其实现方法[2];之后,其他图书、情报刊物相继发表了一些介绍性和应用性的论文,并逐渐应用到各学科领域。经过10年的努力,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逐步成为图书情报界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

1 数据来源

2009年12月5日,笔者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源,以“主题、题名、关键词”3个检索项为检索入口,用“数字资源整合”为检索式,采用“模糊”检索方式进行文献检索,经去重整理后得到我国2000~2009年间发表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论文316篇,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对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10年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 统计分析

2.1 论文年代分析

对某一学科、专题论文发表年代的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的概念上了解该专题研究的发展历程。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10年来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00~2002年)为研究基础建立阶段。这段时间相关研究论文有13篇,约占论文总数的4.11%,说明数字资源整合在当时尚属新事物,虽然有强大生命力,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该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明确数字资源整合的概念和意义、性质和特点、目标和原则、结构和功能、技术和模式等所组成的理论框架,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并且逐步从基础理论的内部加以完善。②第二阶段(2003~2006年)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研究论文有显著增长,有123篇,说明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在学术界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该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明确数字资源整合领域所覆盖的丰富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加强上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数字资源整合的理论创新,促进数字资源整合的实践发展。③第三阶段(2007~2009年)为理论方法技术推广和完善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热点仍然高涨,尤其突出的是,在各个高校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中研究数字资源整合的人数不断增加,该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将上述两个阶段已经建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从内部和外部全面加以完善,将数字资源整合推广到更广阔的领域,寻求数字资源整合更深层次的应用。

表1 2000~2009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统计

表2 立项研究的统计

2.2 基金项目分布情况分析

用科研立项的方式或者借助其他项目的资助进行数字资源整合研究是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要方法。笔者选择检索入口“基金”,主题为“数字资源整合”,匹配方式为“模糊”,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中国期刊网CNKI两个数据库中收录的2000~2009年的全部期刊进行统计,表2为立项研究的统计情况。

从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316篇研究论文共获得12个项目资金或课题资助,其中国家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两项,市级基金3项,校级基金3项。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论文获得资金资助率很低,说明被重视的程度不够,今后应多方位争取资金的资助。

2.3 文献出版来源分析

分析某一专题的出版来源能判断这一专题的研究地位和研究现状,以下从期刊和报纸的文献分布来对数字资源整合做进一步分析。

2.3.1 期刊分析

对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该领域研究论文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便为人们深化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源。所统计的200篇论文分别发表在40种期刊上,其中29种为图书情报类期刊,占所发期刊总数的72.5%;11种为其他学科期刊,占所发期刊总数的27.5%。可见,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论文大多发表在图情刊物上,说明专题研究将是近期图书情报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表3 载文量10篇以上的核心期刊排序

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一篇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是观察期刊的实际使用量、评价期刊质量、选择核心期刊时使用的重要参数。通常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表3的数据表明,《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因子是1.013,《情报资料工作》的影响因子是0.9306,《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因子是0.7845,说明这些期刊都是研究数字资源整合水平较高的核心期刊。

2.3.2 报纸出版源统计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型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笔者所统计的26篇报纸论文分别发表在10种报纸上,其中《中国科技日报》发表报道数字资源整合为主题的文章有8篇,《中国教育报》刊发6篇,《中国文化报》刊发5篇,其他日报刊发7篇,它们对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大众服务提供了宣传阵地。

表4 论文的主题统计

2.4 主题分析

对论文主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基本特点和重点内容,掌握研究发展的整体趋势和规律,认清优势与不足,指导今后的研究发展。通过阅读原文或摘要,按照论文所讨论的主要内容,每一篇论文归入一个主题,316篇论文分5个主题进行归纳,具体分布情况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10年来关于数字资源整合理论研究的论文着墨最多,共有90篇,占总数的28.48%,论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数字资源整合的基础、目标、对象、概念、特征、功能、原则、环境等[3]方面。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研究是继理论研究后较多的一个主题,共有81篇,占总数的25.63%,论文主要论述异构数据库跨库访问技术、链接访问技术、元数据整合技术、基于Web服务的体系构建技术[4]、网格(Grid)、P2P(Peer to Peer)、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等,这 10 年间该主题论文数量一直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对于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关于数字资源整合方式方法研究的论文共有65篇,占总数的20.57%,主要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数字资源整合的具体对象及过程、数字资源加工、处理的程度及技术方法、用户需求和资源特点、数字资源的类型、特点以及数字资源内在联系等都成为主题研究的切入点;数字资源整合方法研究主要采用综合研究方法,有面向内容的整合方法、面向对象的整合方法、面向任务的整合方法[5]等;近年来,该方面研究已成为数字资源整合研究的重点,此类论文多发表在图书情报的核心期刊上。随着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对数字资源整合应用研究开始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共有论文55篇,占总数的17.41%,近几年这些论文主要探讨了与资源整合相关的协议标准和技术以及它们在整合中的应用。标准是进行数字资源整合的关键,也是数字资源整合的必要条件。制定了标准规范后,还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来实现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跨平台检索,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关于数字资源整合综合研究的论文不是很多,但研究成果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提出了基于OPAC系统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提出了OPAC系统与电子资源的整合[6],提出了图书馆可通过OPAC系统平台揭示一二三次文献,构建成立体化、多层次的OPAC资源系统[7]。

2.5 引文分析

2.5.1 引文语言和类型

笔者对316篇关于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有8篇没有参考文献,总引文量为3962篇(引用情况见表5、表6)。从表5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内进行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主要使用中文资料,占89.78%,利用外文资料进行研究的不多,占所有参考文献的10.22%,这说明国内研究者对外文资料利用率较低。

表5 中外文资料引用统计

从表6可知,国内关于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论文的参考文献以期刊发表的文献为主,成为国内学者研究参考的首选资料来源,占81.34%,其次为图书,再次为互联网。

表6 不同载体引用统计

2.5.2 引文空间

根据上面的5个主题,分别对每一主题的引文情况进行分析。

表7 文献主题引文统计

从表7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各个主题的引文主要发表在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上,说明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

3 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①在基础理论部分对数字资源整合比较专门的问题仍然缺乏研究;②缺乏资源组织的规范与标准,资源共享较难;③我国数字资源整合实践发展不足,基本上没有形成数字资源整合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体系;④系统整合平台众多,但缺乏实践团体的积极参与以及理论团体与实践团体之间的密切沟通和合作。所以,笔者认为,我国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①通过基于服务的整合,实现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②建立一个中国特色的、研究者们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沟通和相互促进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数字资源整合从理论走向应用;③需要产生大量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数字资源整合系统,为世界的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做出贡献。

[1]高新陵,谢友宁.基于用户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5(5):35-38.

[2]黄学军,唐太可.书目整合检索Web网关的设计[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2):29-31.

[3]马文锋,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7(7):66-70.

[4]徐瑞平.数字资源整合技术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4):16-18.

[5]王俭敏.数字资源整合中的若干问题[J].现代情报,2005(9):80-82.

[6]崔宇红,刘涛.图书馆数字资源与OPAC系统的整合[J].图书馆杂志,2003(1):55-56.

[7]胡宁.网络环境下OPAC系统整合[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3(1):14-17.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检索图书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图书推荐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班里有个图书角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国际标准检索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