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华
(凌源市图书馆,辽宁 凌源 122500)
赵晓华 女,1957年生。馆员,发表论文多篇。
县级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面向农村实施科技服务的前沿阵地。尤其在当前乡、镇图书馆普遍萎缩、生存困难的情况下,县级图书馆对农村的科技服务就显得更为重要。长期以来,县级公共图书馆一直把对农村的服务作为工作重点,付出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农村脱贫致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传播科学知识,发挥了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自身发展非常缓慢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的需求。
县级公共图书馆囿于经费,既无资金购书,更无资金购置现代化设备。开展对农村的科技服务依然是提供一些陈旧的科技图书,或者利用仅有的几份科技报刊进行剪报服务,馆藏情况好一点的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服务。从朝阳地区县级图书馆的科技服务情况来看,服务形式单一,服务手段落后。大多是以剪报服务为主,不定期到农村赶科普大集,为农民发放一些普及性科技资料;有的县图书馆也到田间地头放映科普录像,但这些录像资料都是多年以前的,到现在早已成为陈旧的知识,各县馆却无力购买新的科技光盘,这项服务也很难继续开展。可以说当前县级图书馆的科技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农村经济的需求。
许多县级公共图书馆提供的科技信息都具有普及性,这在几年前对开展农村科技服务来说确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深受农民的欢迎。然而,随着农村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农民缺少的不是普及性的知识,而是需要更具针对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经验的科技信息,能真正为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不是一般的剪报信息就能满足需要的,而是需要更准确、系统、深入的知识。应该说图书馆的科技专题服务能够做到这一点,但目前仅靠县级公共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源和现代化设备很难开展专题服务。
就以朝阳地区为例,北票市的青椒生产基地、凌源市的花卉基地、朝阳县的大枣基地、建平县的养殖业目前都已初具规模,成为各县的特色产品。但是,图书馆的服务却没有跟上,首先就是没有特色信息资源。所谓的特色信息资源是指针对当地特色产品从生产、加工、保鲜、储存到销售等一系列的相关信息资源。没有特色资源,就无法开展针对性的特色服务。尤其是现在农村涌现了大批的专业户,他们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图书馆落后的普及性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那么,是他们不需要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了吗?不是,是图书馆的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现实需求。图书馆要想拓展和深入对农村的科技服务,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服务方式,探索新的服务途径,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
经费严重短缺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症结。我们可以从朝阳地区7个县区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情况管中窥豹(见表1)。
表1 朝阳地区县区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对照表
国家曾经明文规定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单列,朝阳各县区图书馆最初购书经费单列时的标准为人均0.1元,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仅以1995、2000、2004年3个年度的购书经费进行对比,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各馆的购书经费10年间增长的幅度非常小。各馆的购书经费名义单列,而实际每年都未能如期划拨,各馆馆长年年跑政府、跑财政,勉强要来一点经费,除去订阅报刊和一些必需的杂费,用来购买新书的费用所剩无几,有的县级图书馆几乎几年无一本新书入库。绝大多数县级馆人均购书经费在0.02元左右,这成为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
首先就是文献资源的匮乏,其次是文献资源流失严重,其中可分为自然流失和人为流失。自然流失是指文献资源随着时间的流失失去了有效价值,即时效性。县级馆普遍存在着图书陈旧的状况,一部分过时的图书,既无收藏价值更无使用价值。另有一些图书破损严重,已无法流通,这些图书本应该注销剔旧,但大多数图书馆为评估或不减少库存总数,都保留了下来。人为流失则是由于管理松散造成的图书丢失、破损等。另外就是资源建设无特色,藏书结构不合理。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对农村服务的最前沿阵地,而实际上,县级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不合理,整个馆藏资源中适用农村养殖、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农业生产、医疗等的科技性书刊所占比例很小,没有根据地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形成具有特色的馆藏。加上经费紧张,无多少新书入库,而有些县级图书馆为评估定级增加藏书量而突击采购,从而又造成入藏新书质量不高。
图书馆的科技服务是由馆员来完成的,人的素质决定着服务质量的高低、服务程度的深浅。仅以朝阳地区各县级图书馆的人员情况来看,该地区7个县(市)区公共图书馆职工总人数103人,其中本科20人,大专6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了80%以上。从数字表面上看,县级图书馆的人员素质应该非常高,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是成人高等教育学历,7个县区103人中真正全日制本科学历者只有1人,全日制专科学历者也属凤毛麟角,图书情报专业人员一个也没有。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是为了评定职称,急功近利而得,缺乏对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针对性、系统性的学习,以致高学历、低技能的现象在图书馆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
因为公共图书馆以政府投资占主导地位,现在各级政府都把经济工作列为首要任务,相对忽视文化事业,更有甚者认为图书馆存在与否对经济建设作用不大。目前,公共图书馆已陷入一个怪圈:政府不重视,资金投入少,图书馆无资金就无法开展服务,没有服务就没有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自然难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如此恶性循环,图书馆的科技服务发展着实艰难。要想打破怪圈,服务是图书馆唯一能从自身寻找的突破点。“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更有为”,这是一种服务理念,这种理念不但要深入到思想,还要落实到行动上。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服务体现出的价值是图书馆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砝码。
县级公共图书馆对农村开展科技服务首先要求工作人员要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它决定着工作人员能否准确迅速地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藏书中找到读者需要的知识信息。其次要求工作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农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最后,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现代化技术技能。网络的普及使信息能在瞬间传到全球的每个角落,许多先进的技术知识和信息在网络上很快就能获取,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也离不开网络。图书馆要提高人员素质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引进专业人才,重用专业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科技服务队伍的业务教育、现代化技术培训等,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三是设立竞争机制,打破“大锅饭”,激发职工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金有限,在购书上就应当有长远的计划,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应对科技服务有所侧重,尤其应根据地方农业特色,建立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的特色馆藏。应避免大而全、小而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在网络化的今天资源共享已成为可能,这对县级图书馆是非常有利的。网络将无限地扩大县级图书馆的馆藏,县级图书馆应加强网络化建设,系统收集和开发利用网络特色信息资源,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富有针对性的高效服务。
总之,作为科技服务前沿阵地的县级图书馆当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让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农村这块广阔天地寻找一条发展之路。
[1]郭友生.论21世纪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改革发展与对策.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报编.21世纪中国图书馆建设与发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倪海燕.新农村建设中图书馆科技服务的方向.图书馆学刊,2007(1).
[3]佟雅莉.县级图书馆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图书馆学刊,2007(5).
[4]卢丹.关于辽宁省县级公共图书馆馆藏统计的思考.图书馆学刊,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