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愫懿
(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东海 222300)
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不可偏废应试教育,由于高考形式还存在,利用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机制仍存在,因而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也是高三化学教师的必由之路。
似乎已经成为规律,每年每校的高三化学复习都会分为“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系统为载体进行复习,重在打好基础;第二轮复习以专项知识系统为载体进行复习,重在查漏补缺;第三轮以综合训练试卷为载体进行复习,重在提高解题效率。时光流转,高三化学又到了第三轮复习的时段,又到了改不完的试卷、做不完的练习的时刻。
其实,据笔者多年指导高三化学复习的经验,这时的高三化学教师更应该从盲目的题海中跳出来,多用一点时间去研究《考试说明》,深入的解读与比较前两年的高考化学试卷,从中悟出化学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想法与思路,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笔者以2009年高考江苏省化学卷第18题为例,浅谈自己在解析、领会、拓展高考化学试题方面的经验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研究。
[09年江苏高考化学卷第18题]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在水处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的高效安全消毒剂。与Cl2相比,ClO2不但具有更显著地杀菌能力,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有机氯代物。
(1)在ClO2的制备方法中,有下列两种制备方法:
用方法二制备的ClO2更适合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2)用 ClO2处理过的饮用水(pH 为 5.5~6.5)常含有一定量对人体不利的亚氯酸根离子ClO2-2001年我国卫生部规定,饮用水ClO2-的含量应不超过 0.2 mg·L-1。
饮用水中ClO2、ClO2-的含量可用连续碘量法进行测定。ClO2被I-还原为ClO2-、Cl-的转化率与溶液pH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pH≤2.0时,ClO2-也能被I-完全还原成Cl-。反应生成的I2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①请写出 pH≤2.0时,ClO2与 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1">
②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VmL水样加入到锥形瓶中。
步骤 2:调节水样的 pH 为 7.0~8.0。
步骤3:加入足量的KI晶体。
步骤4:加少量淀粉溶液,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耗Na2S2O3溶液V1mL。
步骤5:__________ 。
步骤6:再用c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mL。
③根据上述分析数据,测得该引用水样中的ClO2-的浓度为_____mg·L-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④若饮用水中ClO2-的含量超标,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Fe2+将ClO2-还原成Cl-,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调节溶液的 pH≤2.0;③c(V2-4V1)/4V;④Fe(OH)3。
2009年高考江苏化学卷第18题,是以ClO2作为水处理剂为主线展开的,考查了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与提炼、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图像的识别与分析、实验步骤的完成、数据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等技能与能力。
回顾2008年高考江苏卷第18题,是以“温室气体”CO2为主线展开的,考查了学生对新信息的接受与提炼、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图像的识别与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等技能与能力。
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2009年江苏化学卷第18题的命题延袭了2008年江苏化学卷第18题的风格,都是以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常见物质为载体,以新信息呈现、结合图像分析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化学综合素质。解读了该题,笔者受到很多启示。
其一,体现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的原则。
该题型命制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1]。
该题型的命制体现了江苏高考化学命题组的主张:命题的材料要源于生产与生活,不能编造莫须有的生产历程来考查学生;来源于生活的常见物质要结合新的信息、图表、图像等,赋予新的内涵,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二,试题的内涵丰富与构建新颖决定了它的区分度好。
细细琢磨2009年高考江苏化学卷第18题,你将为它的内涵丰富、构建新颖而叫好,因为利用最普通的知识——水处理问题,将化学知识如此完善地进行综合考查,真可谓是独居匠心。
特别是将图像分析、实验步骤填充、数据分析与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确可以选拔出优秀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图像与表格的建立,特别是对图像与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上,存在严重不足;对化学实验步骤的审察与完善,有着先天的畏惧心理。所以,该题型以它较好的区分度而被延用。
其三,命题蕴含着对化学教学的引领作用。
化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用化学知识为载体,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与综合素质。《江苏省高考说明》(化学科)中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是:能通过对自然界、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化学现象,以及相关模型、图形和图表等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2]。
分析高考命题后给了我们的很多的启迪: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不是把知识毫无边际的扩大与补充,而是考虑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信息与提炼信息的能力,能将新信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知识;编制高考练习题时,要注意运用与生产、生活实验相联系的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讲评练习时,要注意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挖掘,而不是泛泛而谈,更不是越深奥越好;要通过表格与图像等信息,向学生们模拟再现生产或科研过程中的实验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工业生活、科学研究的联系,达到学以致用之目标。
其四,高三化学第三轮复习的策划与策略。
每年的化学高考题命制,倾注了高考化学命题组成员们几个月的心血与智慧,所用的知识素材与考查的内容都将以原创题形式呈现,因而,第三轮复习时,决不能寄希望于猜题与押题。但是,也要关注高考命题的延续性与稳定性,尽管题境表述内容有差别,但其主要风格变化不大,复习时要注重风格型选题,而不是内容型选题。
第三轮复习的题型选编,要以08年、09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为参照,特别是第15题~第20题这6个大题,要选编一些以生产与科学探究为题境、结合新信息的处理、且有表格或图像分析的综合性例题,用以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应用的能力。
要注重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与指导。《江苏省高考说明》(化学科)中明确提出:利用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3]。我们要关注“简单化学问题”这几个字,那就意味着:不论题境的信息有多么新颖、图像有多么复杂,以它们为载体来考查的化学知识是简单的,都是课本中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
因而,笔者在介绍给学生解此类新情境题的程序是“三步一回头”:第一步,仔细而又快速的通读全题,不求全理解,只求甚解,即对题境的表述有大概的了解;第二步,阅读该题中设置的所有要回答的问题,一是因为要回答的问题中可能存在有提示,二是对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结合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阅读题境,这样就会把握阅读重点与正确提炼信息。所谓“一回头”指的是:如果碰到无法确定的答案时,在重新阅读一下题境,答案就在题境中或题境已经提供了正确答案的判断依据。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化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4]。
化学高考试题的命制,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与《江苏省考试说明》(化学科)中阐述的原理与宗旨,也体现了命题人的对《考试说明》的理解贯彻与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引领作用。他们要考查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而是利用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解读并进行针对性训练,高三化学第三轮复习定能减负增效。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 1 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2
[2][3] 江苏省考试院.2009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第1版.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