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君, 朱 颖, 潘万苗, 应 献, 葛荣杰
(1.国家电机及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 台州 318000;2.94782部队,浙江 杭州 310021)
微扭矩传感器适用于微小扭矩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和不确定度小等特性,如奇石乐(KISTLER)微扭矩传感器量程为0~0.2 Nm,精度等级为0.05,我国50Nm静重式扭矩基准机的最小测量扭矩为0.5Nm,难以满足该微扭矩传感器的计量校准要求[1]。目前,扭矩传感器的计量校准多采用扭矩静态标定,比较成熟的方法为悬臂梁加砝码[2]。其主要原因是标准砝码质量精度高、稳定性好,如毫克组E1等级砝码最小质量为1mg,最大测量允许误差为0.003mg[3],但也存在摩擦阻力矩[4]等干扰因素。该文在传统悬臂梁加砝码的结构基础上,采用磁悬浮结构[5-8]、纯扭矩加载方式[4,9]和复合材料,设计了新型微扭矩传感器校准仪。
新型微扭矩传感器校准仪结构原理图如图1所示。待校准的微扭矩传感器通过定位块和抱紧块固定在底座上,转轴上安装力臂;两根导轨对称固定在底座上,并在上面安装可沿导轨上下移动的轴承架;轴承架上安装微型轴承;引线绕过力臂圆弧状的端部并挂在微型轴承上,一端固定在力臂上,另一端固定一砝码;力臂中心处磁铁与磁座中心处磁铁处于相吸状态,调整磁座高度来改变磁力大小,进而使力臂处于悬浮状态;底座上安装调高支撑脚,调节整个机构到水平位置。
通常情况下扭矩传感器校准时,采用水平放置,如图2(a)所示。力臂重力G会在扭矩传感器转轴上产生弯矩M,进而影响机构的灵敏度和测量精度。
图1 新型微扭矩传感器校准仪结构原理图
图2 扭矩传感器水平放置与垂直放置对比图
对扭矩传感器摆放位置进行改进,采用垂直放置方式,如图2(b)所示。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力臂的重心落在传感器转轴的中心位置,从理论上消除了力臂重力G施加在扭矩传感器转轴的弯矩M,但也会在扭矩传感器内部产生静摩擦阻力矩Mf。
为了消除静摩擦阻力矩Mf的影响,在垂直放置的力臂基础上增加磁悬浮装置,如图3所示。
在力臂和磁座的旋转中心位置上分别安装圆盘状永磁铁,通过调节两者间的距离d来改变磁力的大小,进而达到平衡重力G的目的,使力臂处于悬浮状态。两磁铁的半径一大一小且中心位于轴线O′O″上,这种结构可以保证力臂即使发生旋转系统磁通量增量ΔΦ始终为零,不会引入额外的阻力矩;同时可保证两磁铁中心安装位置有一定的同轴度偏差,简化制造工艺。
图3 磁悬浮结构
图4 传统力臂及其受力分析图
传统的力臂多采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矩形结构,如图 4(a)所示。由图 4(b)可知,O 处为扭矩传感器转轴安装位置,系统通过在力臂一端加载作用力F来产生扭矩T,当力臂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如环境震动、扭矩扭转、人为干扰等)的干扰下,使其实际位置和理论位置出现角度偏差α。此时,力臂有效作用长度发生变化,进而使扭矩T的实际值与理论值出现偏差,引入测量误差。
在传统力臂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首先,采用轻质复合材料作为力臂材料,减轻重量。该复合材料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碳纤维为增强体,具有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等特点。其次,力臂两端设计成圆弧状,结构如图 5(a)所示。
由图1可知,作用力(记为F1和F2)是砝码重力通过引线施加在力臂上的。同时,引线绕在力臂圆弧状的端部上,当力臂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角度偏差α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引线始终与力臂圆弧状的端部相切,如图5(b)所示。这种结构可保证:
(1)力臂有效作用长度始终不变。由于作用力方向与引线方向一致,那么力臂有效作用长度为圆心O点到切点之间的距离,即始终为半径R。
(2)实现纯扭矩加载目的。由于作用力是等质量的砝码通过引线施加在力臂上的,那么力臂两端的作用力大小相同且方向相反,系统的合外力为零,只有扭矩T,即实现纯扭矩加载。
数学模型可描述为[10]:
式中:T——作用在力臂上的扭矩;
F1、F2——作用在力臂两端的力;
m——砝码在真空中的质量;
g——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
ρa——空气密度;
ρw——砝码材料密度;
R——力臂半长;
α——力臂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的角度偏差;
通过采取待校准的扭矩传感器垂直放置、磁悬浮结构、轻质复合材料、力臂两端圆弧结构、纯扭矩加载等措施,从理论上消除了外界诸多不利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同时为验证该微扭矩校准仪的实际效果,下一步将开展实验检验和实验室比对活动。
[1]JJG 2047-2006,扭矩计量器具[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2]张玉存,李 群.一种新型扭矩传感器校验仪[J].计量学报,2006,27(3):254-257.
[3]JJG 99-2006,砝码检定规程[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4]韩丽丽,刘振宇,孙宝元.新型纯扭矩加载器的设计及结构优化[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20):2400-2403.
[5]胡业发,许开国,张锦光,等.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用磁力轴承的分析与设计[J].轴承,2008(7):6-10.
[6]王晓光,姜 奎,戴迎宏,等.磁悬浮盘片支承原理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22(4):14-17.
[7]马磊忠,徐龙祥.薄圆盘形转子5自由度磁悬浮轴承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09,31(1):31-57.
[8]黄淑娟,万德安.高精度纯扭矩加载与测量装置的研制[J].传感技术学报,2003(2):190-198.
[9]陈太星,丁国清,廖黎莹.转向管柱万向节微小摆动扭矩测量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15(12):1 671-1704.
[10]郭 斌,林 海.扭矩基准装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计量,2004(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