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流南国 源出马雄:探访珠江源

2010-07-12 00:31左湘山刘小军编辑
中国三峡 2010年6期

文/左湘山 刘小军 编辑/任 红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地理上,珠江流域远离中国政治权力中心区域。中原战乱之时,这里是人们南迁的避乱地;国家稳定之期,这里是获罪官员的流放处。总体上来说,生活在珠江流域的人们,因为南岭的阻隔,与处在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原区域,交流不很方便,而使得国人对珠江流域的熟悉程度不高。稍作统计,就可以看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文章中,对珠江提及的次数,还远远不及对湘江的吟诵频次。

但风水轮流转。近现代以来,凭其独特的地理区位,珠江流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对珠江流域的关注度急速上升。珠江流域的地理,也就逐渐引起许多人的兴趣。

建于珠江上的广州猎德大桥。 摄影/镜观天下/FOTOE

珠流南国:珠江名称的由来

珠江由别号扶正,其概括的河段也大大延伸。1914年,广州设立“督办广东治河处”,人们逐渐把珠江、西江、北江、东江四条统一以珠江称谓。现在,珠江一词则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了。

长江因为河长而得长江之名,黄河因为水黄,而得黄河之名,珠江呢?

珠江原称粤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广东简称粤,即是如此来历。江水流经广州南面地界,形成一岛,形似圆珠。关于这颗圆珠形的岛,南宋方信孺《南海百咏》有记载。相传有个波斯商人,偷了一颗价值连城的绝世珍宝来广州贩卖,后被国人重金赎回。但在归国途中,宝珠突然飞入江中,化为海珠石,江水绕其流过。这段江面,因此被人别号珠江。神话虽不可信,但这段河道的珠江之名,应该与该岛圆珠形状有关当属无疑。

渐渐地,珠江由别号扶正,其概括的河段也大大延伸。1914年,广州设立“督办广东治河处”,人们逐渐把珠江、西江、北江、东江四条统一以珠江称谓。现在,珠江一词则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了。

从珠江名称的历史由来,我们也可以隐约感觉到珠江水系的水文特殊性。珠江长度虽然只有2400千米,比黄河短,但其总水量却是黄河的7倍,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360亿立方米。河流中的含沙量很低,即使总水量大大超过黄河,但每年输沙入海的总量只及黄河的1/20。当然,关于河流泥沙含量,有得必有失,比较一下珠江中下游平原的面积和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面积,你就知道泥沙沉积对于中华农耕文明繁荣鼎盛所做的贡献。

当人们对一条河流越来越关注的时候,除了感兴趣其名称来源之类的历史知识,对流域在地理上的追根溯源也会有探究的冲动。那么,珠江的源头在哪里呢?

盘江溶洞:珠江源考

在珠江的一级支流中,西江最长,因此,考证珠江的发源地,实际上是在考证西江的发源地。

江河源考,一向众说纷纭。如何确定河流的正源,学术界也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大体上有按水量和按长度等几种方法来确定何者为正源。按水量的方法,有一个缺陷,就是,河流中的水量,从来不是一个固定值。如果按长度来确定正源,结论比较稳定。在一个喜欢争论的年代,长度方法引起的测量纷争相对较少。在珠江的一级支流中,西江最长,因此,考证珠江的发源地,实际上是在考证西江的发源地。

历史上,对于西江源头支流的记述,最早可见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书中提到温水、豚水,即现在所称的南盘江、北盘江,但在文献中,郦道元并未明确地指出两水的发源地。

到了明朝,文化休闲活动繁盛。明崇祯十年(1638年),时年51岁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对盘江的源头所在也做了一番亲往考证。他沿红水河上溯,从广西南丹进入贵州境内,五月初九抵达云南和贵州边境。考察期间,他借宿一龚姓富户家。但因为该龚姓人家的错误引导,没能亲睹盘江源头。只是经过反复考证后,他在《滇游日记·盘江考》中,大致推定南盘江发源于曲靖沾益炎方附近,但依然无法明确断言。

新中国成立后,珠江源头的考证工作没有停止。1985年,水电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会同当地水利部门有关同志,在多次调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正式确定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东麓的溶洞为珠江正源。原水电部副部长、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刘兆伦在珠江源洞口写下“珠江源”三个大字;原广东省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即兴题词“饮水思源”。同年8月17日,珠江水利委员会和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省区及曲靖市领导,与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在马雄山下的刘麦地伏流口,举行了隆重的珠江源立碑仪式。

至此,珠江的源头不再是文献中的推测,珠江得以正本清源。

马雄山:一水滴三江 一脉隔双盘

马雄山的马头伸向白浪水库,马尾则西北摆向偏桥水库,它如一匹悠闲的马,慵懒地斜躺在乌蒙山和梁王山前。

珠江源头马雄山,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

在中国的取名文化传统里,山河按动物形态取名,一般都附会出一个神话。马雄山也不例外。相传很久以前,玉帝的坐骑贪恋人间,偷跑到滇东高原,驻足忘返,化为大山。玉帝虽然恼火,但念及旧情,未曾追究。又看到马雄山无水,便动了恻隐之心,降下甘霖。

这天降的甘霖,以主峰为分水岭,朝东、北、西三个方向顺地势自然流淌,沿途纳泉汇水,分别形成了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等三条江河。南盘江与北盘江经过一段分道扬镳之后,终又在广西贵州边界合在一起,汇成红水河;牛栏江却是独行注入金沙江,成了长江流域的一条支流。

马雄山凭借独特的地貌地理特点,形成了这“一水滴三江,一脉隔双盘”的奇妙格局。当你远眺马雄山,它其实很不起眼,只能算做云贵高原上的平缓丘陵。马雄山的马头伸向白浪水库,马尾则西北摆向偏桥水库,它如一匹悠闲的马,慵懒地斜躺在乌蒙山和梁王山前。

由马雄山东面下到半山腰,可以看到上下两个洞口。洞内常年流水潺潺,泉水清冽,游鱼可数。干旱枯水季节,珠源洞只有下面的洞口出水,雨季时则两洞鼓突,瀑布直下,蔚为壮观。沿洞口溯源而上,可以看到地下伏流口。

在刘麦地伏流口断壁上,珠江源碑记由珠江水利委员会和曲靖地区行政公署联名同竖。全文是: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大禹治水,初莫山川。珠流南国,得天独厚。沃水千里,源出马雄。古隶牂牁,今属曲靖。地当黔蜀之冲,山接乌蒙之险。三冬无冰雪,四季尽葱茏。滴水分三江,一脉隔双盘。主峰巍峨,老高峙立。溪流泉涌,若暗若明。汇涓蛰流,出洞成河。水流汩汩,终年不绝,是乃珠江正源。海拔二千一百余米。穿牛界、过花山,南盘九曲,清流激湍。红水千嶂,夹岸崇深。飞泻黔浔,直下西江。汇北盘于蔗香,合融柳于石龙,迎邕郁于桂平,接漓江于梧州,乃越三溶,出羚羊,更会北东二江,锦织三角河网,八口分流,竟入南洋。四十五万三千七百平方公里流域,二千二百一十四公里流长。年均水量三千四百亿立方米,蕴藏水能三千三百万千瓦。聚九州之英华,集五岭之灵秀。气候温和,风光奇美,河水充盈,物产丰饶,士工昌盛,旅贸繁荣,江水恒流,世民泽被。仰前朝之伟绩,秦渠宋堤;慕当代之风流,大化新丰。今政通人和,华夏中兴。乃重勘珠江,复探珠源。拓三江之水利,展四化之宏图。乙丑孟秋,立碑永志。

清末民初,广州海珠桥及珠江上的水上人家。摄影/Paul de Gaston/文仕工作室/FOTOE

这篇碑记概述了水利史,清晰地勾绘出珠江特别是西江流域的地理脉络。

曲靖:珠江源头第一市

曲靖之曲,意思是少数民族各部曲,而靖,则指平定安静,曲靖之名意指部曲已安定,类似于绥远、镇远、北平等地名的取法,并非曲州、靖州的并称。

曲靖,西江源头第一市,其行政建制的设置可追溯至公元前109年的元封二年。时,汉武帝平滇国,在今曲靖设置味县,属益州郡。但曲靖名称的来源,学术界有一些争论。大部分人,根据徐霞客游记中的话,“曲靖者,本唐之‘曲州’、‘靖州’也,合其地置府,而名亦因之”,而认定曲靖乃曲州和靖州合名而来。但另有人认为,曲靖之曲,意思是少数民族各部曲,而靖,则指平定安静,曲靖之名意指部曲已安定,类似于绥远、镇远、北平等地名的取法,并非曲州、靖州的并称。

曲靖东与贵州、广西毗邻,西接昆明,南连红河,是云南省联系内地的陆路通道。素有“入滇门户”、“云南咽喉”之谓。境内有乌蒙山,由断层抬升形成,自东北向西南伸展,成为金沙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红军长征时,毛泽东长征诗句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乌蒙,即指此山。

云贵高原地形破碎,山地阻隔,交流不畅,人们最容易形成不同的生活文化习惯,民族种类会比较多。这和北方蒙古高原地带有很大的差别。在曲靖境内,生活着汉族、彝族、回族、壮族、布依族、苗族、瑶族、水族等8个主要民族。每个民族的节庆风俗各不相同,如布依族的三月三、彝族的火把节、回族的开斋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在曲靖,你还可以更多地了解爨文化。东晋至唐天宝400多年间,爨氏统治云南,形成了包括饮食、服饰、诗歌、曲艺、习俗、典礼、医药、建筑等独特的文化。二爨碑和爨乡古乐是其典型代表,特别是二爨碑一一爨龙颜碑、爨宝子碑,是爨氏统治鼎盛时期爨龙颜、爨宝子两位统治者的墓碑,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很高。康有为先生誉其为“南碑瑰宝”、“神品第一”。

在曲靖市西平镇西北方向约4千米的地方,四面环山,中间有一个小湖;湖泊西面的缓坡上,有一天然溶洞,名天生洞,原名仙人洞,据《沾益州志·古迹》记载:“石楼佛像,宛然仙景,其深不知所底,与天生坝者同名。”洞内有亿万年岩浆结晶生成的奇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时,孟获的居所就选在天生洞,如今洞中还保留了一些道具。虽然孟获真实的居所现今无法知道,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却一直流传在曲靖一带。这个故事是不是也可旁证曲靖之名是指部曲安定之意呢?

如今的曲靖,是云南第二大城市和第二大经济实体,云南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和第一个城际列车都诞生在这里。为了做好旅游文章,曲靖市每年还特地举办罗平油菜花旅游节、陆良大型国际沙雕节、沾益珠江源旅游节、麒麟文化风情旅游节、宣威火腿文化美食节、会泽大海草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

石林、奇洞、湖水和瀑布:珠江上游的旖旎风光

1982年,路南石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捆绑成“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范围。

珠江从源头流出,包括盘江和红水河两段,为上游。河流穿行在高原盆地、峡谷之间,因石灰岩分布较广,地貌奇异,风光旖旎。

上游的路南县,是我国岩溶地貌分布比较集中地区,此处石灰岩床较坚硬,受到地壳运动多次抬升,发生断裂,部分岩石被水溶解、冲刷、沉积,形态万千。有一片由各种岩石架构的林子,面积400平方千米,称路南石林。石林里分布着一百多个像黑色森林一样的巨石群,或独立成景,或纵横交错、相互勾连,占地几十亩甚至上百亩不等。奇石大多拔地而起,参差峥嵘。许多岩石形状独特,人们发挥联想,赋予各种各样的名字。1982年,路南石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7年与贵州荔波、重庆武隆捆绑成“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范围。

由李子箐石林往东北方向走五千米,最为奇特的有一溶洞,叫奇风洞。它由间歇喷风洞、虹吸泉歇喷风洞、虹吸泉和暗河三个部分组成。每年8-11月,会不定时地有大风从几十厘米大小的喷风洞刮出,发出“呼”“吓”“呼”“吓”的喘息声。在奇风洞的最低处,有一股清澈的泉水,从洞口流出,注入落水洞,洞中水位,随外面河水的流淌,慢慢上升,升高到1-2米时,突然降落,并伴有响亮的排水声,三四分钟后恢复,接着水位又上升……大约二三十分钟重复一次,这是自然界的虹吸现象表演在奇风洞了。

石林、奇洞之外,上游的旖旎风光离不开湖。从澄江县城步行或坐小马车向南直走8里,来到云南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的交界地段,抚仙湖的迷离美景展现于眼前。

珠江水系的地质地貌极具特色,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的野石林。摄影/杨新民/CTPphoto/FOTOE

珠江水系的地质地貌极具特色,图为云南石林。 摄影/傅光/FOTOE

贵州,珠江水系风光。逶迤的远山,碧绿的田野,悠闲的马儿,清新的空气,构成了宛如世外桃源的牧歌。 摄影/王茂桓/CFP

抚仙湖,湖面海拔1700多米,面积200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90多米,最深的地方水深150多米,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也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它由一个南北走向的高原断层溶蚀而成的,湖泊形状如倒置的葫芦,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间呈喉扼形。湖名同样源自民间传说:玉帝曾派石、肖二仙巡查滇中,见远山近水,州岛错落,好一幅幽深奇崛、景色怡人的山水画卷。遂恋恋不舍,并肩挽手,久而久之,化为两块巨石立于湖边。

抚仙湖水清澈碧绿,属于一类优质水。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曾赞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勇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湖的东部有温泉,泉口较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40℃左右,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湖的南面山间有海门河,长1000多米,河流中段有一堵赧色石壁,延伸至水面,人称“界鱼石”,旁有石碑,碑上有诗。抚仙湖的抗浪鱼与一山相隔的星云湖大头鱼,以此石为界,不相往来。这个故事,收在贾平凹《抚仙湖里的鱼》一文中,读来很是有趣。

在上游众多风景中,如果不提及黄果树瀑布,上游的景色就肯定少了灵动壮观的大气之美。

北盘江的支流打帮河上源白水河,当流经黄果树镇、白水镇附近时,河床陡然断落,形成九级瀑布,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瀑布群,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不同的18个瀑布。黄果树瀑布是瀑布群中最大的一个,落差60多米,瀑布最宽处可达百米。瀑布以当地常见植物——黄果树而得名,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观赏的瀑布。有水帘洞自然贯通,能从洞内向外聆听、观赏、触摸瀑布。

其瀑布美景,文人雅士吟咏甚多。徐霞客赞美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而清代黄培杰的《咏瀑布》诗,“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则将品质清高的标榜与之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