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员萍 ,王 浩
(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 210037;2.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福州 350025)
湄洲岛位于福建省中东部沿海地区,东与台湾省隔海相望,面积约15 km2,是国务院批准的台胞落地办证点和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十二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福建省五大旅游品牌之一。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第一座妈祖庙,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座妈祖宫庙崇为“祖庙”,每年吸引约150多万的游客来岛朝拜、旅游、度假。
湄洲岛北部区是湄洲岛的门户,毗邻妈祖祖庙所在的妈祖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由于历史原因,该区域的环境与祖庙区的景观不够协调,为提高湄洲岛的旅游环境质量,提升湄洲岛的对外窗口形象,迫切需要对该区段进行环境景观整治,整治规划面积约35 hm2。
通过现场勘察和调研,发现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方面:未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体系;交通设施不完善,交通组织较混乱,公共交通系统未形成;绿化档次不高,存在山体和岩石裸露;环卫系统不完善;标识系统不完善,广告牌内容杂乱,布局不合理;园林景观小品和户外家具档次偏低,没有体现妈祖文化内涵;夜景照明未形成特色等。
按照上位规划《湄洲岛总体规划》,规划中该区定位为“海岛北部最大的旅游综合服务区,主要为在妈祖庙、湄屿潮音、莲池澳沙滩景区一带旅游度假的游客提供服务”。在考虑与上位规划衔接和综合分析场地环境后,规划中湄洲岛北部区应将妈祖文化作为特色体现,发扬传统莆田建筑风格,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魅力,吸引大量游客。并对规划区中宫周村的改造应引入民俗旅游功能,而不只是单纯的建筑平改坡和外立面改造,鼓励村民发展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只有当景观建设和民俗旅游真正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带来真正的改造动力和经济活力。
2.1.1 性质定位 利用妈祖人文资源特色和滨海自然山体景观,通过环境景观整治,形成交通系统、服务设施、环卫系统、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完善、园林景观优美、村庄特色鲜明、建筑风格协调的综合服务配套功能区。
2.1.2 功能定位 交通、生态、景观、旅游配套、文化展示五大主导功能。
本次环境整治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带、两街、四区”。一带是指指湄洲大道(交通性主干道);两街是指朝宫街(步行街)和朝圣路;四区是指码头及湄洲大道两侧地块、朝宫街和湄洲大道之间的地块、宫周村、西轴线和南轴线之间的地块(图1、图2)。
图1 湄洲岛北部区环境整治规划结构图
其中码头及湄洲大道两侧地块的整治理念是整治为主、少量拆迁、完善配套、美化环境;朝宫街和湄洲大道之间的地块的整治理念是整治为主、少量重建、改造为主、建设为辅;宫周村整治理念是合理规划、原拆原建、突出特色、带动发展。整体景观印象是世外桃源式的村庄景观、莆田建筑风格、引人入胜的传统渔村、妈祖文化的体现、特色商业和农家乐;西轴线和南轴线之间的地块的整治理念是减法原则、绿化为主、突出主题、弘扬文化。
本着“统一规划、分期整治、合理改造、永续利用”的原则,考虑到逐步发展和建设资金的筹措情况,应实行分期分建设与长远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规划。
图2 湄洲岛北部区整治规划鸟瞰图
2.3.1 近期 通过环境景观整治,形成湄洲岛北部区的建筑风貌,并完善标识标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系统,提升整体档次,达到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满足从祖庙山俯视的视觉景观要求。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对标识标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等系统,满足5A级景区要求;对码头周围裸露的山体岩石进行绿化遮蔽;对码头区的广告进行统一整治;建设湄洲大道滨海绿化景观带;对西轴线入口广场进行整治。拆除西轴线和南轴线间有碍观瞻的建筑。融入妈祖文化进行景观改造;改造宫周村和朝宫街建筑,提高档次,形成统一建筑风格;改造朝圣路两侧建筑;绿化美化环境,做好宅前屋后、道路沿线、山体、广场等关键部位的绿化美化。
2.3.2 远期 通过环境景观整治,形成湄洲岛独特的建筑景观氛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样板景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档次有较大提升。在旅游产品中加入民俗特色,提高文化品味。主要包括如下方面,形成朝宫街步行街,吸引大量游客;开发宫周村民俗文化旅游,展示妈祖文化和渔村风貌;改造湄洲大道两侧旅游配套服用建筑,形成统一风格,提升设施档次;建设3000吨对台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公交始末站及配套设施;形成独具特色的夜景效果;开辟海上游艇航线;建设高档次度假设施;通过环境整治提升景观品质,从而带动区域土地价值提升,同时引入新的开发项目,达到收入与整治改造支出平衡的目标。
位于规划区西北部,面积约6 hm2。包括宫下轮渡码头及广场、现状车渡码头、湄洲大道沿街服务建筑、码头周围的岸线、现状渔业码头、祖庙山北侧的山体、湄洲大道北段(码头至朝圣路段)。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3 湄洲大道主要单体建筑改造意向图
将湄洲大道作为景观路,结合道路北侧绿化,沿海岸设置绿化景观带;改造宫下客运轮渡码头区,提升景观档次,做好门户形象,今后作为湄洲岛游艇码头,在上岸通道设置风雨廊,丰富沿海景观;拆除规划3 000 t对台客运码头(现车渡码头)南部的临海建筑,作为沿海绿化景观带;结合停车场,建设公交始末站,并安排一组服务设施;结合规划的3 000 t对台码头设置集散广场和临时停车场,并配套景观服务设施;完善公共交通系统,设置特色公交站台和生态停车场;连排支架广告的内容应与湄洲岛妈祖朝圣文化的展示相契合;部分裸露山体岩石用攀援植物遮蔽;电力电信线路改为埋地敷设;对宫下渔码头进行搬迁,并将其改为观海平台设置风雨廊;对部分服务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符合莆田传统建筑风格(图3)。
位于规划区中西部,面积约10 hm2(图4)。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4 朝宫街主要单体建筑改造意向图
将朝宫街建成商业步行街,对两侧建筑屋顶和外立面进行改造,形成传统民居风格,提升档次,吸引大量游客进入(图5);拆除沿西环路的建筑,新建统一风格的建筑;对地块内部的景观和道路系统进行改造整治。
图5 朝宫街改造效果图
位于规划区西南部,面积约12 hm2。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6 宫周村现状图
对宫周村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应保留现有村庄布置格局及建筑肌理,体现传统村落风貌,充分挖掘渔村风貌的各种符号,塑造具有多重功能的传统渔村景观,充分体现湄洲岛的民俗文化。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坚持人与环境的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融自然景观、传统渔村风貌与现代文明为一体,与祖庙山等重要景点相协调,实行用地、道路、住房、供水、排污等的综合治理。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设住房。加强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开展渔村展示和农家乐民俗旅游活动,吸引游客进入,成为妈祖祖庙景区景观环境的有益补充和旅游功能配套区(图6);完善村庄道路交通协调;整治并完善建筑、环境景观及配套功能,严格控制建筑风格(莆田传统民居风格)、高度(控制层数3层以内,多数2层,局部1层)和单户建筑面积(建筑基底面积100 m2左右)(图7);完善服务配套和卫生设施;保护好现状质量较好的传统建筑;在靠近南轴线处设置临时停车场和大型停车场。
图7 宫周村户型效果图
位于规划区东南部,面积约7 hm2。包括朝圣路两侧、西轴线入口广场、西轴线和南轴线之间的区域。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8 西轴线入口规划平面图
对西轴线入口广场进行景观整治,跨海通道通车后游线方向发生变化,西轴线入口广场将成为视线焦点(图8、9);建设临时停车场;拆除半山建筑,进行绿化遮蔽;朝圣路两侧建筑屋顶和立面改造,提高档次,融入妈祖文化氛围;结合景观和园林小品,加强妈祖文化展示;完善该地块的游步道系统。
图9 西轴线登山步道效果图
对于湄洲岛北部区环境整治项目,是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发展的大手笔,通过整治加强该区域同祖庙之间的联系,成为祖庙的综合配套服务区,形成商业度假氛围,有机结合,共生共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1] Van der Ryn S,Cow an S.Ecology Design[M].Washington.D.C:Island Press,1996.
[2] 徐 舜.城市道路环境整治的思考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3,7.
[3] 赵文斌,李存东,史丽秀.布达拉宫周边环境整治规划及宗角禄康公园改造设计[J].中国园林,2009,(9):60-64.
[4] 梁 平.卧龙自然保护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探索[J].四川建筑,2006,(9):18-24.
[5] 蔡珊珊.地方文化特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和延续[J].福建建筑,2009,(7):15-17.
[6] 束晨阳.基于古村落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以安徽绩溪龙川村为例[J].中国园林,2008,(8):9-15.
[7] 卡尔斯坦尼兹.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在北京大学的演讲[J].中国园林,2001,(5):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