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向林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关于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邓向林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分析我国社会考试的现状,探讨保持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社会考试管理机制、组织结构、运作模式等方面的构想和建议。
社会考试;可持续发展;管理机制
社会考试也称非学历证书考试、资格证书考试,具有非强制性、非垄断性、考生来源社会性、考试功能社会性等特点。
社会考试的来源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国家认可的、面向社会广大公众开展的资格性考试,主要围绕各种非学历的资格和技能鉴定而组织开展。其宗旨是为社会培养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和社会急需的能力型人才。社会考试项目的设立和考试组织以行业和部门为主,远远超出了教育部门的管辖范围。它能在短期内面向社会进行大量、有效的选拔,鉴别人才优劣,是在组织、形式、范围、功能等多个方面均超过传统考试的一种新的考试形式。
社会考试的特点(1)考试种类多。社会考试涉及的考试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种类多种多样。(2)社会开放性。考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对考试对象一般没有身份限制。(3)实用性。考试项目的设立以行业和部门为主,考试内容针对性强,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具有明显的实用性。(4)导向性。社会考试在项目设置、考试内容及考试手段等方面具有社会需求的导向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考试作为为用人部门提供科学、公正、权威的知识与技能资格认证的考试,愈来愈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逐渐形成了可观的市场规模。近年来社会考试已进入技能培训与认证考试相结合,考试项目的推广与先进教学方法的渗透相结合的新阶段。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社会考试的考试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性,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考试项目开发不足社会考试覆盖面广,内容变化快,需要不断调整和开发新的考试项目,但目前我国社会考试的项目还仅局限在计算机、英语和有限的一些岗位考试,内容陈旧,变化缓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部门、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种类多、层次细的特点,社会考试项目开发的局限性远不能满足广泛的社会需求。
考试市场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考试面向市场运作,总体规模非常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市场垄断,考试重复,效率不高,质量降低。有的行政部门利用行政命令设置考试,把考试当成走过场,利用考试发证谋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由于考试市场管理缺乏相关的法规,导致社会考试管理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社会考试发挥积极作用。
考试科学性、权威性不高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加之考试开发能力不足,考试管理缺乏规范性,导致社会考试的科学性、权威性还不够高。考试的权威性应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考试应该提供客观公正的认证依据。然而,我国考试项目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考试行政部门权力的权威性上,长远来看,在实际市场需求方面缺乏较强的竞争力。
社会考试的发展和价值取向的确立,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服从时代需求。
(一)社会考试的组织结构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考试运行机制严重束缚了我国社会考试事业的发展,使考试工作缺乏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就现状而言,社会考试管理体制仍存在计划经济的一些痕迹,无法适应社会考试工作大发展的需要。
新的管理体制应该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运作、管理社会考试项目。政府部门从宏观上进行引导、调节和监管;由高校专业学会、行业协会、国家劳动技能鉴定部门等机构管理考试项目和命题;由专业的系统集成公司开发专用考试系统,政府考试部门进行招标、购买;开放培训市场,由商业公司对考生提供考试培训服务;政府成立专门的社会考试中心,以市场化的方式为考生提供考试服务。其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考试管理模式图
新的管理体制好处不言而喻,其重点是实现了考试与培训分离、管理与运营分离,可在最大限度上体现考试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政府的社会考试管理部门应逐步将管理范围从考场向培训延伸,加强对培训的监控,实现社会考试的全程管理。
(二)社会考试项目的拓展
目前我国社会考试包括的项目比较多,但是方向、定位、层次的划分不清,造成一方面考试泛滥,另一方面涵盖的领域、行业不够。可考虑将社会考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科学地划分类别和层次,使考生的培训与考证趋向目的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基本层次架构如图2所示。
在社会考试系统化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社会考试中心的数据反馈,政府部门可以做到及时了解社会考试热点,把握社会考试走向,以便灵活地调整、补充考试项目,不断完善社会考试的系统构架,更好地为考生服务。反过来,政府也能根据国家政策,使社会考试项目作为一种经济和教育方向的微观调控手段。
图2 社会考试分类与层次图
拓展考试项目的另一手段是国际化。一方面我国社会考试要着眼于国际大市场,开发精品考试项目,争取使国内考试与证书具有国际通用性;另一方面应引进国外的培训机构、考试机构和国际上通用的考试项目,以增加社会考试的市场竞争力。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全美考试检测中心(ATA)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等国外考试和办学机构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三)以科技手段加强对社会考试的管理
目前,社会考试种类繁多、涉及面广泛,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制约因素,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社会考试的管理水平。
考试报名网上报名和考试管理对社会考试起着良好的支持作用,将成为社会考试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湖南省的社会考试项目中,职称英语考试、会计资格考试等全程采用网上报名和考试管理系统,从整个组织过程和取得的效果来看,都值得全面推广。网上报名促进了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考试流程的创新,以前报名采用的是省、市、县三级管理,报名管理难度较大,并且浪费了考生的大量时间。进行网上报名后,市、县级下增加了一级报名点,由考生事先在网上填报个人信息,使得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报名确认点现场秩序井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网络化报名和考试管理关键在于由政府部门建立一套统一的考试管理系统,包括考生信息库、考点信息库、立体化的社会考试服务网络等,这也是完善考生诚信档案、提高社会考试信用度和权威性的重点。
考试方法目前,社会考试主要采用传统的笔试方法,客观题使用填涂答题卡,主观题使用答卷。这种方式组织部署难度大、运行成本高、安全保密效果差、阅卷周期长、善后处理工作繁重。解决办法是采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上机考试。上机考试通常由考试院下发加密的考试系统和题库,各考点在机房设备上安装。考生随机抽取考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结束后,考点负责回收每个考生成绩(加密),最后将成绩数据和题库上交考试院。此模式不但可规避传统考试的种种弊端带来的风险,还可防止考生以偷看、短信、传递答案等方式作弊,能大大提高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另外,上机考试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性能实现考试内容的立体化。上机考试作为一种新兴的考试形式有强劲的生命力,但在全国普及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如技术软件如何实现语音识别,如何实现网上阅卷,如何保证公正性,如何保证每次考试难度一致等。所以,上机考试在所有社会考试项目中普及尚需时日。但是,上机考试给所有考生一个很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应更多地注重应用能力。让针对社会考试的学习更加适应择业的需要,更加适应社会需要,这是社会考试改革的方向。
考试时间由表1可知,社会考试一般限时限次,不利于实时测试考生的水平和能力。相对集中的报名时间和考试日期又大大加重了各考点学校的压力。当社会考试完全实现了计算机化,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多次多时考试,只要考生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申请参加考试。考试服务完全由考试中心承担,可减轻学校压力,合理配置资源,使各种教育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表1 湖南省部分社会考试情况表
人才认定机制社会考试是一种导向机制,它引导人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通过社会考试达到一定的社会认可度,成为人才;社会考试是一种激励机制,它是政府为广大社会人才在公共服务方面搭建的成才平台;社会考试是一种约束机制,成才的公平、公开、公正性在这里得到重要的体现,可在很大程度上约束广大社会人士成才的行为;社会考试是一种标准化机制,这种形式可在很大程度上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不过,社会考试在人才认定环节上是比较薄弱的。大部分考试项目是一张试卷定成败,考试环节缺乏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评、缺乏对考生创造力的评估。社会考试要想获得强有力的生命力,就必须形成有效的人才认定机制。国家已经启动了一些相关科技项目,社会考试管理部门完全应该参与进去,联合制定标准,统一管理,使社会考试在我国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考试安全近年来,社会考试屡屡发生安全问题。考试安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保密。国家统一考试的试卷在开考前为绝密级材料,试题从命制、印刷到开考前必须保证一直在安全保密之中,不能出现任何泄密情况;考后评卷期间,试卷和有关数据为秘密材料,亦需保密。二是平安顺利地进行。对影响考试顺利进行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保证不出现大规模的集体舞弊,及因交通、社会治安、卫生、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考试如期进行。三是考后评卷、分数处理等环节做到保密、平稳,保证数据准确、不泄露。保证社会考试安全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完善法制建设、健全考试安全管理体制、提高考试管理水平、建立考试安全危机处理机制、加强检查和监察等。在技术层面,采用新的考试方法、灵活的考试时间,发挥科技创新精神,使用新技术、新设备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发展社会考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提高社会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考试的不断发展壮大,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抓住机遇、坚持改革、坚持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才能保证社会考试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1]关源.社会考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2]赵建国,赵素英,王海.试析社会考试活动的现状与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9(4):72-75.
[3]汪成辉.关于社会考试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国考试,2006,(3):11-14.
[4]王成刚,陈全祥.浅谈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社会考试[J].河北自学考试,2005,(8):33-34.
[5]胡向东.考试安全与政府管制[J].中国考试,2005,(1):21-24.
G710
A
1672-5727(2010)09-0137-02
邓向林(1979—),女,湖南汨罗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