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不休”的生猪市场

2010-07-02 09:19董俊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5期
关键词:冻肉猪价养殖户

本刊特约记者 董俊

春节迄今,生猪这个最令CPI指数牵肠挂肚的产业,再度陷入暴跌怪圈。目前全国猪价已经连续14周出现下跌,猪粮比价普遍跌破了盈亏平衡点,生猪生产出现全面亏损。据有关部门调查,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四川等生猪主要产区,有许多猪农都无力抵抗,惟有苦苦撑着,有的养殖户甚至选择退出市场。

生猪价格跳水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万达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孙文萍,由于生猪价格的连续下跌,更让她感到“春寒”阵阵。

“春节前后毛猪每斤5块7毛钱,前几天毛猪每斤最低跌到4块2毛钱。以前毛猪1斤4块5还能保本,现在玉米、豆粕等饲料成本提高,毛猪1斤5块5以上才能保本。3月份我已低价脱手出售了700多头猪,1头育肥猪亏本200多元。”孙文萍无奈地说。

今年以来,甘肃省生猪产业与国内市场一样遭遇“倒春寒”,生猪价格一再下跌,养殖户加快出栏、减少补栏,仔猪“卖难”。来自甘肃省农牧厅发展计划处的统计数据表明,一季度,全省每公斤猪肉、仔猪、待宰活猪平均价格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6.03%、4.65%、10.17%。

在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梁水镇梁闸村,养殖户崔政说:“现在出栏一头猪大约赔150元,而玉米每斤涨到了0.9元,豆粕涨到了1.6元,养猪成本至少比去春增长了20%。俺村原有20多个养猪户,现在只剩3户了,把母猪和育肥猪都处理了,我这200头猪,赔大了!”

同样,在济南市济阳县,科利民种猪场场长刘成海也正为肉价持续下跌急得团团转。刘成海是济阳县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户,50多亩的种猪场里养了1900多头生猪。他说,自进入今年以来,猪价连续下跌到今天还没有止步的迹象。现在的生猪收购价格只有4.2~4.3元/斤,而今年年初的价格还是6.5~6.6元/斤,降了2.3元。更要命的是,现在饲料的主要成分玉米的价格已经达到1元/斤左右,比今年年初每斤上涨近0.2元。猪粮比已经大大低于国家去年发布的6∶1的盈亏平衡点。

所谓猪粮比,就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据河南省商务厅市场运行调节处副处长梁荣华透露,现在河南省的猪粮比已经连续四周低于6∶1,在红色预警区内高位运行。同时,这个数字也意味着养一头猪不但不赚钱反而要赔200元左右。

据河南省生猪等禽畜屠宰统计监测系统网站显示,上周生猪的平均价格为9.66元/公斤,生猪主要饲料玉米价格为1.66元/公斤。

“其实,现实的状况更加糟糕。估计猪粮比已经跌至5.8∶1左右”。 梁荣华说,“其实检测的数据还是稍微偏高的,市场上的生猪价格很多地方都跌到了9.00元/公斤以下了,而1.66元/公斤是本地玉米的价格,这些玉米由于受去年的天气影响很多都已发霉,质量差的都没法喂猪,有些猪农跑到东北等外地进玉米,不算运费,价格都已接近每公斤两块钱。”

据农业部3月26日发布的对全国47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定点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第3周生猪价格继续下降。其中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0.08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8%,价格下降的省份涉及22个;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5.64元/公斤,比上周下降1.3%,仔猪价格下降的省份有23个;全国猪肉平均价格为17.31元/公斤,比上周下降2.2%。大部分省份猪肉价格持续下降是从2009年年末就开始显现的。截至3月17日,猪价已经连跌12周,其中生猪、仔猪、白条肉价格在两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9.5%、9.2%和12.8%,这是近年来所罕见的。

在此轮生猪市场低迷中,养猪场、屠宰场、批发商、零售商——整个产业链中的四大环节,批发商和零售商高进高出、低进低出影响不大,屠宰场价格稳定,因生猪出栏量的增加会略微受益。而养殖户在这轮市场低波中承担了大量压力。

持续下跌因素

“生猪市场价格波动起浮是正常的,基本上三年一个周期,但最近三年价格变化之快让人有些难以把握,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到现在,饲养成本一涨再涨,玉米价格从去年春节后的每公斤1.2元涨到现在的1.8元了,可生猪价格却下降了20%~30%。受养殖成本和销售价格两头挤压,估计大部分养殖企业都将面临亏损。”河北省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有关人士表示担忧。

对于此次生猪价格下跌原因,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既有供应增长过快的周期性因素,也有心理恐慌提前出栏的偶发性因素,但根本原因还是供大于求。”

周望军透露,自2007年5月份以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多项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各地发展生猪养殖的积极性很高,社会资本大量进入生猪饲养业,各地新增规模养殖场较多。按照当时的猪价,一般情况下养一头猪能够赚300~400元,最高时养一头猪可以赚到800元。巨大的利润诱惑使得各路资本扎堆进入养猪业。由于2007年、2008年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养猪利润丰厚,部分养殖场推迟了母猪淘汰调整计划,生猪产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甘肃新泰农业公司总经理唐和也认为,猪价暴跌的最大原因在于母猪太多,从而导致仔猪太多,仔猪太多加剧了育肥猪的出栏速度,进而使得市场供应总量快速放大,严重打击了正常的市场价格。

与此同时,据了解,2009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华北、华南个别地区出现口蹄疫、猪瘟等动物疫情;2009年年底、今年年初,北方地区多次发生大风降温、强降雪等异常天气,气温变化过于剧烈,发烧、腹泻等猪病发生较多。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指出,由于生猪疫情,一些养殖户选择让生猪提前出栏,有些中大猪已经送去屠宰,所以现在肉价一直起不来和这也有关系。

生猪产业危机四起

“生猪产业已经彻底被架在火炉子上了,前有猪价不断暴跌,后有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材料价格暴涨,不客气地说,全国所有养猪的,现在没有一家不亏损的。”南京雨润集团生猪事业部相关人士坦言,猪价暴跌并非是让生猪产业严重承压的唯一理由,比如,如果玉米价格现在能够比年初下跌超过20%,那么生猪价格比年初下跌超过20%就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实上,年初迄今,玉米价格暴涨了20%,生猪价格却暴跌了20%,谁也无法解释为何出现了这样的怪象。”

新五丰一位负责原材料采购的高层人士也坦言比猪价暴跌更令整个产业承压的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暴涨。他指出,通过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交易,该公司已经锁定了大约半年期的玉米价格,到岸(湖南)价约为2000元/吨,而眼下玉米湖南到岸价格已经达到2070元/吨上方,这显示规模化养猪企业比中小散户更具有成本控制优势。不过,即便如此,“新五丰对原材料也只能是尽力降低成本,任何企业都无力扭转农产品价格整体处于上升通道而生猪价格节节败退的事实。”他说。

国际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蒙作为指出,农产品价格2009年度整体涨幅偏低,而在国家不断抬高农产品收购底价的支撑下,未来农产品价格只能上涨,不会大跌。另一因素是年初以来,西南大旱和东北大雪等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粮食或将减产的预期,进而直接推高了玉米等饲料原材料价格。

据了解,玉米在养猪业饲料配方中的比例通常会占据50%甚至60%,而玉米价格从1500元/吨(2009年度国家临时收储价格)上涨至2000元/吨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这使得养猪业成本在短期内剧增。

蒙作为指出,目前全国生猪存栏量不少于4.5亿头,而母猪存栏量更是比正常水平高出3%以上,这一局面意味着有更多的猪未来还将加入消费玉米、豆粕等原材料的行列。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公司副总经理陈树韦指出,玉米价格暴涨与猪价暴跌的错位现象说明我国生猪供应在疫情等因素干扰下,确实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也显示出我国生猪产业链仍然缺乏及时、客观、系统、有效和全面的信息反馈机制。因为机制缺位,所有的市场信息都无法准确对接,最终酿成了生猪存栏量暴增,进而诱发玉米价格大涨,迫使生猪产业行业性亏损导致部分养猪户杀母猪的现象发生。

储备冻肉难遏跌势

为防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国家发改委4月初启动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规定的响应机制。一方面,通过有关媒体向生猪养殖户发出预警信息,请他们调整养殖结构,主动淘汰生产能力下降的能繁母猪。另一方面,启动了中央储备冻肉收储措施。目前,已在受旱情影响较大的云南地区开展了冻猪肉收储,其他地区的收储工作也将陆续展开。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生猪市场调控的关键问题,是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防止“猪贱伤农”,进而造成后期生猪供应减少,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收储政策仅是权宜之计,稳定猪肉价格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调整生猪养殖结构,让市场来决定。

“此次中央冻肉收储更多地是一种政策导向,以期带动市场上养猪、收猪的积极性,但仅凭这一‘姗姗来迟’的政策很难走出猪肉价格的怪圈,也不太可能彻底改变‘猪贱伤农’的尴尬状态。”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副秘书长周开锋分析说,本次计划收购冻肉的总量只有3万吨,合45万头生猪的出肉率,相对于我国每年6亿头猪的出栏量,比例非常低。而且,此次中央冻肉收储目前只重点向西南干旱严重的五省区市地区、东北地区、上海地区3个地区倾斜,全国其他地区的冻肉收储工作将分级分批展开。

陈树韦也不看好国家冻肉收储计划,他认为短期内猪价可能止跌,但并不一定回升,即便回升,也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一些生猪生产企业人士直言:“别说收储4万吨,就是把全国100多万吨的冻肉储备库全部收满,也改变不了生猪市场目前明显供大于求的局面。”

从冻肉收储效果看,该计划已运行十多天,全国生猪价格止跌回升现象并未出现。“主要还是供大于求,不能指望几万吨的收储计划解决根本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研究员王立贤认为,猪价跌惨了的背后,透射出我国长期供不应求的生猪产业,正在从紧缺时代走向平衡甚至过剩时代,而这样的局面建国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

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秘书长曲万文则更看重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她认为,我国生猪市场调控一直面临着两难局面:一方面,如果生猪价格继续低位运行一段时间,散养户和一些小规模养殖户就会难以承受,可能宰杀母猪,影响后期供应。另一方面,如果国家过早加大收储力度,抬高生猪价格,又可能造成本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力继续保留,为后期市场调控带来更大难题。“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以经常启动的政策,而只能是紧急情况下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政府更多地是要做好行业信息的公开和细化,搞好行业分析和预警以及帮助养殖户搞好防控生猪疫病等“外围”工作;养殖户则可以根据国家所发布的信息自行选择何时进入、何时退出,或者何时增减存栏量。

规模化养殖规避风险

在此轮生猪价格波动中,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中心主任刘通凭借自己多年来对市场变化规律的观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前几年都是暖冬,今年北方地区遭遇极端寒冷天气,一些仔猪生病,成活率低,这样就有可能影响到后续市场的供应,一旦需求放量,供应量很难跟上。”他说,如果很多养殖户因为今年跌价放弃养猪了,有可能造成猪肉行业重新洗牌,猪肉价格会因量少从肉价低谷开始飞涨。

近三年时间里,肉价几起几落,正应了经济学里的“蛛网现象”。所谓“蛛网现象”,通俗地讲,是指农产品从投入生产到成品上市需要一定时间,这段周期里,在信息不够对称、市场主体不尽合格等综合因素下,经常会出现价格大幅涨跌。这可以较好地解释“猪无半年贵”现象。行情好时,猪农争相补栏,使得供应量迅速增加,从而导致肉价下跌,随之而来的是一定时间的亏损。此后,大量母猪被淘汰,生猪供应量下降,导致肉价上涨。如此涨跌起落,周期性往复,不仅让养猪户小赚大赔,更让消费者心里没底,让调控方徒呼奈何。

4月7日在江苏扬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养猪产业及畜牧业技术经济论坛暨博览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养猪业界专家纷纷支招,建议走低碳养殖、高效养殖之路,通过选育优良品种、精细化饲养来提升商品猪品质,实现产出优质高效的猪肉产品。

同时,专家还认为, 价格剧烈波动在生猪生产中的往复呈现要求必须关注生猪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形式,即农村以家庭为单元、只养几十头或上百头猪的农户,不应该也不能够成为我国生猪供应的主力军。农民在生猪生产经营中信息不对称、数量未形成规模、技术不先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导致生猪生产经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经营效率低下的弊端。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属于千家万户散养为主的模式,容易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这也是造成生猪价格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大力发展专业的养殖企业,把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用规模化经营养殖逐步取代目前千家万户散养的无序局面。等到规模化养殖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将有助于抑制猪肉行情的大幅波动,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冻肉猪价养殖户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猪价见底了吗?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供大于求,猪价上涨乏力
冻肉也可以炒得鲜嫩
冻肉解冻用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