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鲁淑艳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指依托于大城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手段,以现代新型农民为主体,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强调发挥对大都市的保障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发展水平较高。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市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明确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而且制定了一系列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和措施,都市型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对自1983年建所以来就从事农业综合发展研究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综合所”)来说,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研究必不可少,尤其是“十一五”期间,综合所以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研究方向,立项课题17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共获得各类奖项3项,《北京市顺义区农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获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三起来”工程调研报告》获北京农委“新农村建设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北京市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研究》获北京市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课题成果评比三等奖。
在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等政策的指引下,综合所以现代化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为主体,强化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近年来,根据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需要,综合所整合所内科技力量,以学科建设为前提,先后开展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基本框架研究、循环农业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北京市“三起来”调研与规划、北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调研与规划、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投资优化配置研究、北京市农民素质教育与公共投入耦合机制及对策研究、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示范模式与政策研究、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农业应急保障功能研究、城乡发展中北京市城镇化问题与对策、北京市农民科技素质提升途径研究等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现代农业、循环农业 、区域经济、生态经济、农业产业经济、农村公共产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积累,为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
其中,综合所在为北京市顺义区编制的《北京市顺义区农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中所提出的符合功能要求、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已成为顺义区的先导产业。《规划》提出,顺义要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在经济、生态、社会统筹发展的整体层面上,培育和强化农业的生产、服务、生态和社会功能,建设和改造顺义农业。这一规划是将都市农业发展趋势与顺义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的,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并荣获北京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对于农业发展水平与顺义相当的其他区(县)而言,此规划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此外,综合所参与调研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三起来”工程,即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此项工程自2006年开始至今,经过近三年多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郊区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缓解了郊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王爱玲,综合所软科学研究课题组的负责人,同时兼任北京农学会都市型现代农业研究委员会秘书长,她在采访中表示,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农业争水、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有学者曾对北京农业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提出质疑,更有人认为养殖业污染严重,与北京欲建立生态宜居城市的政策导向相违背,如果没有农业,北京的发展也就不用去面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等一系列“三农”问题。她说:“正是针对这一论调,综合所对北京农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并最终形成书籍作品《聚焦都市农业》予以发表,该书作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研究成果以不可辩驳的理论和事实依据证明:北京不能没有农业。
王爱玲说:“农业不仅仅要给社会提供基本的生活产品,还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据测算,近四年来北京农业的生态服务价值逐年上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亿,相当于全市GDP的总和。北京农业绿色GDP的价值不可忽视。此外,农业是基础产业,是稳民心的产业,其不仅具有应急保障功能,同时还可以带动就业,农业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
正如王爱玲所说,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以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以后,都市型农业作为城市地区的食品供给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所处的重要地位日趋显著,所具有的社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提升我国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的世纪。快速的城市化和大都市圈的形成,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要求和机遇。但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在城市边缘地区发展工业经济效益比发展农业经济好。但是近年来,人们从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对城市的综合功能分析得出一个新的认识;对城市的整体功能而言,保留城市周边的农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日本的东京都在其经济起飞和迅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为了防止农业被挤出都市圈而提出了建设多功能都市农业的构想,这样做不但保住了占东京都面积5.4%的农田,而且建成了镶嵌式的“绿岛农业”和拥有大批农业高科技产业的都市农业。这样的都市农业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止是农业对城市的单一作用,而是生态、农业、环境、科技对城市的综合作用,这种经验很值得借鉴。
都市农业不仅具有为都市提供生、鲜、加工食品的生产性功能,更具有保护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为市民提供绿色观光休闲场所的功能。因此,都市农业应是为城市提供绿色食品,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发展观光旅游农业的公益性事业。同时,都市农业还是保护性农业,发展都市农业必须严格保护农田,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的盲目扩张和蔓延,防止城市发展侵占大量农田。“都市农业是高科技、高效益农业,发展都市农业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高科技农业还会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促进农民的产业转移,从而为减少农民创造条件。总之,都市农业的功能多种多样,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都市不能没有农业。”王爱玲说。
一个带有吉祥文字或图案的苹果售价100元、一幅手工制作的精美麦秸画售价1000元……创意农业被誉为泥土里的创意产业。
“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都市文明的进步,更需要产业间的不断融合,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王爱玲表示。
2009年在市农委牵头下,以综合所为主体,对北京市目前的创意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完成了我国首份省级创意农业调研报告。王爱玲透露:“目前,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观光农业已经由快速发展期到了稳定发展期,下一步则面临观光农业进一步提升的问题。而朝着文化创意的方向发展,从科技、生态、服务、文化等方面提升农业的创意附加值,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则成为引导观光农业升级的切入点。”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创意农产品和农业活动日益受到市场青睐。发展创意农业,既能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能充分挖掘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创意农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另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爱玲向记者介绍:“创意农业就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意和设计,从而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活动的总称。具体说,创意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以创意为核心,将农业生产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生产创意农产品和设计创意农业活动,以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北京市着力于深度开发农业新功能,基本构建了适应市场需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与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代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为支撑,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必须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信息、市场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扬长避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那么,立足北京自身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创新和特色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着力点。而创意农业通过对特色资源的创新开发,不仅可以带动郊区特色产业的形成,还可以让消费者更深层次地了解农业的人文、科技内涵,带动创意农产品的消费。创意农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北京具备发展创意农业的基本条件:第一,北京作为全国最大、最密集的消费市场之一,具有消费群体规模大、消费层次多、消费需求变化快、消费质量高等特点,市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第二,北京集聚了大量的科技、金融和人才等各种社会资源,资金充足,对郊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具备了创意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第三,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为创意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创意源泉;第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区域特征明显的农产品主导产业,培育出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物质载体。
目前,农业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的增长点。怀柔区打造的不夜谷、夜渤海、水长城、栗花沟、溪水湾、白桦谷、白河湾、银河谷等8条沟域经济发展带,沟域总长124.8公里,涉及37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6601户、16062人。八条沟建成后,将新建观光采摘园62个,新增民俗村25个、民俗户740户、旅游从业人员4000人,年接待能力达到360万人,年新增收入2000万元。
北京市农业创意产业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基本上形成了模式各异、百花齐放的创意农业发展格局。如:门头沟麦秸画、蝶翅画,大兴的蛋壳画,平谷的桃木工艺品,延庆的豆塑画,色彩斑斓的盆景蔬菜、盆景水果等;大兴区的“金猪西瓜”、“水晶西瓜”;在京郊密云、顺义、怀柔和房山进行的玉米迷宫种植试验,当地农民通过不同时期作物生长的变化,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利用玉米秸秆种植“迷宫阵”,建造适宜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场所;朝阳区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将生态循环农业的设计创意做成一个年产值几亿元的大产业。此外,怀柔区的虹鳟鱼一条沟是以虹鳟鱼、金鳟鱼、鲟鱼等冷水鱼养殖为中心建立起来的集烧烤、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爬野长城、骑马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旅游景区;昌平区小汤山农业园区利用科学技术将南方生长的水果引种京城,使北京市民吃上北京产的香蕉、火龙果;平谷区通过科技手段将桃树培育成盆景装点居室;延庆县柳沟村利用传统的豆腐加工技术,迎合市民追求安全、养生的需求,创意出远近闻名的豆腐火盆锅盛宴。依托北京当地农业资源而创意设计的农业旅游产品,成为国内外观光游客的挚爱,促进了农民增收,更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夺目名片。
如今,创意农业已成为北京统筹城乡发展、富裕农民的选择,北京也成为中国创意农业的榜样城市。为进一步促进创意农业发展,北京市将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方向和创意农业的发展目标,加大财政支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社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投入体制;培育一批国家、省市级创意农产品品牌。
王爱玲说:“目前北京市已有113个创意农业园,其中农业主题园达50多个,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60多个,综合收入16亿元,500多万游客每年为“农业创意”消费6亿余元,全市创意农业年产值已达到22亿多元。”
王爱玲还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北京发展创业农业的创意途径,即提高四种附加值:进行科技创意,提高创意农业的科技附加值;进行文化创意,提高创意农业的文化附加值;进行服务创意,提高创意农业的服务附加值;进行生态创意,提高创意农业的生态附加值。
农业科技创意既包括有形的科技创意,也包括无形的科技创意。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就是农业科技创意的精华,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意更加丰富,如精准农业、智能温室等,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手段。
文化创意主要是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其中以农耕文化更为丰富和悠久。农耕文化内容可分为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条件差异大,加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逐步积淀形成异常丰富的农耕文化。农业文化创意是北京创意农业的最主要途径。
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养殖业,而是包括了生产资料生产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农业为人类社会提供衣、食、住、行的产品服务,同时也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服务,提供生活和休闲服务。创意农业更主要的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服务和精神享受,这就是所谓的服务创意。
生态创意即为深刻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农业的生态创意包括景观创意和生态功能创意。如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质净化;利用色彩丰富的农作物进行大型造景;发展阳台农业、楼宇农业等,则是农业微生态功能的创意。发挥农业绿化、美化、净化的生态,注重农业的“绿色”GDP,让城市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生活更美好,农业效益更高,农民更富裕。
创意农业把人们对传统农业的基本温饱需求,提升到了对现代农业的休闲娱乐、观光旅游等多种附加值高的复合型需求,实现了农业的增值、增效与农民增收。而农业的农产品研
“紫海香堤艺术庄园”多元创意组合模式
“紫海香堤艺术庄园”(以下简称香草园)位于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村,其核心区占地面积300亩,主要种植了薰衣草、紫苏、马鞭草、洋甘菊等世界200余种珍贵香草品种,是北京市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香草种植园,是一个集养生、度假、休闲、体验、艺术创作、婚纱摄影、影视拍摄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也是集“现代都市型农业”、“情景式休闲度假”与“文化创意产业”三位一体的文化旅游模式。香草园以创意为切入点,以爱情为主题,浪漫为形式,通过对香草文化的包装和利用,极力塑造普罗旺斯式的浪漫氛围,打造“长城脚下的普罗旺斯”,创造了创意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模式。
香草园突破了传统农业园区种植果树、农作物,以观光、采摘为主打的经营模式,采取差异化经营战略,运用地理纬度,全球选取差异化主题,避免因趋同现象导致的不必要竞争。根据纬度相近区域气候环境相似这一地理变化规律,创新性的以纬度作为主要定题指标,在全球范围内选材。北京密云县处于北纬40°3`,与以香草种植闻名的法国普罗旺斯(北纬43°31`)相近,经过实地考察,并在古北口镇种植香草试验田取得成功,最终选定香草为主营项目。异国风情的引进实现了差异化,创造出北京一项新的具有唯一性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浪漫、时尚元素。
“植物迷宫”等景观农业创意模式
景观农业就是利用多彩多姿的农作物,通过设计与搭配,在较大的空间上形成美丽的景观,使得农业的生产性、可持续性同审美性结合起来,成为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其突出的特征是用美学价值表现来自农作物的观赏价值和农作物的特征结构,包括农作物收获的喜悦、农耕与田园、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生活以及现代高科技农业带来的惊奇与对未来的展望。这种新型的农业景观除了满足生产功能之外,同时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增加。植物迷宫是景观农业模式的一种。
植物迷宫模式依托特色种植和主题游乐等绿色田园和迷境吸引力,通过高度情境化、休闲化、体验式的游憩方式设计,以休闲体验式的田园旅游为市场卖点,将农业特性与旅游业以及拓展训练巧妙的进行结合,使市民、青少年在享受自然风光、农业风情,了解农业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娱乐、休闲和健身,体现了农业的多功能性和产业融合性,为农业的功能开发和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有创意的思路和样板。位于昌平区小汤山镇土沟村的四季蔬菜观光主题园——“京承碧园”利用四个温室设计了春意盎然踏青园、姹紫嫣红瓜果园、金秋十月赏菊园、寒冬保健菜园四个景观园和一个蔬菜迷宫。
“波龙堡酒庄”等产业融合创意模式
创意农业既是产业融合的产物,也是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北京波龙堡葡萄酒庄、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通州桑瑞生态园就是产业融合创意模式的代表,集一产种植(或养殖)、二产加工、三产旅游(或餐饮)为一体,通过产业融合,不断升级产品附加值空间,从而将利润放大,获得三次产业的综合收益。
波龙堡酒庄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八十亩地村,成立于1999年,由中法合资兴建。2009年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欧盟有机认证和美国有机认发、生产、营销、加工和流通,乃至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于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都极具开发价值,从而能更快更好地创造出更加新颖和更加引人入胜的创意产品,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但北京的创意农业还存在类型比较单一,创牌意识不强、缺乏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王爱玲补充说。
对此,王爱玲认为发展创意农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创意农业要求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通过对传统农业的深度开发和优势产业的保留、提升,培育出丰富畅销的创意农产品,创造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活动,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二是加强创意农业品牌建设。品牌化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也是促进创意农业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的创意农产品和农业产业需要知名品牌,要注意与市场接轨,并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农民、农业企业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三是推动创意农产品标准化。建立健全创意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创意农产品质量认证,提高创意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各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证的有机葡萄酒企业。波龙堡葡萄酒庄借鉴了法国著名酒堡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即在原有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基础上,还开发了葡萄酒主题旅游、专业葡萄酒品鉴、休闲度假等三大功能,形成了一、二、三次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平谷桃产业链条开发”创意模式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部山区,是桃的优势种植区域。20世纪70年代形成区域种植,80年代开始步入规模发展,90年代以后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目前,平谷区桃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年产量2.8亿公斤。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2001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桃乡”;2002 年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授予世界“种植桃面积最大的区(县)”;2006年8月5日平谷鲜桃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授权地理标准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在2007年全国“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活动中,大桃获一等奖10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34个。平谷区依托桃种植、桃加工、桃文化,从桃子开花到结果,从果实食用到桃树废弃物利用,贯穿了桃产业发展的整个链条,开发形成了“两节两品三养生”的系列产品,成为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平谷鲜桃”区域农业品牌。
“百里山水画廊”空间集群发展创意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多个创意农业项目集中在一起,形成创意农业项目空间集群,成为一个区或一条带。如延庆千家店的百里山水画廊,怀柔的凤山百果园区和雁栖不夜谷等,就是以沟域或交通廊道为单元,以其范围内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遗迹和产业资源为基础,以特色农业旅游观光、民俗文化、科普教育、养生休闲、健身娱乐等为内容,通过对沟域或廊道内部的环境、景观、村庄、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建成内容多样、形式不同、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意产业集群,以点带面、多点成线、产业互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将小规模的创意农业项目通过集聚而放大,形成统一的品牌,增强创意农业品牌的竞争力。
千家店镇是延庆生态涵养区的核心区,是首都重要的水源保护地,2006年起该镇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立镇、生态旅游富镇、生态文化强镇”的发展方针,2008年按照“百里画廊,山水人家”的思路对黑河、白河两岸的农业生产、民俗乡村游项目统一调整、包装与建设,形成了“千亩葵海”,通过建设重要节点和农旅结合项目,建设创意独特的“山水一卷,百里画廊”,创新了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模式
品牌创意也是农业创意的一种。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过程中,各区县都十分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兴西瓜、怀柔板栗、平谷大桃等农产品品牌在北京乃至全国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以区域农业为整体进行品牌创意和包装的“大兴农业”区域品牌开发模式,集合了多种品牌创意,提升了区域农业的整体形象。
“公园式农业”主题创意发展模式
作为新兴的农业旅游形态,农业公园兼具农业的内涵和园林的特征,它是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从而使农业具有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等多种功能。通州的南瓜主题公园,昌平的香味葡萄园,北京特菜大观园,怀柔的城市农业公园等,都是这种模式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