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屠凤娜 王 丽
产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还是生态城市发展的动力。因此,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生态城市产业的发展,生态城市产业的发展也必将促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生态城市产业的基本措施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完善生态产业管理以及建立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等。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高效、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生态产业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发展,走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道路,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态产业的内涵、产业生态化与产业信息化以及城市产业生态化的实现途径,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产业”是一个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概念,它概指国民经济发展的各行各业。现代经济学一般将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发展不仅直接决定着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间接决定着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按照我国目前的产业发展模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的同时,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社会问题。缓解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生态产业,即产业发展必须注重提高各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水平。生态产业是产业发展水平的一种高级层次和高级阶段,它代表着生态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和理想模式。我们这里所说的生态产业不是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相并列的一种高级产业,而是指城市产业的生态化,即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严格来说,城市产业生态化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生态化,即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这一问题前一章已经详细论述,本章不再赘述;二是内部生态化,即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以及生态旅游业四个主要方面,当然也包括生态林业、生态渔业、环保产业以及环保技术服务业等方面。
生态城市建设既强调城市系统的新陈代谢要像生态系统那样以循环的方式运行,又强调以高科技为动力和基础,通过科技的力量,加快生态城市产业建设。因此,产业生态化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所在;产业信息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保障。也就是说,生态城市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城市产业生态化与城市产业信息化。
产业是现代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产业结构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因素。正如顾朝林在 《中国城市地理》中指出:“从生产力方面看,城市的产业结构对城市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另一方面,产业的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城市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产业生态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所在。所谓产业生态化,是指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生态、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经营和管理传统产业,以实现其社会、经济效益最大、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和废弃物多层次利用的目的。它的本质是把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环保结合在一起,要求所有的产业都要符合生态原理、经济规律的要求。换言之,任何一种产业,若不注重环保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就无法真正地实现产业生态化。这正符合生态城市所强调的 “生态”,即城市系统的新陈代谢要像生态系统那样以循环的方式运行,因此,产业生态化是最具实质性意义的城市生态化过程,应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之一。
所谓产业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改造传统产业结构,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这里的产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以及旅游业信息化等。产业信息化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单位产出的物质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的降低;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从而使生态城市实现经济效益好、产品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有效之路。同时,产业信息化也是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障之一。其原因在于,生态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是说,生态城市建设在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同时,还要倡导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努力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资源、能源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实现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所以说,产业信息化是经济、科技、文化、政治、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技术保障。因此,要强化高科技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努力实现生态城市的产业信息化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活动又以工业为主体。工业是现代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也是影响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最主要的污染源。因此,生态工业是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生态工业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核心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
工业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工业也是影响城市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当今城市环境危机的根源所在。传统工业的发展导致进入自然界的废物和污染物越来越多。这些 “污染物”从不同程度上,既造成了环境污染,又威胁到了人类健康。为此,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 “从源头开始预防污染”,即建立 “生态工业”体系。
生态工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和进化型工业。在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从区域范围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废物进行统筹考虑,促使现代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工业的主题之一是采用消除或重复利用废料的 “封闭循环”生产系统,主题之二是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减少废物的产生和资源的浪费与消耗。可见,生态工业的发展既要着眼于每项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又要着眼于地区工业生态的全局性和互补性。因此,生态工业的发展为全面、根本地解决和控制污染,为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提高区域竞争力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际策略,是一个城市实现其产业生态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生态农业是现代化大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任务。农业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还是一种愉悦市民身心、调剂市民生活的景观,一种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实现城市生态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种将自然融入城市,让市民充分地贴近自然最好的形式。因此,都市生态农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充分挖掘都市生态农业的空间资源和发展潜力。
都市生态农业是追求 “高效、低耗、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发展农业生态文化等为追求目标。由此可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必将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而建设生态城市也离不开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都市农业是指在城市空间地域范围内 (含功能辐射区域)具有一定生态空间格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城市功能的,具有多功能、高科技、高度产业化、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我们称之为“都市型生态农业”或 “都市生态农业”。与传统的城郊农业不同, “都市型生态农业”是高层次、高技术、高品位的绿色产业,是按照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方面需求培养和建立的融生产、生活、生态、科普、教育、文化、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市生态农业具有地理位置和功能的特殊性、类型和模型的多样性等特点,因此,都市生态农业的建设和发展,要创新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建立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创新机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完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服务业尤其是商业、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日趋广泛,服务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又一种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方式。因此,生态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保护必须关注的一项内容。
生态服务业是在传统商业、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应运而生的,是指在高科技技术、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管理支撑下,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系统论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服务业生产布局,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型行业。
生态服务业是循环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清洁交通运输、绿色科技教育服务、绿色商业服务和绿色公共服务等部门。要实现生态服务业,就必须对对第三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同时要尽可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从而促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
发展生态旅游业不仅顺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生态城市产业的建设。生态旅游业涉及多种企业组织,为此,有必要研究其内涵与特征,明确生态旅游业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生态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生态旅游业作为生态旅游系统的一种媒介,是以生态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基础,为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要达到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需要进一步努力和制定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合理的生态旅游开发格局、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加强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产业生态化,既是生态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城市产业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关键步骤。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基本措施包括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生态产业的发展、完善生态产业管理以及建立有利于生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等。
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等。其中,发展生态工业既有利于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有利于减轻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展生态农业既能保持和改善城市的生态平衡,也能将自然融入城市,让市民充分地贴近和感受自然。发展生态服务业为生态城市建设创造信息条件和市场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是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发展生态产业,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此,我们应把产业生态化作为战略性产业加以培养,使之成为带动传统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为实现城市产业生态化的目标,必须将产业生态化纳入生态城市发展整体战略中。包括根据生态城市产业发展的前景,制订全局性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战略规划,确立生态城市产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地引导实施,逐步建立生态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创新、服务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为此,产业生态化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要通过科技的力量使产业从微观到宏观、从技术到管理实现全面、全过程的生态化。首先,要建立科研机构、高校与产业生态化相互结合的新机制,使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比如,产品加工业应该考虑同相关院校、研究所和大型生产厂联合,解决高质量生态产品加工技术问题。其次,要推广同产业生态化密切相关的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无公害高产种植技术、农林产品加工技术、生态产业链接技术等 “绿色技术”体系。同时,还要拓宽技术供给渠道。最后,要重视才人培养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技术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才问题,要进一步引进和培养研发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技术与生产的广泛结合。
生态产业管理的实质是建立一种生态与经济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将生态投入转化为产业的产出,以谋求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产业生态化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同时又是生态城市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只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产业生态化才有可能成为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生态产业管理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是指生态城市产业政策,即将生态学的理论与原则融入国家法律、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中,以促进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中观层次是指部门或地区生产力建设及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生态产业建设将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融为一体,促进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微观层次是指为企业提供具体产品和工艺的生态评价、生态设计和生态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方法,涉及企业的管理体制、发展战略,以及企业的 “绿色核算体系”、 “生态产品规格与标准”等。
生态产业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少地产生污染和废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为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的政策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包括:政府要为产业生态化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提供积极的帮助;加大产业生态化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对生态产业进行扶持;为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便捷而有效的服务,等等。其次,要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技术政策。把产业生态化发展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尤其要对重大环保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发挥好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最后,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来促进产业生态化进程。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已有的法律体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尽快制定能源与资源循环法、清洁生产法、资源综合利用法等产业生态化立法。
参考资料
1.王如松,蒋菊生.从生态农业到生态产业.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年第3期,第5页.
2.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418页.
3.程春生.产业生态化与福建可持续发展.福建论坛.2007年第1期,第114页.
4.马骄阳,尤雅琴.论产业的信息化.信息产业.2001年第5期,第10页.
5.赵小苗,赵小惠.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河北工业科技.2001年第1期,第7页.
6.金涌,董丽华,赵风云.循环经济与科学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3页.
7.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第6期,第84页.
8.张禄祥.论都市农业与生态城市建设.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第2期,第155页.
9.周晓芳.广州都市农业旅游发展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第2期,第124-1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