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贵磊 陈洪生 周淑筠
(1.黑龙江省穆棱林区医院外科 黑龙江穆棱 157513; 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公安医院普外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术后切口并发症,本实验应用前瞻性方法将我院腹部手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组,根据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探讨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分析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90例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开腹方式分为3组,传统手术刀开腹28例,高频电刀组35例,电凝组27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28~78岁,平均52.3岁。腹壁肥胖(切口皮下脂肪厚度>5.0cm)38例。
表1 各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
传统手术刀开腹即用手术刀片切开皮肤至腹膜各层,出血点用电凝止血,血管用1号丝线结扎;电刀组即用手术刀片切开皮肤后,应用电刀切开腹壁各层;电凝组即用手术刀片切开皮肤后,应用电凝切开腹壁各层。关腹时一部分患者皮下与皮肤分层缝合,皮下留有线结;另一部分皮下与皮肤作为一层缝合,皮下不留线结。术后第2天切口检创,隔日换药,碘伏擦拭,无菌敷料覆盖。
各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情况见表1。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老年、肥胖患者的增多,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该并发症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因此,了解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和临床过程,尽量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多家文献[1~2],切口脂肪液化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肥胖、年老体弱、高频电刀的应用等因素有关。本实验结果显示,年龄>60岁、女性、电凝开腹、手术时间>3h、腹壁脂肪超过5.0cm有较高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我们术中见到老年人的腹部皮下脂肪颗粒较大且不均匀,质软、密度小,质量多不如年轻人,这可能是老年人皮下脂肪更易因手术的操作而受到损伤从而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女性患者腹部皮下脂肪较男性厚,尤其是下腹部常有脂肪堆积,这可能是女性以及下腹部发生率高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高频电刀的应用可增加脂肪液化的发生,我们的结果与之有所不同,我们认为,如果在开腹时能够正确使用电刀,即切开用电刀,止血用电凝,并不增加脂肪液化的发生。但有许多术者为了减少切口出血,切开腹壁时习惯使用电凝,而造成皮下脂肪电灼伤,术后发生液化。另外我们发现,因恶性疾病手术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发生率较良性疾病手术的高,这可能与恶性疾病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手术时间长,脂肪暴露时间长有关。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在术后5~7d,短者3d即可发生。其诊断目前还无统一标准。发生下列情况时应考虑到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可能:(1)切口敷料湿透;(2)有红黄色浑浊液体渗出,伴有脂滴;(3)触诊切口边缘对合不良,有空虚感;(4)用镊子分开切口,有多量液体溢出;(4)渗出液菌培养阴性;(5)局部无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感染体征。医生在检创时要认真观察有无上述体征,不但要看,还要触诊。如能早期发现,并不明显延长切口的愈合时间。有经验的医生能够发现皮下0.5mL的积液。一旦发现,及时分开切口1~2cm,充分引流是快速治愈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术中避免用电凝代替电刀切开腹壁;减少对皮下脂肪的损伤;缩短手术时间;皮下不留线结;不留死腔;皮结松紧适度;缝合皮下时盐水冲洗游离脂肪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1]章琎,方国恩,王嘉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7):719~721.
[2]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附95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