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娟
摘要:本文是笔者参加省优质课评比后的反思。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紧紧围绕三维目标,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增加学生的一些活动,在兴趣中学会知识。
关键词:教学设计;注重;方式与过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时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是笔者参加省优质课评比且获奖的一堂课,本课时两大内容:东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主要阐述了自然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劣势,南北方、东西部进行人才交流、资源合理调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学生在前两课已经学习过我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大部分内容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是能够感知的。图3-29和图3-33,图3-30和图31,是两组对比性很强的图,这部分内容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使学生能了解到我国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通过教材解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设计时渗透了这样的教学理念。
一、改变教学方式
1.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这既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发课程资源,使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是《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又一大特点。因此,笔者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作了拓展:
(1)在导入时补充四幅图:西藏布达拉宫、上海东方明珠、草原景观、杭州三潭印月,使其形成对比更鲜明的东西部风光两大系列,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比拼东西部差异时补充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人口分布图、经济发展柱状图、教育方面的文字资料、西部主要矿产资源占全国比重表等具体的学习材料以拓展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通过图、文、表不同的呈现方式,可以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2.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应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情注视,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积极转变角色,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持人”和“导演”,为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营造宽松和谐的探讨、交流合作的环境,让每一位“演员”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优点演绎恰当的角色,让每一位“演员”都成为主角,让整堂课成为他们演出的“舞台”。
二、改变学习方式
在课堂中我们要改变那种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在合作交流中去分析、去比较,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I hear,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I understand.”(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刻骨铭心)新课程标准中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勇气。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当他们能在活动中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自我实践能力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产生观念、证实观念,进行积极意义建构,体会到从体验到思维创造的快乐时,他们就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而全面的基础。笔者在对新课程第七册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2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时,力求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设计一:学生点击西部范围和三大工程线路。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动脑与动手中有一个直观感受,而且通过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
活动设计二:东西大比拼。在比拼中呈现了四种教学资料,如比较地形差异时使用中国地形图;比较资源差异时用西部主要矿产资源占全国比重表;比较教育差异时用文字材料;比较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时用柱状图,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东西部差异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而且通过这个活动达到在历史与社会课中让学生学会读图、读表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活动设计三:为东西部交流互补出谋划策。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工明确,有主持、有记录、有发言,在这一主动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
三、注重过程与方法,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揭示知识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展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启发、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为此,笔者在教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课时,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通过让学生多形式比较东西部差异,学会类别比较的学习方法,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布置社会调查题,不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也使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学习内涵的三大要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把这三大要素贯穿其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用“心”施教,关切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乐学、勤学、善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教育因素,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良好熏陶。笔者在教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2课时)时,力求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乐观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体验。如导入时用猜猜看形式激起学生兴趣;通过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些什么的提问让学生明白开发固然重要,保护环境和合理地利用资源同样重要,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为东西部出谋划策,使学生关心祖国发展前景,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提出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倡议,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怀。
总之,本课试图通过转换教师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注重过程教学,以期达到学生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N].中国教育报,2007-3-9.
[2]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
(永嘉县瓯北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