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琴,臧素纲,周玉贵,刘昌元,陆晓云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24200)
酸性α-醋酸萘酯酶(acid alpha 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α-NAE)是一种细胞溶酶体酶,主要分布于肝、胰、肾、小肠、单核巨噬细胞及组织细胞内。此酶多应用于细胞化学来鉴别诊断白血病、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以及同工酶的研究中[1-3]。而血清α-ANE测定及其对肝病的临床研究甚少,作者认为除乙酰胆碱脂酶外血清α-ANE同样是一新的具有实用价值的酶学指标。现将作者建立的方法以及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标本来源 对照组40例为20~45岁体检合格自愿者。肝病组为诊断明确的HBSAg(+)的肝病患者160例,其中急性肝炎25例,慢性肝炎40例,肝硬化者86例(按Child-pugh′s分类:A级40例,B级34例,C级12例),肝癌 9例(伴肝硬化4例)。
1.2 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721分光光度计。试剂为本科室配制(见参考文献[2])。R1为基质液(以新鲜配制为佳)由 0.1mol/L、pH 6.2磷酸盐和1.5%PVP组成缓冲液,使用时取缓冲液20.0mL(37℃预温)再加1%α-醋酸萘酯丙酮液1mL(边加边摇)备用,浓度相当于2.5 mmol/L;R2为显色剂,由1.0mol/L冰醋酸和0.5%二甲基甲酰胺(DMF)组成,使用时取100mL加入固兰 B盐24mg振摇助溶备用,浓度相当于 0.5mmol/L。标准液为 4mmol/L α-萘酚。
1.3 实验方法 取血清标本或标准液0.005mL加R1基质液0.1mL于37℃水浴5min后加R2显色液0.2mL,水浴5min后比色。比色条件为波长505nm,比色杯光径0.70cm。计算公式:RA-BA/SA-BA×0.02×1 000/0.005/5=RA/SA×800=α-ANE/L。如手工操作则在反应终止后立即加1.0mol/L冰醋酸1.2mL,选530nm波长、0.5cm光径比色。单位定义:每升血清37℃酶促反应每分钟产生 1mol的α-萘酚为1个酶活性单位。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t检验。
各种肝病患者血清α-ANE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各种肝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α-ANE检测结果比较(u/L
表1 各种肝病患者与对照组血清α-ANE检测结果比较(u/L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A级比较,P<0.01;△:与伴肝硬化组比较,P<0.01。
组别 n α-ANE对照组 40 1 625±275急性肝炎组 25 1 315±280*慢性肝炎组 40 1 250±335*肝硬化组 86 715±201*A级 40 871±261 B级 34 445±62**C级 12 425±43**肝癌组 9 950±162*伴肝硬化组 4 580±125无肝硬化组 5 1 300±200△
血清酸性α-ANE主要合成于肝脏,属于细胞外血清(浆)固有的功能酶类,是反映肝细胞合成功能的一种非特异性酯酶之一,当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化后,血清中酸性α-ANE活性下降[2]。本检测结果显示4组肝病患者血清酸性α-ANE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酶活性降低程度依次分别为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癌组、肝硬化组,肝硬化组酶活性降低程度尤为明显。8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 Child-pugh′s分类分为 A、B、C级,其中血清α-ANE活性A级与B、C两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肝癌组中无肝硬化组与伴肝硬化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肝炎和肝癌(不伴肝硬化)组酶活性下降程度相对肝硬化组小,是基于肝细胞损伤程度较轻或病变局限性,受损面积小,肝脏代偿能力强,合成功能尚好。肝硬化患者酶活性下降幅度大是由于肝脏受到进行性、弥漫性损害,肝细胞受累严重,病变范围广,肝脏功能严重受损,酶活性反应更敏感。从肝硬化晚期B、C级α-ANE值也应证此点,酶活性降低程度与肝脏损伤程度、硬化级别一致。慢性肝炎患者当病情加重,肝功能受损,病变累及线粒体,细胞功能下降,血清α-ANE趋低时可视为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发展趋势的变动指标之一,提示肝损伤进一步加重,应予以重视[4]。
目前应用于肝脏疾病诊断的指标虽然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α-ANE活性与肝脏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结合血清α-ANE检测,做到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综合判断对病情的发展、疗效观察、预后判断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朱辛为,李质馨,窦肇华,等.T淋巴细胞标记染色——ANAE法的改进[J].解剖学杂志,2003,26(3):300.
[2]周玉贵,王传芳,陆晓云,等.血清酸性α-醋酸萘酯酶比色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3,21(4):211.
[3]肖云,王燕,戴志敏,等.肝病患者血清酸性a-醋酸萘酯酶及其同工酶的变化[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8):1932.
[4]李庆琳,叶跃红,唐波.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重庆医学,2007,36(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