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风通络化瘀汤对高血压病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

2010-06-15 06:23:08于爱文杨新民孟爱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1期
关键词:川牛膝通络心血管

于爱文 杨新民 孟爱霞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承德067000)

笔者近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兼瘀血阻络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息风通络化瘀汤治疗,并观察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前后的变化,同期与单纯西医治疗者对比,发现前者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1)诊断及纳入标准:高血压病诊断执行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级标准[1],中医辨证执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标准,本观察选择辨证属肝阳上亢兼瘀血阻络患者。血脂水平评价执行文献[2]相关标准。(2)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脑、肾、肝、内分泌等其他脏器系统急性并发症者,或感染、肿瘤、风湿、结缔组织疾病等影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疾病;排除家族性高脂血症、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及药物引起的高脂血症,1年内曾患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重大创伤及手术等严重疾病;正在应用降脂药不足1个月者。

1.2 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4月-2010年3月在本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和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其中男性58例,女性52例;年龄62~81岁,平均66.80岁;高血压水平2~3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治疗前血脂及hs-CRP水平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服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洛伐他汀胶囊20mg,每日1次。治疗组加服中药息风通络化瘀汤:天麻10g,钩藤 10g,黄柏10g,川牛膝 10g,夏枯草 10g,川芎 10g,丹皮 10g,赤芍 10g,决明子 10g,菊花 10g,水蛭 10g,五灵脂10g,红花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每次服150mL,每日2次。两组治疗期间均予低盐低脂饮食,停用其他降压降脂及影响血压的药物,疗程为4周。

1.4 观察方法(1)血压:住院患者每日测血压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门诊患者每周测血压2d,每次测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2)血脂:治疗前后空腹取静脉血,应用奥林巴斯AU560型全自动生化仪常规生化方法操作。(3)hs-CRP:治疗前后取静脉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使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仪器及hs-CRP试剂盒;正常参考值 <7.4mg/L。

1.5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和 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hs-CRP水平比较见表1。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血压及hs-CRP水平均下降(P<0.05或0.01),治疗组收缩压及hs-CRP水平的下降大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hs-CRP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hs-CRP水平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下同。

hs-CRP(mg/L)6.73±0.45 5.21±0.28**△7.01±0.19 5.43±0.32*组别治疗组(n=50)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舒张压(mmHg)104.40±7.51 79.12±6.10**105.63±7.61 81.10±5.78*收缩压(mmHg)173.08±9.32 138.11±11.10**△172.12±6.26 134.21±8.03*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组除HDL-C外各指标的下降均大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mmol/L,±s)

组别治疗组(n=50)对照组(n=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C 6.81±0.78 5.40±0.35*△6.90±0.86 5.62±0.46*TG 3.12±0.24 2.23±0.22*△3.17±0.23 2.3±0.23*HDL-C 1.33±0.15 1.44±0.13*1.34±0.12 1.43±0.16*LDL-C 4.92±0.28 3.90±0.38*△4.81±0.34 4.04±0.36*

3 讨论

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版)指出,集中危险因素中度升高时对心血管发病的绝对危险可超过单独一种危险因素高度升高造成的危险,因此在考虑患者治疗方针和力度时,不仅应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同时考虑其他危险因素。由此,笔者对辨证属肝阳上亢兼瘀血阻络的高血压病患者采用息风通络化瘀汤治疗,并观察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变化。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多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证;又因久病多瘀,长期患有高血压病者多出现血瘀证候。血瘀病理因素改变始终贯穿各个证型[3],与现代医学之“高血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有相通之处。血脂异常虽然不会引起患者主观上的不适,但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其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属于中医学痰瘀证范畴。hs-CRP与心血管发病有关,根据其水平的变化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果与检测LDL-C水平近似。CD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提出,对于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和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治疗方面,CRP都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标志物;hs-CRP水平低于1mg/L时危险性比较低、1~3mg/L时危险性中等、高于3mg/L则具有较高的危险性[4]。大量循证医学对高血压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和伴随疾病的研究提示,需要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进行评估,区分出低、中、高及极高危患者,在治疗上控制高血压本身,还要逆转所有危险因素。这是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的关键。

笔者立足于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方面主张标本兼治,以平肝息风、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组成息风通络化瘀汤。方中以天麻和钩藤为君药,共有平肝息风潜阳作用;丹皮、赤芍、水蛭、五灵脂、红花为臣药,共起活血化瘀作用;夏枯草、菊花、决明子为佐药,助君药清肝息风止痉;川芎、川牛膝为使药,川芎能上行头目,为治头痛之要药,可缓解因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症状,川牛膝引血下行,助君药平肝潜阳。总之,此方清肝火、平肝阳、活血化瘀,从中医角度分析,既可治疗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头痛,又可治疗血瘀导致的各种症状。药理研究发现,天麻、钩藤、夏枯草、菊花、决明子、黄柏、川牛膝分别有利尿、降压、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川芎、丹皮、赤芍、水蛭、五灵脂、红花、川牛膝、菊花分别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供、提高耐缺氧能力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5]。故此方组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既可降压又可对周身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治作用。更重要的是,观察发现息风通络化瘀汤可明显降低hs-CRP及血脂水平,能综合干预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风险。

[1]林金秀,吴可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杂志,1999,7(2):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85-89.

[3]陈可冀.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2.

[4]Pearson T A,Mensah G A,Alexander R M,et al.Markers of in flamm 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actice:Astatem 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or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Circulation, 2003,107(3):499-511.

[5]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44-264.

猜你喜欢
川牛膝通络心血管
川牛膝对淡水石斑鱼部分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妙用川牛膝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56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怀牛膝与川牛膝功效小考
中药与临床(2015年5期)2015-12-17 02:39:31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川牛膝种子生物学特性及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
中药与临床(2014年4期)2014-03-10 15:33:56
miRNAs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