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合作社”模式之路的成功印证者——记商南县张家岗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头人蔡海潮

2010-06-15 08:47:08梅学忠孙传卿魏建斌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专业合作社商南县海潮

文/梅学忠 孙传卿 魏建斌

提起商南县泽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此富裕起来的当地群众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合作社的领办人蔡海潮,他用实践印证了“合作社”这一发展模式在引领农村科学发展中的正确性和指导地位,为农民增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坐落在陕西省东南部的南县城关镇张家岗村山青水秀,地肥物丰,这个小村庄有着一段光辉的历史。1955年12月27日,《商南县张家岗农业生产合作社推行山地包工的经验》经毛主席圈阅后,收入他为之作序、中共中央办公厅编篡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全面介绍了张家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山地耕作上实行包工包产,定额计酬的办法,提高社员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经验。此经验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充分肯定,被作为全国农业合作化先进经验之一,在全国推广。

然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农持续增收口号越来越响的今天,此经验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张家岗村被继承并发扬光大,焕发出了旺盛的活力。

如今,在张家岗村口依然矗立着一块由毛泽东主席1955年亲笔批示的“张家岗农村合作社搞的好”的大型宣传牌,像一面鲜艳的旗帜映耀着对面水晶沟里的“商南县泽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引领安居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兄弟们朝着脱贫致富的大道阔步前进。

提起商南县泽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依此富裕起来的当地群众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合作社的领办人——蔡海潮,他用实践印证了“合作社”这一发展模式在引领农村科学发展中的正确性和指导地位,为农民增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义不容辞,担当“船长”

2008年,商南县村级组织“两委会”换届,56岁的蔡海潮从城关镇张家岗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可他没有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和离休后的清闲。发挥余热、继续为乡亲们办实事做好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一直是他多年的夙愿,也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

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一直是张家岗村的传统产业,在农民增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传统的养殖方法使他们摆脱不了养殖分散、规模偏小、饲养水平低、商品流通不畅等诸多弊端,使得养殖户参与市场竞争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都较弱,养殖无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此外,该村养殖户的鸡舍都是利用空闲地和承包地自建,分布零散,建造简陋,村民也因鸡粪乱堆乱放、臭气熏天导致环境污染严重而屡次上访。但群众中也有人想扩大规模,搞现代化养殖,但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状况和风云多变的市场使这些人望而却步。

蔡海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站出来,思忖着如何改变眼前的这种局面。通过多渠道了解,他深深地认识到,单家独户的传统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养殖业的发展需要,必须让大伙联合起来,走农村合作化路子,才能形成养殖业发展的星火燎原之势。

基于此,蔡海潮进村入户,走访养殖户和贫困户,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向他们讲授自己在发达地区学到的经验和技术,通过算账对比和效益分析,鼓励村民积极发展养殖,走“集团军作战”式的产业合作化道路。为建养殖合作社,他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资,动员亲戚朋友筹措,联系村上经济强人帮助,筹齐启动资金70万元。经过两个月的谋划和筹备,他联合67名养殖户和有意愿的群众,注册成立了商南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泽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把零散的养殖户集聚在合作社这艘“巨轮”上,改“单打独斗”为“同舟共济”。

为了支持他的工作,妻子把远在广州待遇优厚且事业红火的儿子叫回来给他当助手。采访中这位家庭主妇坦言:“说实话,当时真不愿意咱老头子去干这个事,这么大岁数,身体又不好,现在都退休了还操哪门子心,他就是个倔,想好的事谁说也不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为大家做点事。如果没有家人和朋友的鼎力相助,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蔡海潮面对记者表露着自己真实的心迹和感受。

事必躬亲,创业路硕果累累

合作社成立后,蔡海潮除了跑上跑下、动员融资外,还和合作社的几名骨干积极为养殖场选址,水晶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四通八达的交通让他如获珍宝,但50亩的土地涉及到几十户群众的田地、山林,要将这么多人的思想统一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在困难面前,蔡海潮没有退缩,他凭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扎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威信、感召力,经过积极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协调处理,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没想到会这么顺利,看来不是群众没觉悟,只要真心为大家办事,把道理讲清楚、说明白,没有什么办不成的。”蔡海潮憨厚的笑着说。

按照“园区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的建设思路,养殖基地如期动工。蔡海潮率先垂范,吃住在工地,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在工地,他既是工人,又是技术员。社员们开玩笑说,“蔡老板”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走。为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和办更多的事,工程从开工到结束,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开支,他都精打细算,并亲自上西安下河南去选材料买设备,做到亲历亲为。他知道,欲实现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经营,必须争取外界更大的支持。于是,他凭借自己工作期间建立的关系网络,积极到县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农业局等单位跑项目、筹资金,以执着和诚恳去打动对方,赢得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蔡海潮先后协调筹措200余万元,在水晶沟建起了3650平方米的标准化环保型鸡舍9栋,禽蛋加工厂200平方米、饲料储室和库房360平方米,铺设供水管道3千米,硬化道路1公里,绿化院落2400平方米,以满足所有养鸡户的养殖需求。为减少养鸡带来的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他又投资建成鸡粪有机肥厂1个和净化水再利用蓄水池20个,有效解决了发展养殖和环境污染长期共存的尖锐矛盾,促进了村容村貌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养殖科技园建设中,县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领导以及驻村帮扶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工程难题,从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蔡海潮注重品牌效益。在普遍考察的基础上,通过严格筛选,确定海兰粉、海兰褐等良种优质蛋鸡品种作为合作社的主打产品,首批引进6万只种鸡饲养,看着一个个毛茸茸的“金蛋蛋”,他和大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每天他都要到鸡舍去查看,从室内温度、饲料配制、饮水等方面都一一过问,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着它们的成长。为了提高养殖户的饲养水平,他在利用网络获取市场信息的同时,经常邀请科技、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到园区为大家现场培训,解疑答惑。还组织大家到村部的远程教育播放站点收看养殖方面的知识,引导大家学科技长见识,掌握市场信息和动态。由于有专业的技术支撑和强大的智囊团队,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泽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返还、风险共担的经营理念,为成员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加工生产、产品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将合作社成员、养鸡大户全部集中在园内搞饲养,形成十万只以上大型养鸡科技示范园。园区内鸡苗、饲料供应、卫生防疫、产品销售等由合作社组织实施。“合作社成立前,由于没有得到科学管理和规范饲养,加之相互压价竞争,让农户损失不少。我们实行统一管理后,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每只鸡可增收3~5元。”蔡海潮说。

养殖生态科技园内安装有自动上料机、喷水机、刮粪机等设备,实现了集饲料、饮水、排污于一体的系统自动化。村干部高兴地说:“自从合作社成立后,再也没有人因为养鸡污染环境发生纠纷和上访了。”养殖户何祥军也感慨颇多:“现在有了合作社,我们农民一不愁技术,二不愁销路,三不愁价格,尽管一心跟着蔡老板挣钱就是了。”养殖合作社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社会就业,加快了产业升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目前,商南县泽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成带动农民致富的示范性网络组织,现有会员157户875人,党员9人,入股资金达103万元。养殖科技示范园占地50亩,拥有标准化鸡舍9栋,饲料车间和库房13间,职工宿舍及办公室13间,生产生活区独立。上架海兰粉、海兰褐等良种优质蛋鸡6万余只,日产鲜鸡蛋3000余公斤,产品主要销往安徽、湖北、河南、西安等地,合作社独家引进的种鸡产的“白粉蛋”因蛋质细腻、营养丰富备受旅游景点游客和各大超市青睐,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园区年产值达600余万元。“以前卖鸡蛋的价格是商贩定,现在我们自己说了算。”社员蔡焰春笑眯眯地说。

合作社成立一年多来,在蔡海潮的带动引领下,内连群众,外连市场,改变了以往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养殖收益大幅提高,养殖产业朝着机械化、科学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呈现出“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党员帮扶贫困户”的新格局,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蔡海潮是群众的贴心人。他在办好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还积极为社会献爱心做好事,拿出7万元入股资金扶持7户农民养鸡养猪,为村上2名贫困大学生捐款3000元,个人出资1000元帮助安置水灾倒房户田先有,时时处处做到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现在,全村很少有人叫他“董事长”,人们仍然亲切的称他“蔡支书”,称他为退而不休的好“村官”和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猜你喜欢
专业合作社商南县海潮
柳永·望海潮
商南县文化馆“2020约你过大年”民俗展演活动
百花(2020年1期)2020-09-10 07:22:44
秦巴山区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研究
陕西省商南县农村脱贫攻坚的路径选择研究
科技视界(2019年17期)2019-08-07 02:02:36
望海潮·八里湖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0
坂面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望海潮·枫林谷
新农业(2016年23期)2016-08-16 03:38:17
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商(2016年23期)2016-07-23 17:54:31
黔东南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农地流转习俗研究
商(2016年5期)2016-03-28 10:22:46
从成员异质性到组织同一性: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演进机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期)2016-01-15 09: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