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认知与响应研究

2019-08-10 06:38田梦煜宋佃星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响应商南县认知

田梦煜 宋佃星

摘要:为了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环、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基于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评价模型,对陕西商南县民众的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学校和基层组织加强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防减灾技能培训力度,是提升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响应;可持续发展;商南县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2-018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2.04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 of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 an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cognition and response of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the cognition and response of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 of people were studied in Shangnan, Shaan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e could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gnition and response to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n the region by using schools an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kills,which w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ognition and response of regional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Key words: debris flow disaster; cognition; respon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ngnan county

秦巴山区地质环境较差,生态破环严重,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正确认识灾害,是人类作出及时准确响应的基础与保障。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客观性和复杂性[1]。尤其是高山、降雨量丰富地区更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面对灾害风险,人类必须积极响应,通过调整适应能力来获得发展[2]。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及民众了解其发生规律,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地质灾害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迅速增加,人们对防减灾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3]。中国学者对于灾害认知与响应方面的研究也有所建树。李景宜等[4,5]建立了国民灾害感知能力的测评指标体系,对高校在校生感知风险的能力进行评价;Zhou等[6]、李景宜等[7]构建了普通民众之间对灾害风险的感知能力测评体系;仵拔云等[8]报告了陕西镇安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危险性分区现状;赵洪涛[9]对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马东涛等[10]报告了7.19云南腾冲滑坡泥石流灾害,并提出了相应减灾措施;桑议蕙[11]评估了楚雄州中小学校园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孔祥玲[12]对昆明市东川区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了治理研究。

综合以上文献,本研究以灾害感知理论为基础,将灾害认知与响应纳入滑坡泥石流灾害研究,对秦巴山区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灾害知识认知、防灾减灾认知)与响应(自救互救技能、灾后情绪及信息传播)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期为减轻区域生态破坏、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的秦巴山区,总面积2 307 km2,全县辖20个乡镇,209个行政村,总人口23.58万人[14]。地势西高东低,山高坡陡,沟谷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较差,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尤其当夏末秋初多雨季节,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制约着商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商南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

本研究以陕西商南县民众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访谈的方式分别在清油河镇、湘河镇、水沟镇、赵川镇4个地质环境较差、生态破坏严重的地区设置调查点。随机发放问卷360份,回收312份,回收率86.7%,筛选有效问卷284份,有效率为91.0%。为确保调查数据能更好地反映商南乡村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整体状况,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了调查者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等。

2.2  调查问卷基本结构

依据普通民众对灾害风险感知能力测评体系以及农业旱灾的认知响应状况研究[14]设计调查问卷(表1)。调查问卷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灾害认知与区域发展状况、灾害响应与区域发展状况3个部分。

2.3  赋分与权重的确定

依据吕君等[15]对旅游者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对各指标体系和次级指标的每道题依次进行赋分(0~10分)和确定权重。指标体系各部分的赋分及权重、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技能掌握情况、自救互救实际情况及灾后情绪恢复赋分及权重情况见表2至表6。

2.4  得分计算模型

根据各指标、题项及答案权重和赋分结果,结合调查问卷计算商南县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指标体系各部分题项的得分计算模型为:

式中,Sij是第i部分第j题的被调查者的得分,i=1,2,3,4,分别代表滑坡泥石流灾害知识认知、防灾减灾认知、自救互救技能、灾后情绪与信息传播指标;n为各题项的备选答案数;p为各题项的备选答案;Qjp为第j题选择p答案的样本数;Cjp为第j题第p备选答案的赋分;M为有效样本总数。

指标体系各指标得分计算模型为:

式中,Si为各部分指标的得分;m是各部分的题项数;Wij是第i部分第j题的权重。

综合式(1)、式(2),计算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得分:

式中,S是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得分;Wi是各部分指标的权重值;Si是各部分指标的得分。将认知与响应等级依次确定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表7)。

3  结果与分析

3.1  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状况分析

民众灾害知识认知部分各题得分见图1,得分区间为40.00~88.45,综合得分60.06,处于及格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A1(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时间分布)和A3(滑坡泥石流灾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得分分别为88.45、71.83,A1处于优秀水平,A3处于中等水平;其次,A6(居民对于滑坡泥石流的关注程度)得分为59.44,处于及格水平;A4(居民对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方法的选择)、A5(滑坡泥石流灾害产生的次生灾害的了解程度)和A7(滑坡泥石流灾害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分分别为51.55、45.49、46.48,处于不及格水平,A2(居民对滑坡泥石流灾害产生原因的了解)得分最低,为40.00。结果表明,商南縣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分布及灾后带来的影响认知较好,对于滑坡泥石流灾害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滑坡泥石流灾害产生的次生灾害认知较差,对于灾害产生的原因认知并不理想。

民众防灾减灾认知部分各题得分状况见图2,得分区间为33.10~64.79,综合得分45.78,处于不及格水平。得分最高的是B5(居民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后的收获),得分为64.79,处于及格水平;B7(居民学习防灾减灾技能中的态度)得分为52.82,接近及格水平,说明在学习过程中仍有部分居民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学习;B2(居民接受防减灾知识教育状况)、B4(住所周围的防减灾工程措施状况)和B6(居民接受防灾减灾知识教育的主要方式)得分分别为43.80、39.44和41.54,处于不及格水平;B1(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和B3(政府有无将防灾减灾列入到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得分分别为34.37和33.10,均远地低于及格水平。结果表明,商南县民众很少接受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教育,且接受教育的方式单一,学习过程中民众的积极性不高,但经过宣传教育培训后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所提升。

3.2  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响应状况分析

民众自救互救技能部分各题得分见图3,得分区间为38.73~72.82,综合得分47.66,低于及格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C6(受灾时邻里互助渡过难关情况),得分为72.82,处于中等水平;C4(灾害发生后逃生地点的选择)得分为69.73,处于中等水平;C1(受灾时的心理状况)和C8(居民对实施自救互救的实况进行评价)得分均为56.34,刚到及格水平;C2(居民受灾时对救援方法的选择)和C9(对救灾时间第一性的认可度)得分分别为52.82和54.08,处于不及格水平;C3(发生灾害时的救援对象)、C5(家中自备急救物品状况)、C7(受灾时是否有专业人员帮助指挥逃生)得分分别为45.49、41.55、38.73,远低于及格水平。结果表明,商南县民众在发生滑坡泥石流时能够较为准确地选择逃生地点,邻里之间能够彼此帮助,但灾害发生之后,缺乏专业人员指挥逃生,救援方法的选择也不正确,受灾过程中民众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民众灾后情绪与信息传播部分各题得分见图4,得分区间为49.30~75.49,综合得分61.53,处于及格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D4(灾后政府的慰问情况),得分为75.49,处于良好水平;D7(灾后参加抗灾宣教活动的意愿)得分为65.35,处于中等水平;D1(灾后个体心态)和D2(灾后情绪和日常生活的恢复状况)得分分别为60.14和63.94,处于及格水平;D3(灾后政策制定是否考虑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D5(灾后信息的传播渠道)和D6(灾后情绪及日常恢复所需时间)得分分别为54.32、49.30和53.80,均处于及格水平以下。结果表明,商南县民众灾后个体心态基本良好,信息传播途径相对单一、传统,情绪与日常生活仅凭时间推移慢慢恢复,灾后政府慰问较为及时,并能将可持续发展列入到防减灾管理措施中。

3.3  民众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状况综合分析

商南县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各指标得分区间为45.78~61.53,综合得分52.51,处于不及格水平。结果表明,商南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与响应状况尚不理想。其中,灾后情绪与信息传播指标得分最高,为61.53,充分说明居民在滑坡泥石流灾害后,能够基本保持镇定,积极面对,能够依据实况传播灾情,但传播途径相对单一,只是简单地通过电话或摩托车等较慢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等媒介没能在广大民众中得到广泛应用。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结果表明,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分布及产生的影响认识较为良好,但深层面的原因及产生的次生灾害认识片面、简单,只是以年长者的多年经验作判别;依据防灾减灾认知结果表明,政府部门没有将防减灾列入到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大部分民众也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防灾减灾不相关;自救互救技能结果表明,灾害发生时邻里之间虽能互相帮助渡过难关,但民众自救技能整体不够专业,家中基本无急救物品,灾害发生时不能果断地作出最准确的选择,从而导致经济受到损失,生态破环严重,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

4  小结与讨论

4.1  主要影响因素

1)文化水平高低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乡村民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滑坡泥石流灾害没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认知;加之以农耕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商南乡村民众过去大量开荒种田,致使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环,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又缺乏相应的科普宣教活动,民众对滑坡泥石流灾害认知比较片面、简单。

2)基层政府及生态环保部门防减灾意识淡薄,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沟通。在防减灾措施制定过程中没有考虑区域可持续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加之缺乏较为专业的灾害救援人员,导致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时,民众自救互救缺乏组织性和主动性。

3)灾后情绪与信息传播虽得分稍高,但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手段未能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灾时和灾后信息不能及时有效传播。为了摆脱受灾后更加贫困的面貌,民众开山采矿、乱砍滥伐,加之林业监管部门管理松懈,使得商南县生态遭到巨大破坏,这样循环往复,严重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

4.2  应对措施

1)针对灾害知识认知缺乏、防减灾知识薄弱状况,基层政府应制定具体成套、成体系的宣教活动,且教育形式要定期多样,乡村民众应积极配合,主动接受教育宣传;另外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要从长远出发,充分考虑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2)针对自救互救技能等灾害响应不理想状况,基层相关部门应大力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并对乡村民众定期进行预警机制演练,力争建立一支强有力、有组织、经过训练的救援队伍,同时为民众家中配备应急基础设施,灾后应用专业人才及时对民众情绪进行疏导调节,对灾民发放慰问补助,将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生命财产安全威胁降到最低,使居民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日常。

3)针对商南县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民众通过大面积的开山造田及乱垦滥砍来增加收入,导致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现象,政府及监管部门应推动乡村产业升级转型,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该地居民不至于通过开垦荒地来增加收入;同时政府应对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点的居民进行移民搬迁,对必要的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从多方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  扬,李  宁,吴吉东,等.中国自然灾害减灾救灾标准的演变特点[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1):1-9.

[2] UN/ISDR.Living with risk:A global review of disaster reduction initiatives Geneva:United nation[M].London,UK:Biomed central Ltd,2004,7(4):336-342.

[3] 周平根.滑坡監测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 10(1):19-26.

[4] 李景宜.公众风险感知评价——以高校在校生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53-156.

[5] 李景宜,周  旗,严  瑞.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129-134.

[6] ZHOU Q,LI J Y,ZHAO J B.Study on index system of assessment of public disaster perception in the western China[J].J Geogr Sci,2003,13(3):284-288.

[7] 李景宜,周  旗.国民灾害感知能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129-134.

[8] 仵拨云,滕宏泉,李  勇,等.陕西镇安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危险性分区[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5(4):81-88,96.

[9]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10] 马东涛,冯自立,张金山,等.7.19云南腾冲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报告[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67-71.

[11] 桑议惠.楚雄州中小学校园滑坡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

[12] 孔祥玲.昆明市东川区滑坡泥石流灾害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10.

[13] 范红科,胡西顺,张  蓉,等.陕西商南县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J].灾害学,2003,18(1):53-57.

[14] 王  朋,张蓓蓓.陕西凤翔地区农户家庭对农业旱灾的认知与响应:以人口流动为分析视角[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7):124-129.

[15] 吕  君,陈  田,刘丽梅.旅游者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地理研究,2009,28(1):259-270.

猜你喜欢
响应商南县认知
推动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商南县文化馆“2020约你过大年”民俗展演活动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规划响应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基于RUSLE的2010年商南县土壤侵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