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0-09-21 03:39山东省泰安市委党校何传新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泰安市生态农业秸秆

山东省泰安市委党校 何传新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山东省泰安市是一个农业大市,71.5%的人口在农村,而人均可耕地面积只有0.84亩,甚至还有2个县(市、区)人均可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人均水资源只占全国人均量的19.4%。在这种耕地和水源等农业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资源利用率便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的循环农业更是成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宠。

随着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大棚菜的种植对地下水氮素的影响,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和气候的影响,各地普遍出现白色污染,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整治农村环境,切实解决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低于全省1.27亩的水平,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将长期面临农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满足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矛盾。解决好这个矛盾,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满足社会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需求,实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防治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

泰安市是粮食主产区,小麦和玉米是产生秸秆数量最大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在200万亩左右,分别产生秸秆90万吨、180万吨左右。全年秸秆总产量达到350万吨左右。为使作物秸秆得到充分利用,防止秸秆焚烧,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农民节约能源,发展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积极开展了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搞好秸秆直接还田。农机部门在巩固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成果的基础上,加快玉米秸秆还田机械的研制、引进和示范,全面提高秸秆还田机械化水平。今年以小麦联合收割机更新换代技术推广、花生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推广和地瓜地耕整扶垄机械化技术研制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认真落实科技兴粮计划。全市完成小麦联合收割机更新换代任务530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6116台,完成小麦联合机收面积222万亩,占小麦机收面积的95.8%;新增花生覆膜播种机492台,完成花生机械化覆膜播种面积39万亩;新增玉米贴茬直播机176台,完成玉米贴茬直播示范面积4.8万亩;建立玉米机收、机械化旱作节水、保护性耕作、花生、地瓜生产机械化示范点45处。

结合畜牧业发展,推行秸秆过腹还田。近年来,全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山地、丘陵多,饲草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实行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畜牧业,使全市畜牧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为搞好秸秆过腹还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目前,全市上下掀起了发展奶牛的热潮,在蒙牛乳业、泰安亚奥特、金星乳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奶牛达到6万头。每年需要大量的饲草,各地在有条件的小区积极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技术,麦秸粉碎后喂牛,推行过腹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畜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秸秆过腹还田,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

麦秸堆沤腐熟还田。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泰安市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安全食品需要大量有机肥料,“三夏”期间,各地结合夏季高温、多雨,秸秆易腐烂的特点,开展大面积造土杂肥活动,把剩余的麦秸杂草进行堆沤腐熟,为安全食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

结合食用菌生产,利用好秸秆。泰安市食用菌生产历史较长,品种较多。去年以来,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通过内引外联和大力宣传扶持,提高了广大农民对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形成许多食用菌生产专业村、专业乡镇。全市食用菌综合利用秸秆3.42万吨。仅宁阳县堽城镇就发展双孢菇大棚1000多个,年产量达130万公斤。

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意识,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科学管理

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业强市的重要措施。泰安市应从进一步强化农业污染防治入手,对农业投入品使用进行科学管理。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减少土壤污染。搞好土壤养分长期定位监测,促进了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一是每年对160个土样进行了分析化验,分析化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四项常规指标,共取得有效数据640个,掌握全市土壤养分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编写了《泰安市土壤养分定位监测分析报告》,分析了全市土壤养分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增强了配方施肥的针对性,保障了测土配方面积的落实。二是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促进其转化。推广了“生物反应堆”新技术的应用。该技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和有机、无机养料,能够显著改善作物生态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从去冬今春试验作物的长势和产量水平看,效果良好,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改善了由于滥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态恶化、农产品有害物质超标问题,而且能够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秸秆的有效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三是抓好了各种新型复合肥料、生物肥料的示范应用。为以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抓好配方施肥推广工作,共推广配方施肥500万亩,其中测土配方施肥160万亩。

大力推广绿色控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新技术,提高三大效益。针对农作物病虫发生特点和生产实际,大力推广了行之有效的植保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保证了泰安市农业生产的安全。一是掌握病虫发生动态,适时提出防治技术意见。先后下发了《春季麦田病虫草防治技术意见》、《麦田化学除草技术意见》、《春播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等。二是做好新农药试验示范,针对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五种高毒农药的限用禁用,加大了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的筛选工作,实地做了11种新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三是大力推广安全控害技术规程,实行标准化防治。制定推广了16种作物的安全控害技术规程,先后下发《技术规程》单行本600本,建立示范点6处。引进了阿维菌素、核型多角体病毒等生物药剂,代替了部分化学药剂,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调查保护利用害虫的天敌,利用其自然控制作用,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农业行政管理局设有农业综合执法办公室、农业环保站、农药鉴定所、植物保护站、土肥站、农村能源站;泰安市畜牧局设有畜牧站、兽医站、兽医卫生监督所、饲料兽药监察所。对各有关站室都明确了职能,实行定编定岗,开展农药、兽药、化肥、农膜、作物秸杆等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督管理。目前,各县市区都成立了执法大队,共有农业投入品执法管理人员118人。同时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中心,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农业局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良庄、边院、伏山等6个乡镇和12个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监测室,初步形成了市乡两级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监控。2004年以来,已化验土壤样品260个,检测肥料样品40个,检测蔬菜、水果等样品600余个。

狠抓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农业、畜牧、工商、质检、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对基本农田、蔬菜、果树主产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农民安全合理用药情况、农资经营业户销售的农药、种子、化肥种类和质量。凡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用农药,违规使用国家限制农药的,严格依法查处。特别是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了农资专供制度,设立了农资专供点,建立了农资销售档案,杜绝了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保证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几年来,对市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农业、湖区涝洼等不同生态区域的种植模式进行研究,对充分利用其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的生态农业新技术、新模式进行了筛选、完善和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

积极改进、完善山区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模式。为了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索适合山区生态农业的路子,实施了岱岳区下港乡生态农业建设样板工程。本着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的原则,实现农业环境资源合理配置,走经济林与干鲜果业、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新路子,遵照协调农、林、牧各业,体现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原理。根据本乡实际,对山、田、林、路、水、村综合治理,引进旱作农业节水技术,“沃土”工程、果园杂草技术和“一减双保”工程的实施,结合环境资源优势,重点推广了山—水—果、林—果—种、山—水—园—游3个生态模式20万亩。全乡共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投工300万个,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一改过去的山区农业环境资源无序开采,建成了现在的“山顶松槐戴帽,山间果树缠腰,山下良田成方”的绿化格局,林木覆盖率达79%。发挥山区环境优势,山外山度假旅游区初具规模,过去的贫穷山区已建成了林茂粮丰,山川秀美的观光农业乡镇,成为著名的泰山旅游的一个新的景点。

推进丘陵区生态农业技术开发。泰安市丘陵面积较大,是全市林果业发展基地,但是多为土层瘠薄,地力条件差,生态平衡失调,化肥、农药不科学使用现象严重。为此,搞好丘陵区生态农业建设是泰安市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子。近年来,随着全市农业种植业的科学布局,经过多次考察,与林果专业户座谈讨论,反复论证,将沼气池建在果园内,与养猪业结合,推广了猪—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全市建起了容积10立方米的沼气池1000多口,优化了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护了有益昆虫和鸟类,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解决了农户的做饭、照明等实际问题。

加强平原农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平原是粮、油、菜及畜牧业发展基地,在该地区坚持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原则,推广了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构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生态农业新格局。针对平原区农作物秸秆逐年增多的情况,一是推广了秸秆青贮技术,实现秸秆过腹还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解决了秸秆散放污染的问题。二是推广应用了秸秆氨化,中温发酵技术,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技术,增加了秸秆科学利用,净化了农村环境。同时,推广了麦田高留茬,玉米复草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确保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加大了土壤资源的持续利用。

改造湖区涝洼,推广高产高效生态模式。湖区涝洼地主要在东平湖区,由于东平湖担负着黄河下游泄洪任务,常年蓄水,形成大面积荒泽涝洼面积达14万亩,不但没有经济收益,而且夏秋蚊蝇滋生,冬夏飞蝗危害严重,常因治蝗造成环境污染。为加快湖区脱贫的步伐,结合南水北调工程,推广了“渔粮菜”、“渔牧草”两种生态模式。目前14万亩涝洼地,已改造8万亩,并形成大蒜、大豆、莲藕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东平糟鱼”生产基地。大蒜加工厂、大豆加工厂已经初具规模,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将昔日蝗虫区涝洼地改良成为鱼粮双丰、牛羊成群的生态农业发展基地。

猜你喜欢
泰安市生态农业秸秆
振兴乡村经济“互联网+”模式的可行性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依法对蔡希有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