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与“写”的切入点

2010-06-09 09:41王召利
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 2010年2期
关键词:空白点契合点猎枪

王召利

在教学中,“读与写”的效果常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文本的特点, “读”与“写”的契合点找不准。其实,契合点的合理性是“读”与“写”的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那么。如何找准这个契合点?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抓准“效仿点”——感悟表达的方法

所谓效仿点,是指文本散发出的一种特有的精彩,如典型的句式、段式、结构,典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典型的表达手段与技巧等等。在教学中,把这种典型的地方找出来,探究作者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言语奇妙”,然后付之于练笔。例如:人教版四下《鱼游到了纸上》仿写作者对那位青年人画画的一段描写: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练笔可仿两个方面:①“总分”的结构;②“排比”的句式。又如:人教版第三册《秋天的雨》一文,其中明显的语言特征是灵动美好的比喻和拟人,如:“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钩住”一句,句中的“钩”字正是文章中语言运用中极富创造性的地方,是作者巧妙地表现出他人难以言喻的特征,思想和趣味,正是作者言语表达的“秘妙”。引导学生读出了这种“言语秘妙”,品味出“秘妙”的种种趣味,他们的写自然而然也就有了对“秘妙”的追求,就有可能创造出孩子自己的“秘妙”。如学生写下:我们好听的读书声钩住了窗外老师的脚。

二、寻觅“冲突点”——演绎思维的碰撞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文本中故事的情节、人物的特点,察其言、观其色,挖掘其内心中复杂的心理,多视角剖析,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产生矛盾冲突。利用这种冲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获得写话的动力。例如:《中彩那天》中的父亲为同事捎的一张彩票中了名牌汽车,于是,他面临着一场道德的抉择。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此时父亲的内心是多么矛盾哪!在他的心中仿佛有两个人在争论:一个坚持要选择财富,一个坚持要选择道德。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分成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生:这是你梦寐以求的汽车,今天终于得到了,你不能放弃呀!/不行,那样做的话就会失去道德!/你家生活贫困,一家六口全靠你维持生计,如果放弃,可能永远买不起这样的汽车。/不行,那样就不诚实、不守信。

随后,学生以《抉择》为题写了一篇小练笔,真实而细致地刻画了父亲矛盾的心理。习作中,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化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一个深刻的道理命题在思维碰撞中得到了生动的演绎。

三、捕捉“补白点”——驰骋想象的空间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了学生阅读时驰骋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写”的训练。例如,《女娲补天》将女娲为了帮助人们向雨神求助时,“求雨”的情节只一笔带过,未及细述。为此笔者就抓住了这个空白点,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写写女娲为了子民的生命安危,是如何向雨神求雨的。由于“点”选得好,学生写得很好。又如,《花潮》一文中最后一段有这样的一句话:“回家的路上,听到很多人议论纷纷。”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把有哪些人议论,他们会议论什么具体写下来。学生把各种人物的神情动作写得非常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情、景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迷人的“赏春”图。

四、搜索“动情点”——激荡心灵的磁场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时,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灵磁场”。高明的教师很善于搜寻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天鹅的故事》(苏教版地八册)时,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听了斯杰潘老人动情的讲述,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以这样的句式写下来:我要对( )说……

生1:我要对斯杰潘老人说:“谢谢你给我们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这群可爱的天鹅让我们懂得了面对困难要勇敢顽强,学会团结合作,同时也要谢谢您放下猎枪,您的猎枪一挂就是三十年,保全了多少动物的生命啊,您也是我们的榜样。

生2:我要对那些残忍捕杀动物的人说;“动物也有生命,也有情感,他是我们的朋友,当您的猎枪射中它们时,难道没有看到它们绝望的眼神、没有听到它们凄厉的叫声?请您放下手中的猎枪吧!”■

猜你喜欢
空白点契合点猎枪
猎枪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挖掘文本“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力”
广告翻译探微
紧抓三大支点,提升文本解读的实效性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作文起步
毛茸茸的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