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人民医院(662200)
急性脑梗死是当今社会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快,恢复慢,致残重。依达拉奉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其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已得到国内外临床证实。红河州石屏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依达拉奉治疗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临床疗效情况报道如下。
收集红河州石屏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64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符合下列标准:按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时间<48h,不用溶栓治疗者,排除TIA、脑栓塞,排除严重的心、肾、肝功能障碍、全身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过敏体质、1周内使用抗凝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5.5±8.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疾病程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常规给予基础性治疗,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调整血压,控制血糖,改善脑循环,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细胞,据病情予适量脱水剂及防治并发症。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性治疗的基础给予依达拉奉30mg(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10mg/支)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14d。
神经功能缺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进行一次评分。①基本痊愈:NIHSS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NIHSS减少18%~45%;④无变化:NIHSS减少或者增加18%以内。临床显效率为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患者总和,总有效率为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进步患者总和。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各组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每一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χ—
治疗组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2%(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溶栓、降纤、抗凝、应用脑保护剂等治疗疗效,都已被临床所肯定,其治疗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急性脑梗死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是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都很高,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1]。
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之一。自由基的过度形成及“瀑布式”的自由基连锁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核心病理环节,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脂质可产生许多高度反应性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释放启动超氧化物、过氧化氢和羟自由基的形成,导致脂质、蛋白质和核酸过氧化,细胞膜破坏。氧自由基是局限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形成和细胞凋亡的主要因素[2,3]。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以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生产,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国内有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能显著降低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MDA的含量,并增强SOD活力,提示依达拉奉具有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稳定神经细胞膜的作用[4,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每一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2%(P<0.05),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德新.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53.
[2]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0-381.
[4]胡海涛,吴继敏,王爽.依达拉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9):1463-1466.
[5]吴晋,吴婷,丁新生.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15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