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0-06-07 05:41陈江平刘秀娟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18期
关键词:磺脲甘精空腹

陈江平,刘秀娟

(1.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江门 529030;2.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科教科,广东江门 529030)

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不足,只要能有效降低血糖,纠正高血糖毒性,都有可能显著改善B细胞功能。以磺脲类药物为代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其降糖效力强,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磺脲类通过促进B细胞分泌胰岛素,控制血糖升高,但随着病程的发展,疗效逐渐减退。对磺脲类药物继发失效患者,可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那格列奈是具有氨基酸结构的全新胰岛素促分泌剂,是根据血糖水平来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药物,起效迅速。甘精胰岛素为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注射后作用时间可维持24 h以上,无峰值作用[1]。本研究通过分析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无严重急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那格列奈加甘精胰岛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新的有效、安全的磺脲类继发性失效2型糖尿病联合治疗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6年7月~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经磺脲类为基础的药物治疗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排除急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及其他应激状态,如感染、手术等,排除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等。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停用磺脲类药物,改为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在继续使用原磺脲类为基础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给予以磺脲类为基础的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理想1年以上,在继续服用足量药物3个月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共入选2型糖尿病患者97例,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男性 26 例,女性 24 例;年龄(51.0±5.3)岁,病程(3.0±1.2)年。对照组 47例,男性 25例,女性 22例;年龄(52.0±4.9)岁,病程(3.0±0.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30 min C肽、60 min C肽、120 min C肽、180 min C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试验组停用磺脲类药物,改用那格列奈加甘精胰岛素治疗,那格列奈以120 mg、tid开始,三餐前口服,根据血糖作调整,甘精胰岛素治疗以12 U为起始剂量,晚上睡前皮下注射,根据血糖监测2~3天调整1次,每次增减2~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对照组在继续使用原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剂量与方法同实验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30 min C 肽、60 min C 肽、120 min C 肽、180 min C肽值,并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采用1997年、2002年日立7170和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生化值,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治疗中出现饥饿样感觉、心悸、乏力、出汗、手抖等症状,血糖监测≤3.9 mmol/L,定义为低血糖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30 min C肽、60 min C 肽、120 min C 肽、180 min C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试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餐后2 h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各时段C肽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对照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餐后2 h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各时段C肽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④空腹血糖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空腹C肽上升、30 min C肽上升、120 min C肽上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试验组餐后2 h血糖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试验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1 h,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肽峰值出现在餐后3 h,高于试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⑦试验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x±s)Tab.1 Comparison of the changes of each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x±s)

表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Tab.2 The hypoglycemia event reports between two groups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等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缺陷和(或)胰岛素抵抗。当B细胞功能缺陷不能代偿时才会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B细胞功能逐渐衰竭,导致糖尿病病情趋向严重。高血糖持续升高会对B细胞产生“葡萄糖毒性”,抑制B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其分泌功能下降[3],从而形成高血糖、B细胞功能下降、高血糖的恶性循环。因此,严格的血糖控制有助于消除高血糖对B细胞的毒性作用,从而减轻B细胞的负担,减轻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有利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恢复。

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患者都存在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缺陷。餐后血糖的升高与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缺失有关。因此,改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对降低餐后血糖更为重要[4]。早期快速胰岛素分泌对抑制营养物质摄取后血糖漂移起重要作用。

那格列奈是目前唯一源于氨基酸的胰岛素促泌剂,其结构中不含有磺脲基团,与磺脲类药物一样,也通过阻断胰岛B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抑制细胞内K+外流,细胞膜去极化,随即电压敏感性钙通道开放,发生钙离子内流,从而刺激胰岛素分泌[5]。那格列奈起效迅速,作用短暂,并快速解离,其与受体作用的半衰期是2 s[6],可快速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模拟健康人的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同时并不增加胰岛素分泌总量,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的作用,而对胰岛素第二时相促分泌作用是胰岛素依赖性的,即高血糖环境比低血糖环境能更好地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那格列奈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和低血糖的风险很低[7]。磺脲类药物虽然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葡萄糖负荷后3 h[8],从而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

甘精胰岛素为人胰岛素类似物,1~2 h起效,持续24 h,无峰值,可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9]。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既改善餐后胰岛素分泌,又提供基础胰岛素,更有效降低血糖,减低糖毒性,改善B细胞功能。

本研究显示,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的 “基础+餐时”治疗模式使患者的血糖、HBA1c得到良好控制,胰岛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而试验组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较对照组提前,提示其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同时其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好。此结果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那格列奈的结果相似[10]。本研究结果提示上述两种方案均可以使血糖控制达标,但是对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用那格列奈加甘精胰岛素治疗,除了可使胰岛功能有所恢复外,还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低血糖发生率低。

4 结论

在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用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降糖效果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餐后C肽恢复明显,提示胰岛功能改善,可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的下降;餐后2 h血糖的控制优于磺脲类药物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使用那格列奈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1]Yki-Jarvinen H,Dressler A,Ziemen M,et al.Less nocturnal hypoglycemia and better post-dinner glucose control with bedtime insulin glargine compare with bedtime NPH insulin during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0,23(8):1130-113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3]Kilpatrick ED,Robertson RP.Differentiation between glucose included desensitiz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and beta-cell exhaustion in the HIT-T 15 cell line[J].Diabetes,1998,47(4):606-611.

[4]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餐时”干预模式[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I0004-I0005.

[5]李荧.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与理想的胰岛素促泌剂[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2):201-203.

[6]Hu S,Wang S,Fanelli B,et al.Pancreaticβ-cell K(ATP)channel activity and membrane-binding studies with nateglinide:a comparison with sulfonylureas and repaglinide[J].J Pharmacol Exp Ther,2000,293(2):444-452.

[7]餐后高血糖治疗策略专题研讨会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3):Ⅴ-Ⅵ.

[8]Odaware M.Nateglinideand Mitiglinide[J].Nippon Rinsho,2003,61(7):1230-1237.

[9]赵士业,刘艳梅.那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J].临床医学,2009,29(4):101.

[10]李玉秀,丁国宪.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30(2):211-213.

猜你喜欢
磺脲甘精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空腹喝水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