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丽,雷 迈,汪家钰,蓝杏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康复三科,广西南宁 530021)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较高,在存活者中,约50%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科护理人员按照康复原理,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情况,为脑卒中患者制订了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指导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我科护理人员于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了ADL指导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本组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均选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康复科住院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2],均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指导组与对照组,各30例。康复指导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3~73岁,平均68.5岁;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62~72岁,平均67.2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两组在性别构成比及年龄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修订 Barthel指数评定 ADL[3],>60 分为良,40~60分为中(有功能障碍,稍依赖),<40分为差(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4],由专人负责评测。
①进食指导:一般单手进行,必要时采用辅助工具,食物及用具放在便于使用的位置上,使用粗柄的勺子以便抓握。②个人卫生:包括洗脸、洗澡、刷牙、剃须、梳头等,鼓励患者用单手进行。患者保持坐位平衡后可去洗手间,各种物品的放置要方便患者使用。可将毛巾绕在水龙头上或将毛巾绕在患侧前臂上,用健手将其拧干。洗澡时,患者可坐在椅子上或轮椅上,洗澡的方法可用健侧手持毛巾或用长柄的海绵刷擦后背。③穿、脱衣裤指导:衣服要宽松,裤子最好为松紧带式,鞋为搭扣式以方便患者。穿衣时应用健侧手找到衣领,先穿患侧手,再穿健侧。脱衣时则相反。穿裤子时,取叉开腿坐位,先穿患腿,再穿健腿,然后躺下用健腿支撑臀部将裤子拉上。脱裤时与上面动作相反,先脱健侧,再脱患侧。穿、脱袜子和鞋时,将健侧下肢放在患侧下肢上方穿好健侧袜子或鞋。④床-椅转移指导:常见的床上转移方式有:床上左右移动和床上翻身,患者进行床上移动时必须有人保护,注意保护患肩,在移动时防止患肩后撤。把椅子或轮椅放在健侧床边,患者坐在床边,用健手扶住椅子或轮椅扶手,站起后旋转身体坐下。由椅子转移到床时动作相反。保证患者乘坐轮椅的姿势正确,使身体坐于轮椅的座位中间,两侧有一定的活动空间,身体尽量向后靠,以保持稳定性。⑤心理指导:抑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临床表现为少言、淡漠、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他人,强化患者角色,严重影响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言语功能和家庭、社会能力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康复护士在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过程中要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尽快地帮助患者适应医院的生活现状,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启发诱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亲友对患者的爱护和支持可提高患者对现实刺激的应对能力[5],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及转归,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关的健康宣教资料。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指导前两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指导前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亦较指导前明显提高(P<0.05);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ADL及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
表1 两组老年脑卒中患者指导前后ADL评定比较(x±s,分)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及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障碍,造成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语言等障碍,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有研究表明,肢体的功能训练对大脑的功能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功能训练可加速大脑组织中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的脑细胞重组和代偿,有利于发挥脑组织的“可塑性”[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患者维持、促进和恢复自理能力以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心理上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增强独立自主精神,争取生活自理。早期介入ADL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过程进行干预,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进行[7]。
表2 两组老年脑卒中患者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比较(x±s,分)
本研究显示,介入ADL指导后,康复指导组运动功能和ADL较指导前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从进食、个人卫生、穿脱衣裤、移乘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指导,不仅可以显著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和康复欲望,改善患者自主运动的控制与协调能力,还能让患者了解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对康复治疗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肩手综合征及废用、误用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肢体痉挛和肌萎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1]池锐忠,蔡少敏.以标准分期指导针刺方法改善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0):1544-1545.
[2]王新德.急性脑血管诊断标准: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修订方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3(6):670.
[3]朱镛连.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3.
[4]张通.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与康复[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574-577.
[5]王岚.减轻慢性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6,6(2):48-50.
[6]吴毅,安华,施桂珍,等.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6.
[7]Stucki G,Reinhardt JD,Grimby G,等.以整体观念发展人体功能和康复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