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民 孙桂丽 陈 蕾
1 淄博市山东万杰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255213)
2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1)
3 青岛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266021)
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病变在黑质和纹状体,主要症状是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迄今,美多芭(Madopa)仍然是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之一。然而长期服用大剂量美多芭会出现运动并发症,如剂末效应、“开-关”现象、峰期不自主舞蹈样运动等不良反应[1]。此时,增加美多芭不但疗效不佳,反而会增加不良反应,而联合使用吡贝地尔则有效,后者是一种缓释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直接作用于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具有治疗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的作用。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门诊和住院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51~75岁(63.8±7.3岁),病程3.7~11.6年(5.4年±3.5年)。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美多芭组对照组和美多芭+吡贝地尔组治疗组。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发病年龄51~76岁(63.2岁±6.3岁);病程3.8~11.3年(5.2年±3.6年);病情严重程度用Hoehn-Yahr评定标准[2]分期,其中Ⅱ期15例,Ⅲ期12例,Ⅳ期4例。治疗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发病年龄52~75岁(64.3岁±7.1岁),病程4.1~11.8年(5.3年±3.5年);其中Ⅱ期14例,Ⅲ期12例,Ⅳ期3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无精神病和消化性溃疡病史,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史。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诊断符合英国帕金森协会PD诊断标准[3]:①缓慢起病;②具有静止性震颤,强直,运动减少三项中至少两项;③左旋多巴治疗试验有反应④年龄>50岁的中晚期PD患者。排除标准:明显的锥体束征,运动性震颤而非静止性震颤,明显的自主神经受损症状,多次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晕厥,起病后很快发生的智能下降,垂直性眼球运动麻痹,角膜Kayser-Fleischer环等;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显的双侧基底节钙化、明显的纹状体腔隙性梗死、脑积水和脑白质异常者也排除在外。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每次服用美多芭(上海罗氏制药公司)1/4片(62.5 mg),逐渐增量至1/2片(125 mg),3次/d,每日药量300~600 mg,一般调药期是1~2个月。②治疗组患者在服用美多芭的基础上加服吡贝地尔(施维雅制药公司),50mg/d,逐渐缓慢增加剂量,疗效显著则维持该用量,不良反应明显则减量或加服多潘立酮等,泰舒达用量逐渐增至150~250mg/d,分2次口服。
1.4 疗效判定
每例患者治疗前都进行Hoehn-Yahr临床评定分期,以判断疾病的程度。在治疗前、治疗2周、2个月、12个月时观察患者语言表达、面部表情、手部动作、腿部灵活性、坐起立运动、静止性震颤、强直、姿势、行走时上肢摆动情况、步态等,并进行改良Webster评分和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其疗效评定标准:100%为痊愈;50%~99%为显效;20%~49%为进步;1%~19%为稍有进步;0为无效。稍有进步以上累计为总有效,进步以上为累计为显效。
表1 治疗前后两组PD患者改良Webster评分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两组PD患者改良Webster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例 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2个月 治疗12个月对照组 31 18.23±3.23 14.21±4.82 14.35±4.78 14.57±4.13治疗组 29 18.14±3.45 13.28±3.18 10.01±3.10△* 9.58±3.27△*
表2 治疗前后两组PD患者改良UPDRS运动评分比较(±s,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PD患者改良UPDRS运动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 P<0.05
组 别 例 数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2个月 治疗12个月对照组 31 32.21±6.51 26.12±6.34 24.32±8.25 24.45±7.33治疗组 29 31.64±9.83 20.14±7.32△* 14.04±5.21△* 13.07±4.98△*
1.5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Webster评分和UPDRS运动评分见表1、表2,两组得分有统计学差异;分析两组疗效,治疗组PD总有效率为96.6%,高于对照组(87.1%),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8% vs 5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案疗效的Webester量表评定见表3。
表3 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疗效评定 例(%)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初期,4例患者在服用吡贝地尔过程中出现恶心、胃肠不适,2例出现呕吐,加用吗叮啉均缓解,其他反应包括肢体乏力2例,嗜睡1例,3周后症状逐渐减轻。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变化。
PD为中老年神经系统常见病,迄今尚无治愈的措施,但左旋多巴作为多巴胺的前体可改善临床症状,仍然是治疗帕金森病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长期服用左旋多巴会出现疗效减退,并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及运动波动等。
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可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在纹状体内作用半衰期较长,对DA受体可产生较稳定的刺激作用,可有利于克服症状的波动,胃肠道吸收和血脑屏障不受阻,可选择性的作用于特异性类型的DA受体,不产生非特异性的效应,减轻不良反应发生[4]。其神经保护作用表现在:①能减少左旋多巴的剂量;②刺激多巴胺自身受体,减少自由基等;③ 具有直接抗氧化作用;④抑制丘脑底部刺激,以减少黑质细胞死亡和预防帕金森病病情的进展[5]。作为辅助药物与左旋多巴联用,可用于治疗已出现运动并发症的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6]。
Lebrun等[7]对多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进行了评价,认为吡贝地尔可选择性强,能用于帕金森病的各个阶段,安全性好,给药方案简单,推荐广泛使用。吡贝地尔是一种缓释型DA受体激剂,其释放、吸收比较缓慢且恒定,持续时间较长,能选性直接刺激黑质纹状体通路D1和突触后D2受体及边缘叶通路D3受体,提高DA受体的兴奋性,从而提高受体与DA结合的水平而起效应作用。应用吡贝地尔,可减少左旋多巴的使用剂量,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并优化左旋多巴的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改良Webster评分和UPDRS运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2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改良Webster评分和UPDRS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说明左旋多巴制剂和DA受体激动剂治疗中晚期PD均有效。治疗2周时两组的改良Webste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的UPDRS评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短期内(即治疗2周时),美多芭联合吡贝地尔的临床疗效可能优于美多芭,抑或是改良Webster评分和UPDRS运动评分系统存在差异。
分析两组的治疗长期效果,可见治疗组2个月及12个月Webster评分和UPDRS运动评分较治疗2周时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说明美多芭治疗中晚期PD可以短期内起效,但长期效果不佳,而联合吡贝地尔可增强长期效果。治疗2个月及12个月时治疗组的改良Webster评分及UPDRS评分显著低于美多芭组,这说明美多芭和吡贝地尔的联合用药的长期疗效可能优于美多芭。
本研究中29例患者在美多芭的基础上联合吡贝地尔后,总显效率明显升高,且长期效果稳定。吡贝地尔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左旋多巴合用减轻帕金森病的病情程度,提示吡贝地尔可作为帕金森病新发病例的一线治疗药物。吡贝地尔作用稳定,价格相对比较便宜,是一种使用安全、疗效理想的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
[1] Block G,Liss C,Reine S,et al.Comparison of immediate release and controlled release carbidopa-levodopa in Parkinson's disease:A multicentre 5-year study[J].Eur Neurol,1997,37(1):23-27.
[2] Joehn GN,Jahr PH,Stephen TG.Parkinson's disease(100 Maxims)[M].London:Ednard Arndd,1992:74-75.
[3] Hughes AJ,Daniel SE,Kilford L,et al.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diopathic Parkinson's diseases;Aclinical pathological study of 100 cases[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2,55(3):181-184.
[4] 董丽华,胡国华,王育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6):422-423.
[5] 王新德. 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治疗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7):452-453.
[6] 程焱,黄恩强,王虔编译.帕金森病治疗指南[J].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5):285-291.
[7] Lebrun FC,Borg M.Choosing the right dopamine agonist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Curr Med Res Opin,2002,18(4):209-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