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中医院 (石家庄 050011)
杨金国 李佃贵 赵玉彬△ 王彦刚 陈丙义 阎晟玺 杨 静 王永忠△△
反流性食管炎 (RE)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通过反复地中医临床实践研究,采用止酸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仅对食管PH值有良好的改善,而且也对血清胃动素进行了观察。病例来自 2006年6月至 2009年 6月门诊,应用该法治疗 RE病人 50例,并同期应用制酸剂联合胃动力剂治疗 RE病人 50例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将门诊 100例RE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 50例和对照组 50例。治疗组:男性 33例,女性 17例;年龄最小 24岁,最大 66岁,平均 39.5岁;对照组:男性 35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 22岁,最大 70岁,平均 40岁。以上所有病例均经日本生产的 Olympus电子胃镜 (GIF-160型)进行诊断。临床上以烧心、反酸或伴有胸骨后隐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 1999年 8月 25日在烟台通过反流性食管病 (炎)诊断及治疗方案 (试行)的分级标准将食管炎进行分级。治疗组:Ⅰ级 15例,Ⅱ级 25例,Ⅲ级 10例;对照组:Ⅰ级 14例,Ⅱ级 24例,Ⅲ级 1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在性别、年龄、炎症分级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止酸方治疗,药物组成:黄芩、连翘、郁金、清半夏各 12 g,赤芍、石斛、沙参各 20 g,菖蒲、栀子、蒲公英、瓜蒌、枳实各 15 g。日 1剂,水煎 400m L,分早晚 2次服用。对照组应用制酸剂和胃动力剂治疗:雷尼替丁 150 mg/次,口服,2次/日,吗丁啉 10mg/次,口服,3次/日。两组均制定 4周为 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水平。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别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的组间及组内差别采用 t检验。
3.1 临床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烧心、反酸及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烧心、反酸及胸骨后疼痛不适等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
3.2 胃镜下疗效标准 治愈:胃镜复查食管黏膜恢复正常 (即 0级);好转: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炎症面积缩小,食管炎由高一级降至低一级;无效:胃镜复查食管炎症程度无变化。
3.3 胃动素测定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胃动素的测定。标本按放免药盒说明测定胃动素 (胃动素放免药盒由北京东亚免疫技术研究所提供)。
临床疗效和胃镜变化见表 1、表 2,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含量见表 3。
表 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 (n=50,例)
表 2 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下疗效对比 (n=50,例)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胃动素对比 (±s,pg/mL)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胃动素对比 (±s,pg/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0 203.5±39.5 314.4±75.8△*对照组 50 209.4±38.7 284.1±67.5△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综合以上表1、表 2、表 3,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升高血清胃动素方面有明显作用,故止酸方治疗RE的机制可能与血清胃动素密切相关。
RE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腔,并且造成食管黏膜组织损害而致的炎症变化。严重者可形成食管溃疡、食管狭窄和Barrett食管。Barrett食管又与食管腺癌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RE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西医学认为该病发病多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食管的廓清机制及食管黏膜屏障作用的减弱密切相关。有研究进一步表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 (即门户作用)与胃肠激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1-2]表明血清胃动素的高低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压力呈正相关,其与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笔者在运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可喜成绩[3-5],本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进一步证实该方治疗 RE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并进一步观察其对血清胃动素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该研究表明止酸方可明显改善血清胃动素的含量,证明了该方法治疗 RE的根本机制可能与其参与调节血清胃动素有关,这也丰富和发展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学内容。
[1]Perdikis G,Wilson P,Hinder RA,Redmond EJ,Wetscher GJ,Saeki S,Adrian TE.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enteric hormone abnormalities[J].Am J Surg,1994,167:186-192
[2]真岩波,张淑红,孙晓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排空时间相关性研究 [J].临床荟萃,2003,18(20):1 149-1 150
[3]刘正旺,杨金国,王彦刚,等 .止酸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及其对食管 pH值的影响 [J].陕西中医,2003,24(7):609
[4]杨金国,王彦刚,刘正旺,等 .清热养阴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50例 [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1):21
[5]杨金国,王彦刚,刘正旺,等.止酸方治疗 40例反流性食管炎伴Hp感染的疗效观察 [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1 994
(2010-06-26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