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理论浓墨重彩”转向“突出实践能力”

2010-06-04 07:22张广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师专教学内容专业

张广杰

上个世纪中后期,国家调整教师教育政策,师范教育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大批中等师范学校由此告别了历史舞台,不少中师单独或合并升格为师专。决策者原本希望通过抬高小学教师入职门槛的做法,促进我国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跃升,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完全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我国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时,一些专科学校尤其是中师升师专类学校,在与本科院校、重点高校的比拼中的劣势地位日渐显露出来。这一不利局面的出现,尽管受制于多种因素,但主观原因恐怕还是不容忽略的,其中,以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最。笔者认为,要提高师专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就必须在明确办学定位(地方师专要更多的考虑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基础上,切实瞄准服务领域和对象,课程设置由“理论浓墨重彩”转向“突出实践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这里,以师专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为例,谈点拙见。

一、关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及时引入先进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把“理论知识求先进、实践训练求实用、教学内容求精干”作为师专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指导思想

高师院校应当是思想进步的发动机和创新突破的发源地。师专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应唯上、唯本、唯现存做法,而应唯实、唯服务对象、唯社会发展要求,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放在课程目标的优先位置。由此,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应是:紧紧围绕“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希望学生到什么样的岗位上去工作”、“希望学生在其人生发展中成就什么”这些人才培养的中心议题展开,只要是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劳动岗位素质所必需的,不论现行的课程计划中有没有相应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安排,都应当大胆开设或及时补充,而且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实战,体现实用、管用的要求。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依据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的特别要求和发展需要开设课程。教育部颁布的某一专业的课程计划,大多体现的是国家对某一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要求,故原则性、指导性成份较重。由于我国地区差别较大,在实施课程计划时,国家并不要求各地不折不扣的执行,这给各个地方,各个学校,根据自己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需求开设课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国家、省颁布的课程计划,学校只能采取“总体遵循,大胆突破”的方针,该修订的修订,该补充的补充,该整合的整合,该完善的完善。

“思想引领”、“方法训练”和“实践智慧”是课程内容抉择和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所在,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强化。到了大学阶段,某些知识、技能固然也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那些制约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关键因素以及引领学生长远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为此,应围绕视野、方法和智慧三要素选择课程内容,尽可能教给学生迁移程度高、发挥效益大、个人受用终身的知识和技能。

注重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大胆引入职后教师教育行之有效的内容和方法,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教师在职后教育教学中倍感欠缺或感到十分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正是职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如课堂教学机智的锤炼、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要害知识的准确把握、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等,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职前培养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采取了得力措施,无疑会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成长。

精干必修课、丰富选修课、充实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意识和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渠道,但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成长渠道还在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岗位职业体验。因此,学校要为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规划自己,反思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须知,学生的成长程度与其课业负担并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学生最需要的是先进理念指导下的实践智慧。

培养学生质疑、批判的意识和方法,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超越教育理论和书本知识。师范生占有专业和学科知识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意识和智慧。如果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常常囿于现存的结论,没有或不能发现问题,师范院校就是在周而复始的“批发”教书匠。自古以来,没有伟大的教师,难有伟大的学生。

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技能的训练有机贯通,注重以经典案例诠释教育理论(理论知识案例化),将“说”与“做”融为一体。事实胜于雄辩,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把先进的理论与鲜活的案例融为一体、把学与做的要求有机统一的时候,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全神贯注、流连忘返的时刻。

把专业技能训练与社会适应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谋生”与“为人”的统一。我们今天的师范教育,常常关注的是学生“谋生”的需要,而对“为人”的准则,则有意无意的环顾左右而言它。事实上,在我们这个传统色彩仍很浓厚的社会,“为人”更能制约一个人的人生成败。在这方面,师范教育需要有大智慧。

二、以“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对接小学实践需要”为宗旨,课程设置力求“通识性”与“专业化”、“瞄准劳动就业”与“个人长远发展”有机统一

课程门类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抉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师专小学教育专业而言,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究竟是哪些,或者说有哪些课程对学生而言是最重要、最必须的。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迄今,可谓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以下三类课程对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至关紧要:

一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类课程(或专题)。这类课程主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思想武装学生”的问题,前沿、前卫、实用、管用是课程知识的核心要求。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观念犹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尽管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每个人分明深受价格的影响和制约。置身市场经济的海洋,每天每月每年,都在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悲喜剧。有人因为深谙价格机制的奥秘而财源滚滚,有人因为对价格风险感觉迟钝而血本无归,有的只能勉强养家糊口。与此相类似,教师的教育观念如影随形的影响和制约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观念落后,必然导致教育效益低下,乃至事与愿违。教师只有教育理念先进,站在时代前列,把握社会脉搏,才有可能培养出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接受知识和信息过程中先入为主的法则,决定了小学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思想熏陶会深刻的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为最先进入人大脑的信息令人印象最深,也最容易被人记住,并潜移默化的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给予小学生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文化素养是关键因素。基于这一思考,我们认为,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课程应包括:知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与经典案例、走近儿童的心理方法与教育艺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解剖、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实例分析、系列化的专业理论课程(纲要化、小部头、高质量)。

二是教育实践与操作技能类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指向“内化理论认识、破解实际问题”这一教学目标。毋庸讳言的是,今天,我们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受“理论上不去,实践下不来”这一问题的困扰,社会上不少人对他们也颇有微词:有知识没文化,有学问没智慧,有理论没实践,有认识没行动,有专业没专长。此类评价也许并不十分客观,但其强烈的警示意义却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我们必须强化小教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既能动口,也能动手,还能创造。小教专业开设实践操作类课程主要应包括:特级教师成长规律及其教学课例赏析、小学学科教学疑难问题诊断与应对技巧、小学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艺术、教学过程的把握与课堂机变方法、班队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案例分析、教育实习的基本任务与工作要领等。

三是思维训练与语言表达类课程。主要解决说话、做事“独树一帜、吸引眼球”的问题。客观的说,师专小教专业的毕业生担纲小学教师,知识上一般是够用的,最缺乏的是怎样把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用简单的方法教给学生,并使之转化成学生的必备素质和生存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教师的教育艺术,精妙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如果教师的教学达到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一语惊四座”的境界,其教学与管理就会成为学生魂牵梦萦的美味大餐。由此,教师应竭尽全力的锤炼自己的教育艺术。此类课程主要是:创造思维训练与创新发现策略、教学口才的凝练与演讲技巧等。

应当看到,课程的基本框架具有静态性特征,但课程的内容必须具有动态性。如果学校和教师迷信书本,不注重引入社会生活和科技进步的源头活水,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僵化、保守、落后的深渊,这必然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由此,课程思想和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还要看到,当前,师范生专业学习与劳动就业相脱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此种尴尬局面,要求我们在强化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他们会讲、会写、会做的意识和能力。因为从根本上说,文化底蕴、专业能力和进取意识等,最终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三、打破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严密性惯例,强化课程内容的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微型化和可操作性特性

我国计划经济背景下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选择,过分强调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教学内容不太关注与社会、科技发展进程及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否有效对接。此种课程现实,与当年国家对师范生就业实行大包大揽的政策不无关系。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核心办学要求。为此,师专小教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理当优先考虑学生未来的岗位任职要求和社会发展走向,突出课程内容的特色化、模块化、案例化、微型化和可操作性特性。所谓“特色化”,就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真正体现专业特有属性和学生未来岗位任职要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用人单位用之能战,战之能胜。“模块化”是指以“专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对其包含主要因素加以分解,理出若干个需要重点突破的项目,然后以这些项目的最终突破为目标,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相应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精华,既是教材的主体,也是学生要认识、把握和有所创造的对象。“案例化”是以经典案例诠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变得可以直接感知和触摸,从而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案例化”既是教材编写的重要取向,也是教学过程的必然要求。“微型化”则是指课程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实用管用,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纵深突破。“微型化”在教学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专题教学。“可操作性”指的是课程学习的要求和检测标准明确具体,内容体系层次分明,方法步骤清晰明了,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务虚”转向“务实”。

师专小教教育专业主要是面向小学培养合格师资,但同样是小学教师,农村和城市的学校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都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给学生打上不同的深刻烙印。由此,在培养小学教师的过程中,要针对文化背景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思想教育和技能训练措施。显然,一个小教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如果对农村、农民没有好感,对乡村文化没有充分的认同,即使具备再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在农村小学教师的岗位上生命不熄、战斗不止。

猜你喜欢
师专教学内容专业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专业修脚店
差异教学法在师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英语词典教学与师专英语教学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