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计兵
太阳高度,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为方便考生综合复习,现将主要考点分类总结如下:
考点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方法总结】
(1) 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 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命题设问形式】
纬度高低、昼夜长短排序;太阳直射点位置判读;推断地理位置及其它相关地理特征等。
【典型例题】
例1 图1中的①②③④四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中的某一地昼长随季节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1~2题。
1. 四地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A. ③>②>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④>①
2. 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下列哪一地方最为接近()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
【思路点拨】
第1题,①地分别在春分到夏至、夏至到秋分之间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说明①地在0°~23°26′N之间;②、③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且正午太阳高度②>③,说明这两地位于23°26′N~66°34′N之间,并且纬度位置③高于②;④与②呈反相关,说明④和②纬度相当,且④位于南半球。故D正确。
第2题,⑤一年中的昼长变化幅度不大,说明该地离赤道较近,故A正确。
【参考答案】 1. D 2. A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方法总结】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即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命题设问形式】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1) 确定一地的纬度、地理位置;
(2) 计算楼间距及遮荫问题:楼间距=楼高×cosH(H为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
(3) 计算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问题:安装倾角=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4) 确定地方时;
(5) 判断房屋朝向;
(6)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等。
【典型例题】
例2 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图2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读图回答3~5题。
3. 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A. ①③表示南坡 B. ②④表示南坡
C. ②③表示北坡 D. ①④表示北坡
4. 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的长短,正确的是()
A. 甲地夜长约8小时
B. 乙地昼长约8小时
C. 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 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5. 图中a、b的值分别为()
A. 16°48′ 55°26′ B.18°20′ 55°26′
C. 18°20′56°34′ D.16°48′ 56°34′
【思路点拨】
第3题,从图中太阳辐射量线的分布状况和辐射量的大小可知,②④两图的太阳辐射量线占据较大比重,且有太阳辐射量的最大值出现。甲、乙两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光照始终来自南侧,因此,只有南坡才能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故②④表示南坡。
第4题,从①③两图可以看出,甲地的北坡有太阳辐射的时间是15:32-7:32=8小时;乙地的北坡有太阳辐射的时间约是18:04-7:04=11小时;二者的差值11-8=3小时。故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第5题,关键是要搞清,当冬至日正午北坡某坡度的坡面太阳辐射量为0时,说明此时太阳光线和北坡该坡度的坡面恰好平行(和坡面夹角为0°),该坡度角正好是甲、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甲、H乙。甲地北坡坡度:a=H甲=90°-(49°46′N+23°26′S)=16°48′;乙地南坡坡度:b=90°- H乙=90°-34°34′=55°26′。故a、b的值分别为16°48′、55°26′。
【参考答案】 3. B 4. C 5. A
考点三、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方法总结】
(1) 等太阳高度线可以看作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要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 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可以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 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来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西最大半圆为晨线,以东最大半圆为昏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此图仅是昼半球的一部分。如果图中未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 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此经线的最北点已不是北极,北极点在0°等太阳高度线以内。
【命题设问形式】
求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判断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地方时、北京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计算;推断与图示时间相关的日期(节气)、季节及地理现象等。
【典型例题】
例3图3为等太阳高度线,AB和OB为经线,读图回答6~7题。
6. A点的地理坐标为 。
7. 若OC的纬度变为20°N,其他条件不变,则有关C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位于130°E以东 B. 经度等于130°E
C. 位于130°E以西 D. 无法确定
【思路点拨】
第6题,由图可知O为太阳直射点,则B点为正午,根据上述规律:“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可得B点纬度为10°N。根据上述规律:“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可求出O、C两点间的经度差为10°,由此可知C点的经度为130°E。
第7题,根据上述规律:“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可以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可求出当OC的纬度变为20°N, O、C两点间经度差应大于10°。
【参考答案】 6. (10°N,130°E) 7. A
考点四、 “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的纬度分布规律
【方法总结】
(1) 概念: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就是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