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清
摘 要:虽然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现状还是堪忧。要想改变现状,凸显语文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首先教师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只有这样,语文课程的教学才能在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的模式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语文课程 教学改革
目前,在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一种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的现象。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我们不参加高考,不要分数,没必要学习语文。”“我们如果学习好或想学习,早就上普高了,何必上职高呢?”“我们上职高就是来学技术的,毕业好找工作。”归纳起来,所以会出现如此现状,究其原因,不外乎下列几点:1.大多数上职高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2.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的重要性;3.大多数学生就是奔着就业的目标来接受职业教育的,所以他们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当然也包括语文课;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在学生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热情。针对以上四点原因,要想改变现状,凸显语文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首先教师必须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
1.1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更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
1.2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和谐思想要求教师首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充满爱心,真诚地关爱他们,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整体上说,师生情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师生之间情感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俗话说:“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鼓励,自身的人格魅力,无不深深打动着学生的心灵。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
2.应用多媒体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事业展现了一片新天地,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必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效果。
2.1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为网络中经媒体处理过的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等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媒体合力将选择好的教学内容加以演示,使学生看到教学内容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生动逼真,由此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准确。如我在教学郭黛姮的《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借助多媒体把我国各地的不同风格的建筑展现给学生,包括厅(如黄山八面厅)、堂(如曾国藩故居福厚堂)、楼(如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浙江宋楼、杭州八千卷楼、湖北岳阳楼)、阁(如故宫文渊阁、宁波天一阁)、轩、榭、亭等,既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建筑的热爱之情,又了解了各种建筑物的特点。
2.2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系统地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和书写,信息量大,课堂气氛很好,效果比传统教学好。如我在教学郭黛姮的《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时,利用多媒体还观看了圆明园的一些资料,包括它的建成、发展、毁灭。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赞赏古代人民的智慧的同时,更增强了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发出了“是谁毁灭了圆明园”的怒斥。在语文课堂上,了解了更广泛的知识,正确引导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语文课堂真正同时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这是传统教学课堂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3.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李镇西先生指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阵地。教材中选入的作品不是经典篇目就是和现实生活联系特别紧密的文章。它们除了具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外,同时还有认识、教化功能。通过对作品的学习,了解不同民族在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接受或思考在作品中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语文课给予学生精神世界的营养是十分丰富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将语文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的生活感受等相结合,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生活内容,取代枯燥、呆板的说教。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讨论、抒发自己的看法,师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如我在教学林清玄的《好雪片片》时,联系生活中我们经常在大街上看到的许多类似文中流浪老人的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将他们与流浪老人相比较,洞察我们内心的情感,激发人性中的闪光点,从而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流淌在心底的那一份明净的善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仍然可以温暖心灵,不管他的身份是多么卑微。
4.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的几项基本能力。
4.1听、说能力的训练。听话与说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职高生毕业后大多通过“双向选择”的形式谋求工作,口齿清晰、准确、流畅的表达关系到求职的成败。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从社会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需要。
4.1.1进行普通话训练。普通话是我国境内个民族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让学生经过训练能够说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
4.1.2主要学习怎样听、怎样说。最大量地准确地筛选对方有用的信息,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图,其中涉及听话与说话的基本原则、要领、表达技巧以及态度等。
4.1.3多进行一些模拟训练,运用学到的言语技巧进行表达。如自我介绍、应聘、采访、辩论等,这样既锻炼学生的胆量,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读、写能力的训练。快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语文教学要把快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等作为训练的目标,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在阅读训练的重要位置上。应用文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办理公务及个人事物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和某种惯用体式的、所有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应用面最广的重要文体。能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写作训练项目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为准则,切实训练学生写求职信、应聘信、计划、总结、产品说明书、消息、报告等实用文。此外,还必须结合专业,调整应用文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以外的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
当然,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除了掌握它们的格式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应用文体加强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然现行的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甚至很多人错误地认为,需要时可以查工具书或模仿别人的文章即可写出。规范地书写汉字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从职高生入学之日起,就要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规范汉字的习惯。即使好多内容可以打印,这项基本功仍需具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职高的语文教学中,只有不断注入新鲜的改革的活水,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余文森.《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92页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二高级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