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斌
摘 要: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具有强烈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或求知欲的学生,常常会津津有味地学习,并得到很大的满足感。课堂教学精心创设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与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把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实际活动激发学习的激情,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创设 物理情境 物理问题 兴趣 培养
一、创设“物理情境”
1.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教师在进行有关物理内容的教学时,提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问题,演示与内容有关的若干现象,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医用针筒是学生所常用的或常见的东西,我在学生不注意时把针筒的小孔用手指抵住,让学生来拉针筒活塞,学生用了很大的力却拉不动,学生对此难道不感到奇怪吗?由此再进行大气压强的教学便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2.创设物理“求异情境”。学生对物理问题往往只从某一角度理解,若变换角度,理解物理概念就显得困难,为此就需从不同角度创设同一物理问题的情景。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已知物距,通过实验学生得出像距位置和像的特点,探究结束时我就提出了这样的设问: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应如何调节镜头?为使银幕上的字变大应如何调节胶片、透镜之间的距离?拍了全身照现在要拍半身照怎样调节照相机?这样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非常有用,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创设物理“强化情境”。创设物理“强化情景”目的是为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公式的理解。在讲完沸腾和蒸发后,可创设情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就发生的位置、程度、温度条件展开讨论。这使学生对沸腾和蒸发的理解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如列举完一些简单镜面反射、漫反射后可设问:黑暗房间里手电筒垂直照射桌子上的镜子和白纸,站在旁边的人会看到怎样的现象?理解讲解后可进一步设问:白天下过一场雨,晴朗的夜晚,看地上亮的是水还是暗的是水?后两个递进式的情境问题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强化了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理解。
4.创设物理“随时情境”。这也用于授课过程,为扩大学生思路,使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然这应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来创设。如“透镜”教学,在学生做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就随时插入几个问题,如果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像如何变?如果换成凹透镜,所成像又有什么特征?
二、把物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通过物理现象、实验,使学生觉得物理有趣;通过弄懂物理道理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乐趣;通过应用物理规律和了解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逐步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实验中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给予知识的容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1.让学生多动手进行物理实验:做实验时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懂得通过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性,并逐步掌握怎样用物理实验研究物理学。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适当增添一些模拟“探索性”实验。设法将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改为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的学生实验,并增设一些学生实验。例如,在研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我就取了学生都有的工具——铅笔来完成这个实验,这样既简单又方便,每个学生自己都能亲自去操作和感受。
2.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教师在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活动中,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勉励和引导,不能代替学生去克服困难。例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时,有的学生在操作时涉及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能成功地完成实验时,我在旁边只指点或引导学生寻找错误所在,让他们找到问题的所在,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正确完成,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去做完实验。
3.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物理问题的讨论。开展课堂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有机会报告自己的分析结果和想法,开展学术争鸣。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的统一认识就是我们期望学生形成的物理概念和期望学生掌握的物理规律。因为这样的概念与规律是学生充分思考和辩论的结果,对学生来说就不那么抽象,不那么难懂难记了。在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想法和研究结果,逐步学会在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和结果时抓住要领并提出问题,逐步学会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或接受意见或用事实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出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中学生数理化》.2007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高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