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院输液室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06例分析

2010-06-01 07:53王维忠
中国药业 2010年1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喹诺酮输液

王维忠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我院自2003年以来逐步开展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2008年共收到ADR报告160例,实际有效报告153例,其中输液室共报告106例。笔者在此着重对输液室的10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8年我院输液室符合要求的ADR报告表106例,并就其中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抗菌药物种类、ADR发生时间、ADR损害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06例ADR报告中,涉及患者男 47例(44.34% ),女 59例(55.66% ),女性稍多于男性;年龄最小1岁,最大84岁,10岁以下儿童35例(33.02%),61岁以上患者14例(13.21%),各年龄段的具体分布见表1。所有患者家族ADR史均不详,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7例。单一用药103例,合并用药仅3例。106例ADR报告的报告者中,医生5例(4.72%),药师22例(20.75%),护士79例(74.53%)。

2.2 新的、严重ADR

新的、严重的 ADR有23例(21.70%),包括5例新的ADR和18例严重的ADR(其中3例为过敏性休克)。新的ADR为药品说明书中未记载的,如头孢曲松钠致口腔损害、头孢尼西钠致双下肢紫癜、氧氟沙星致心前区疼痛、加替沙星致呃逆等。

2.3 ADR的治疗及转归

根据ADR发生情况,治疗措施为采取吸氧、调慢输液速度、应用抗过敏药物、停药、更换抗菌药物或入院继续治疗等。在填写ADR报告时,所有患者均已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

2.4 引起ADR的药物

怀疑引起ADR的药物集中在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具体药物品种和病例数见表2。

2.5 ADR的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

ADR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为多,共51例(48.11%),详见表3。

2.6 ADR的发生时间

ADR发生的时间大多数为输液过程中(6 h以内),发生在1 h以内的76例(71.70% ),其中5 min以内的27例,6~30 min的31例,31~60 min的 18例;1~6 h的 26例;7~24 h的 3例;24 h以上的1例。

表1 ADR患者年龄分布

表2 怀疑引起ADR的药物

表3 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

2.7 ADR因果关系评价

采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定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关联性评价,其中“肯定”1例,“很可能”50例,“可能”53例,“可能无关”1 例,“待评价”1 例。

3 分析与讨论

儿童和老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因素,是疾病的易感人群。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酶系统未成熟,药物的代谢、排泄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易使药物超剂量而产生ADR;老年人的各器官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能力降低,且常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由于酶促和酶抑作用引起血药浓度变化引发ADR。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对儿童和老年输液患者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及时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情况,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并注意溶剂选择、药物浓度、静脉滴注速度、合并用药等。

ADR报告涉及药物主要是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抗菌活性强、范围广、品种多,但多数可致恶心、呕吐、皮疹、哮喘等不良反应,其中过敏样反应占有一定比例,且有3例患者发生了头孢菌素类交叉过敏现象,提示临床用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既往ADR情况。氟喹诺酮类ADR增加,其原因有药物本身副作用,而不合理用药是最主要原因。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脂溶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使用时如果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症状应立即停药[1]。报告中有数例加替沙星不合理使用引起的ADR,提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监督医生用药,有条件的应进行病原学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确认细菌感染方可使用抗菌药物。

106例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发生皮疹、斑丘疹、荨麻疹、瘙痒、潮红等。其原因为临床常用的一些抗菌药物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易引发病理性免疫反应;同时皮肤及其附件的临床表现患者自己容易发现,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临床医护人员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用药过敏史,慎重选择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尤其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更应慎选。

ADR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在输液过程中,1 h以内发生ADR的病例最多,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大多发生在5 min内。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在输液给药过程中,应备好抢救药品,防止过敏性休克等严重ADR的发生,患者输液结束半小时后方可离开。报告中有4例患者ADR发生在7 h以后,因此,应注意迟发性ADR,嘱患者出现问题立即到医院就诊。

在ADR因果关系评价中,“肯定”的标准必须是“再次用药ADR再次出现”。报告中只有1例患者连续使用氟罗沙星3 d都有呕吐表现,停止用药后好转。临床上一旦怀疑发生了ADR,医生往往不会再选用该药物,所以报告中多以“很可能”和“可能”者居多。有些患者退药时填写的ADR报告往往是回顾性的,因而有时会遗漏准确的用药时间和剂量,缺少完整的特征描述以及合并用药等情况,会对因果关系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提示医务工作者应充分认识ADR报告的重要性,及时准确地填写报表,评价ADR与药物相关性时,报告中消化系统疾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后有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现象,应排除与疾病的相关性才可作为药物ADR报告。

静脉滴注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肝脏的首过效应,故其作用及ADR较其他途径给药迅速而强烈。同时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其对制剂的质量要求也较高,杂质过多是引发ADR的主要因素之一[2]。因此临床在确保药物疗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加强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有时静脉给药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并在输液过程中加强ADR的观察;对于新的、严重的ADR应及时向医院ADR小组汇报,对重点药物进行重点监测;医院ADR工作人员应将输液室报告的有疑问的ADR组织讨论,收集的报告表要及时录入数据库,定期汇总ADR报告表,及时分析并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临床,以促进用药安全、有效。

[1]沈云玉,任 鹏.我院139例抗微生物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05,2(2):96-98.

[2]梁 莉,王爱丽,倪梁朝,等.1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4):74-76.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喹诺酮输液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颈枕输液袋
药学干预对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