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um an Library的外语学习活动

2010-05-31 08:18:44宋馨华王君学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活人日语外语

□宋馨华 王君学

任何一种外语的学习都离不开文献,但文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静态性和单向性,文献中的内容只能靠读者自己去琢磨。那么,有没有一种具有交互性的文献,人和文献可以相互交流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以日语为例,通过模拟试验来构建一种基于Human Library的外语学习模式。

1 Human Library的理念和特色

1.1 Human Library的理念

1993年,一位丹麦青年被人刺成重伤。这起暴力事件促使5位丹麦青年建立了一个年轻的理想青年组织“停止暴力”,希望通过相互交流的方式规劝青年人不要携带刀具[1]。2000年7月,“停止暴力”组织在哥本哈根举行的罗斯基勒音乐节上组织了一次活动,共出借了75本“活人图书”,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Living Library也由此诞生[2]。但从2010年1月1日起使用新的名称Human Library[3]。Human Library是一种新颖的基于对话的教育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在读人的思想,读人的智慧,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读人也就是在读一本行走的不断更新的书,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H uman Library活动将书与人的含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拓展了阅读的内涵,另一方面也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鸿沟。目前,信息化的发展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但虚拟世界在满足人的信息需求的同时却无形中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因而面对面与不同人群的沟通成了许多人的心理需要。

1.2 Human Library的特色

1.2.1 在Human Library中,Hum an Book是由人充当的

在Human Library中借阅的 Human Book是特殊的,这是因为Human Book是由人充当的。而且,在 H uman Library的历史中,所有的 H um an Book都是志愿者。组织者请那些有特殊兴趣、信仰、经验或知识的人士担任Human Book,他们可以是教师、学生、残疾人、宗教人士、社区工作者等。读者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来借阅这些特殊的“书”,每次借阅时间大约20-45分钟。读书的方式就是在相对宽松的场所自由交流,读者可以向他们咨询问题,他们会以开放的态度与读者分享其经历、经验或知识[4]。经过与其交流,读者可以在某一方面弥补自己的缺失,或对某个长期不解的问题豁然开朗,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1.2.2 人在读“书”的同时,“书”也在读人

在读者借阅Hum an Book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与Hum an Book处在一个面对面的交流状态中,每个读者提出的问题都会得到有针对性的回答。在阅读Human Book的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思维方式等现场跳跃性地索取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在读者阅读Human Book的同时,Human Book也在阅读着读者。Hum an Book在为读者提供服务的时候,同样也获得了信息。在国外的活动中,许多Human Book均表示愿意被更为广泛的读者借阅,他们自己同样也获益匪浅[5]。

1.2.3 在经验分享上,Human Books具有开放性

由于传统文献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因此在正式出版前要经过严格审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严格要求。相对于传统的文献资源,活人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开放性,不会像传统图书那样受限制。而且读者随时有问题,随时可以向活人图书提问并得到解答。也正是基于此,活人图书对读者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阅读效果同样得到提高。

1.2.4 只要基本设施具备,对活动的主办者没有限制

在Hum an Library活动中,只要具备开展活动的基本条件,对活动的主办者没有特殊规定,可以是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艺术节、学校、书展、旅行巴士、在线图书馆、公司图书馆、城市社区、各种会议等。例如,澳大利亚戈斯福德市公共图书馆专门设立了Human Library委员会负责组织活动,他们将具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们组织在一起,进行相关培训,使他们了解Human Library的操作过程、增强与陌生人对话、沟通的信心与技巧。对招募的Hum an Book也有所要求:既愿意敞开心扉,具有宽容的态度、自信、诚实,又是一个好的倾听者。

2 在外语学习中应用Human Library理念的可行性

笔者作为一名高校外语教师,在了解了Human Library后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在高校学生的外语学习中应用Human Library是否可行。

从Hum an Library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初期的H uman Library活动,内容大都围绕人生经验、经历、技能、社会问题等。近来,Human Library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活动内容范围,不断向知识型、专业型迈进,理念也由最初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扩大到信息沟通和知识分享。例如,2009年3-6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了“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活动,主题包括留学篇、考研篇、实习(工作)篇、英语篇、科研篇,每期不固定地选择相应主题[6]。2009年5月,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举办第五届“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读者服务月活动,主题包括职业规划、科学研究、考级考证、出国留学等[7]。2009年10-12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又推出“以人为‘书’,与牛人面对面交流——鲜悦Living Library”活动[8]。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外语“活人”资源,以自愿的方式进行登记,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出借,与读者进行知识分享,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传递和素质教育,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完全可行的。

3 基于Hum an Library的外语学习活动的组织

由于Hum an Library在国内还属于新生事物,虽然已有些高校试着举办过此类活动,但还远没有普及,许多人甚至闻所未闻。因此,笔者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基于Human Library的外语学习活动。第一个阶段为模拟试验阶段,范围比较小,已于2009年12月进行完毕,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 Human Library活动,同时也是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摸索途径、总结经验。第二个阶段是正式开展活动阶段,计划于2010年3-6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下面将详细介绍模拟试验阶段的基本情况。

3.1 登记活人图书

模拟试验的第1步是登记活人图书。要想开展Human Library活动,必须有活人图书资源。由于是模拟试验,活人图书资源的组织采取指定的方式进行。首先此人在这方面必须有特长,在指定作为活人图书后要提前进行充分的准备,以便对借阅者确实能起到指点迷津或启发的作用。登记活人图书的项目包括登记名称、特长、来源和联系方式等,其中登记名称不一定是真名,可以是别名,但特长、来源和联系方式必须真实。本次组织的活人图书共有5“本”,均是本校的日语优秀生。本次日语学习活动登记的活人图书名单如表1所示。

表1 活人图书名单

3.2 编制活人图书目录

模拟试验的第2步是编制活人图书目录。根据活人图书名单编制活人图书目录,包括编号、书名和内容介绍等。只有编制活人图书目录,才能揭示这些活人图书。这与普通图书是一样的,图书不编目,读者就无法查阅到这些图书。因此,对活人图书要进行编号,起个书名,并进行相应的内容介绍。内容介绍要有特色,能够吸引读者。本次日语学习活动编制的图书目录如表2所示。

表2 活人图书目录

3.3 公布活动海报

模拟试验的第3步是公布活动海报。具体公布方式包括在班上口头通知、张贴纸质海报等,内容包括活动主题、借阅对象、借阅时间、借阅地点、主办单位、借阅方式和活人图书介绍等,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Human Library日语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海报内容

3.4 组织活人图书的借阅

模拟试验的第4步是组织活人图书的借阅。根据指定的时间、地点,对活人图书进行一对一的借阅,借阅时间通常控制在30分钟左右。由于活人图书只有5“本”,而且实行的又是一对一借阅,而借阅人数比预想的要多,其中不乏第一次遇到借阅活人图书这种现象而出于好奇心前来观看的。结果有些读者想借阅,已经没有图书了,只好在一旁等待。等到其他读者将图书归还了再借阅。本次图书借阅情况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活人图书借阅情况统计

3.5 在留言簿上留言

模拟试验的第5步是在留言簿上留言。在现场,放有两本留言簿,分别供活人图书和读者留言使用。读者包括已借阅到图书的读者,也包括未借到图书的潜在读者。活人图书和读者随时可以针对此次活动留言,包括建议和意见,这有助于日后提高活动质量,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比如有的读者留言说:“感觉此次活动很新奇,借的是人,人充当图书,以前没有听说过,不过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互相交流,想问什么就问什么。”也有的读者留言说:“图书少,借阅的人多,能否可以多人同时借阅。”还有的读者留言说:“借阅时间和地点灵活一些就好了。”等等。

4 Human Library外语学习活动经验总结

基于Human Library的日语学习摸拟试验结束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问卷发放60份,回收48份,访谈对象6人。最后结合留言簿上的留言,笔者进行了摸拟试验阶段的总结。

笔者认为这次活动的收获是:(1)读者深受活人图书的启发和鼓舞,增强了平时学习日语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日语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有的学生平时日语学习不放在心上,认为上了大学,应付应付就可以了,但参加该活动后,受到活人图书的熏陶以及其他读者的影响,对日语学习开始加以重视。(2)活人图书作为被借者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有一种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也进一步增强,同时通过交流,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利于自身的完善和进步。比如,编号为“20091204”的活人图书说,给其他读者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心得,感到特别高兴,自己虽然对这方面已经比较了解,为了更好地解答读者的问题,事先仍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该活动促使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3)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班级的和谐。比如,有的学生说,参加该活动使同学们或系友之间在日语学习上相互进行交流,不仅提高了日语学习的兴趣,学习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友谊,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这次活动发现的问题是:(1)一对一借阅造成了资源利用方面的浪费,出现借阅者多资源少的情况,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有的学生想借阅但感觉时间不合适,也有的学生感觉自己找地方自行交流更好。调查得知,有30%的读者认为,借阅时间应该进一步调整,读书的地点也不应该固定在指定的地点。(3)经过调查,多数活人图书认为总是重复解答相同的问题,时间一长感到乏味,不容易坚持,对此应该想办法加以解决。

笔者认为,在2010年3-6月开展此类活动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增加网上通知形式,网上通知具有持久性和可查性,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制约,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要充分加以利用。(2)招聘活人图书的范围可以扩大到其他院校,这样便于找到更优秀的资源和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3)在活人图书目录公布后,时间和地点可以灵活掌握,只要不影响双方的正常作息可以自行约定。如果读者有问题不能到现场,可以通过电话等形式直接向活人图书咨询,以作为不能到场借阅的补救措施。(4)成立Human Library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流通工作,从而建立起举办日语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5)读者借阅时,在时间和地点允许的情况下,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借阅者也可以同时加入进来,变一对一借阅为一对多借阅,以节省资源,提高效率,这样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产生共鸣。

总之,Human Library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分享模式,在外语学习中充分加以运用,对增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 The H istory of The H uman Lib rary.[2010-1-10].http://hum an-lib rary.org/the-history.htm l

2 What is the H uman Lib rary?.[2010-1-10].http://human-library.org/w hat-is-the-living-lib rary.h tm l

3 Major changes in 2010.[2010-1-10].http://human-library.org/major-changes-coming-up-for-2010.h tm l

4 W hatisa Living Book?.[2010-1-15].http://human-lib rary.org/w hat-is-a-living-book.htm l

5 H ow to become an organizer.[2010-1-15].http://human-library.org/how-to-becom e-all-organiser.h tm l

6 特色板块——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2010-2-4].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1799

7 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五届读者服务月.[2010-2-20].http://www.lib.tongji.edu.cn/infoservices/2009may/M07.htm l

8 以人为书,与“牛人”面对面交流.[2010-2-20].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2079

猜你喜欢
活人日语外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倔强夫妇”35年种树80万棵 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38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大山教你学外语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
场活人安生态美——记溆浦县国有林场改革
林业与生态(2016年3期)2016-02-27 14:24:15
大山教你学外语
画像背后藏着活人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外语学刊(2011年6期)2011-01-22 05: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