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强 姜海 张雁 曾家琳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光盘成本的降低,随书、随刊光盘越来越多。随书光盘是书的应用工具和延伸,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为方便读者使用随书光盘,很多图书馆搭建了随书光盘的网络发布和下载系统,众多随书光盘数据库管理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共享,导致很多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让随书光盘也能像编目数据一样在各馆之间资源共享,并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与技术平台[1]。鉴于这一设计理念,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开发了基于WEB管理和利用的“图书馆随书光盘馆际共享系统”,实现了随书光盘的多馆共享利用。2008年底我馆和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大连外国语学院图书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图书馆正式建立了基于该系统的随书光盘馆际共享合作关系,以期共建、共享、共用。
系统的具体工作流程是:读者通过OPAC获取一种图书的书目信息,如果该书有随书光盘,在该书的OPAC详细信息页面上会列出该光盘的链接地址。用户在点击超链接地址时,成员馆服务器自动在本馆服务器中搜索,如果有则自动下载;如果没有则提交检索信息到信息中心,搜索其他成员馆是否有该光盘,发现光盘镜像,自动返回链接地址,供检索者直接从其他成员馆服务器下载。在检索本地服务器或者在信息中心检索其他成员馆服务器的过程,对用户都是透明的,用户只需要点击下载,其他的工作由成员馆和信心中心的服务器自己沟通解决。系统结构如图1。
图1 系统网络结构
信息中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总控制中心,它存储着所有成员馆的随书光盘信息。信息中心的数据库结构为:ISBN、馆地址两项,以简化信息中心的数据结构,提高检索速度。通过 ISBN做“桥引”可以找到资源存放馆的地址。通过馆地址,可以知道该馆有哪些资源提供给成员馆共享。作为随书光盘资源共享的信息中心,不存储具体的随书光盘内容,而只存储资源所在馆的地址信息。成员馆的资源采用分散存储方式在本馆服务器存放。分散存储的优势就是充分利用资源,成员馆可以参与共建,达到共享。
成员馆作为随书光盘馆际共享系统的一个基本单元,本身也是独立的,在没有与信息中心联系之前,独自承担随书光盘的管理、使用任务,随着与信息中心的对接,成员馆则成为整个馆际共享系统的一个成员,能显示自己的资源,共享其他成员馆的资源。
读者通过图书馆的检索OPAC系统书目,当检索到含有随书光盘的书目时,在OPAC记录检索详细信息页面会自动出现该条记录的随书光盘链接,点击便可以进入随书光盘系统页面,实现在线浏览信息、部分下载或全盘下载;读者也可以在随书光盘系统中直接查找自己所需的光盘,当检索到光盘记录时,也可以通过点击题名直接进入OPAC书目信息界面,查询相关联的纸型书目的详细信息。
图2 随书光盘系统界面
3.1.1 图书馆OPAC
含有随书光盘的书目,OPAC记录检索页面会出现该条记录的随书光盘标示(marc的215e字段)和电子资源链接(856字段),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光盘下载页面。
3.1.2 图书馆随书光盘系统
在图书馆主页上的随书光盘系统检索界面(如图2)中直接检索自己所需的光盘。系统检索提供题名、责任者、索书号、分类检索等途径,并可在结果中再检索;在“分类检索”时,系统会自动弹出分类界面让读者选择自动检索;系统还可限定仅检索已经上传的光盘。
同时系统检索界面还提供下载热点光盘(根据下载次数统计)和最近新到的随书光盘一览表,读者可自行浏览检索。若本馆没有存储所需要的光盘文件,系统2秒钟后会自动查找共享资源,也可以在系统自动转向资源地址之前点共享搜索的地址,即手动共享搜索,检索到后会转到本馆光盘系统的下载页面。
进入下载界面后,读者点击光盘图标或点“展开光盘内容”,即可浏览光盘内容。下载之前,系统需要读者身份验证,成功后方可下载文件。系统提供压缩文件内的单个文件下载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下载某些文件,而不必全文件下载,以减少占用个人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在整个光盘文件下载状态下,系统支持多线程下载,可使用flashget、Thunder等支持断点续传的软件下载。
如果本馆没有所需要的光盘,系统将自动连接到合作馆服务器。当读者在有网络流量限制的情况下,可选择“申请转载”,使服务器自动将光盘资源由共享馆传递到本馆,日后再在本馆下载。转载请求受理后,一般在22点以后到早上 8点前系统空闲时间段,由系统自动转载,也可在非自动转载时间由管理员手动启动转载,转载完毕后系统自动发送成功转载信息给读者,提示读者下载。
无论随书光盘文件是否存在本馆镜像服务器中,读者检索后点击该随书光盘题名后都会弹出下载页面,只是通过“下载地址”的内容显示光盘文件的存在状态,若“下载地址”显示“此文件不存在”,说明没有该光盘,系统会自动给出“点此申请”的超级链接提示,点击该链接即可将申请发布信息发送到本馆服务器。
在光盘检索界面点击“直接申请”,也可完成随书光盘的发布申请。在直接申请界面,“ISBN”、“书条码号”和“索书号”三者选填其一即可,点击“提交”即完成申请。
当读者下载光盘文件后,发现光盘与书不匹配或文件不能正常浏览等问题时,可在光盘内容显示页点击“反馈”,打开随书光盘反馈页面,将光盘的错误信息提交到图书馆,等待管理员处理。
读者在登录光盘系统时,即可收到系统所有相应通知,包括所申请光盘发布的处理结果、反馈意见结果。
随着随书光盘种类、数量和容量的迅速增长,无论从有限的服务器存储空间和上传工作人员工作量,还是从随书光盘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角度来说,若全部上传发布似乎都不太可能。我们采取“即需即传”策略,读者有需要申请,就把相应光盘文件压缩上传到本馆服务器上。
管理员每日查看有读者申请后,找到相应随书光盘,在管理信息申请页面(图 3)选择要上传的光盘MARC号,把光盘放进光驱,点击“压缩”,就可按系统自动分配的编号命名压缩光盘为一个RAR文件实现在线上传。某些书可能带多张光盘或者是DVD,若超过2G,就被自动切分多个700M 左右的压缩文件。点击管理页面“上传窗口”打开 FTP上传窗口,然后根据该文件的文件名选择要上传的文件并复制,在上传窗口内粘贴可实现直接上传,上传前一定要保证压缩的文件名与数据库中一致,否则系统认为该文件未被上传。如果光盘必须作成ISO文件,可选择.iso格式上传。若上传的光盘文件有问题时,可随时在线删除并重新上传。
图3 随书光盘系统管理界面
如果本馆没有该书的光盘或者该光盘损坏不能读取,需要共享馆帮助,通过点击“转”打开随书光盘馆际互助申请页面,选择发送请求的目标馆和ISBN后,点击“发送”,即可完成向共享馆发送互助申请。
当申请的光盘成功上传后,点击“删”链接,删除申请信息,同时系统自动发送成功上传信息给读者。若请求的光盘因有加密保护而不能上传时,点击“证号”链接,系统将删除该申请记录,并发送资源上传不成功的邮件提示读者,同时也发通知给读者。
另外管理员还可根据读者反馈的问题,对上传光盘文件进行查看、处理。
我馆使用的是汇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下,主要用010字段(ISBN号和获得方式)和215字段(载体形态项)来反映随书光盘信息,启用856字段定位到相应压缩文件的 URL,就可以将随书光盘直接通过 OPAC系统发布出去,该地址是用随书光盘存储服务器IP地址与书目记录号(汇文系统数据库中唯一标识)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系统可以访问汇文Oracle数据库,并可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通过点击管理页面的“批量处理”,系统就会自动分析书目数据的010和 215字段是否有光盘信息,并根据 801字段的数据来判断录入时间,可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将随书光盘地址注入该记录的856字段。
同时也支持单条MARC记录的修改和856字段的添加,实现在线编辑MARC信息。
在共享统计页面,可在设定的起始时间段,分别对本馆内下载量、本馆读者外馆下载量、外馆读者在本馆的下载量、本馆读者下载总量进行统计,并可对光盘的使用率进行升序和降序统计,以便跟踪分析随书光盘的使用情况,如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没有使用,可考虑转移至不用的存储器上或者删除,以腾出空间。
因涉及到馆藏书目的写入操作和文件删除等“危险性”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数据丢失或错误修改,所以把管理员划分为超级管理员和一般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拥有全都的操作权限,一般管理员针对不同的工作分配不同的权限,比如只分配给上传工作人员上传权限而不给删除、修改等权限。
图书馆对随书光盘进行网上管理和共享服务,虽然方便了读者阅读利用,提高了随书光盘的利用率,但却很容易侵犯作者的著作权和出版社的版权。2001年2月国务院通过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贮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图书馆作为“软件的合法复制品所有人”,服务对象必须是一定范围的读者,即本校的师生[3]。对于合作馆的读者,一般是依书找盘,合作馆购买了图书也就拥有了阅读光盘的合法权限,只不过下载阅读的是其他合作馆已加工好的电子资源。对于没有购买的图书的光盘资源是不允许共享下载的。我们通过IP地址和读者身份验证来限制服务范围,控制随书光盘资源的用户群,一般只限本校和合作校的师生的学习和科研所用。另外我们在图书馆的随书光盘共享系统的主页的显著位置张贴“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禁止网络非法传播”的告示,在发布光盘的同时发布光盘的全部版权信息。
随书光盘中具有版权保护功能的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考试类光盘,根本无法正常上传,即便通过“非常”手段在本地生成镜像文件后成功上传,读者下载光盘镜像文件后,仍无法达到使用的目的。还有一些格式比较特殊的随书光盘,如CD音轨文件和一些视频格式的文件等,无法正确生成光盘镜像。
1 何继红.随书光盘馆际共享模式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7(11):117-120
2 于源,周庆林.ISBN作为随书光盘馆际共享桥引的研究.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1):107-109
3 贺延辉.随书光盘上网管理及其版权问题辨析.河南图书馆学刊,2003(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