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在世博

2010-05-30 10:48黄祺吴轶君
新民周刊 2010年39期
关键词:习武二妹武当山

黄祺 吴轶君

武当道教功夫团的成员也都是武当道教功夫学院的学员,除了习武,还要学习道家经典和哲学思想。学员中最小的8岁,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

“倚天剑还在不在?”这是武当道教功夫团教练潘敬元在世博会里遇到的最好笑的问题。除此之外,观众还喜欢问:你是道姑吗?为什么要出家呢?

被问多了,潘敬元干脆笑而不答,因为这些问题,实在一句话说不清。

来自武当山的“武当道教功夫团”难得出山,他们也并非一个为了商业演出而存在的团体。事实上,世博会驻演3个月,是这个团队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为排练世博会节目,学员们放弃了每年仅一次的假期——春节。

之前,他们偶尔应国外道教团体的邀请,出国演出。绝大多数时间,这些学员们隐于武当道观,终年习武修炼。正因如此,这个团队的每一个节目和一招一式,绝看不到敷衍观众的“花枪”,都是由内而外用足了气力和精神。

武当道教功夫团的成员也都是武当道教功夫学院的学员,除了习武,还要学习道家经典和哲学思想。学员中最小的8岁,最大的不过二十出头,但不管年纪再小,一旦打起功夫,眉宇间就有风轻云淡又英武洒脱的气息。

我们的道教知识实在很少,所以我请教总教练李在峰,该称呼他们为道士还是别的。李在峰说,准确地讲,他们都尚未入道门,他们是弘道者,是真正的道人与世人之间的桥梁。

数百年中,道教有“道不乱讲、技不乱传”的说法,而像潘家三姐妹这样的弘道者,却已经可以给老外开课。她们会简单的英语,班上也有翻译,但要跟外国人讲道家哲学,却真是不容易讲得通。大姐潘科铭说,她读了不少外国哲学书籍,试着用外国人比较熟悉的西方哲学思想来解释老庄。她们是现代化的桥梁,经常收发邮件解答与学员们联系。

潘敬元告诉我,武当山上有很多多年隐居的道家修行者,其中有三个隐士,她见过两个。一个终年赤脚,被年轻人们叫做“赤脚大仙”。这些人见到像她这样的道家习武者,会谈上几句,探讨道家理论,如果是一般世俗之人,他们会避而不见。这,大概就是“桥梁”的具体体现。

因他们仅是弘道者,团队的成员并无特别的禁忌,伙食随着住宿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学生们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刚开始吃不惯,上海的菜味道淡。”宿舍离马路不远,刚到时,这些习惯了晨钟暮鼓的学员,被马路上的喧嚣吵得睡不着,现在,倒也习惯了。团队里最惹眼的是潘氏三姐妹。三姐妹出自东北中医世家,受到家庭的影响,对传统文化自小有着独特的兴趣。二妹潘敬元第一个学武,大姐潘科铭和小妹潘科狄跟着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武术。如今最小的妹妹也近成年,父母亲问三个女儿将来准备做什么,她们三人都表示要留在武当继续学习。潘敬元说,她们的选择让父母有些意外,虽然当初父母支持她们习武,但都以为两三年后会回家做其他事,没想到三个女儿与道家如此有缘,尽然不愿回去。

三姐妹在武当山有各自的专攻,大姐学中医,因世博会演出耽误了今年的医师资格考试;二妹学易经;三妹学女子养生术。二妹潘敬元会“算卦”,不过她淡淡一笑说,算卦只是易经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她不给外人算。会不会出家呢?三姐妹都说,一切看缘分,也许会也许不会。

大隐在世博三月,并不比在武当山上轻松。一早起床晨练,晨练后有书法、笛子、古琴等培训,10点集合乘大巴到世博园,准备11点半的第一场演出。中午回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吃饭、午休,下午还有两场演出。每天三场演出已经达到平常山上的运动量,驻地到演出场地来回奔走、梳妆准备,耗去很多时间,再加上上海湿热难当,每个人回到宿舍都筋疲力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2岁的杨金达背《道德经》给我听。他背不完,因为到武当山才5年。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他也答不出。一旁的学长解释:小孩子就是背,会背了才能悟出其中的意思。功夫团里最小的团员是上海男孩郝为正,去年随父母到武当山,因为身体不好,父母让他练武强身,在武当山住了一年。“现在身体好多了,而且,孩子从小学些传统文化,一定有好处。”郝为正妈妈说。郝为正要上小学了,以后只能暑假再去武当山。

观众席上也有一位上海妈妈,身边是只会讲外语的金发碧眼的少年儿子。“武当太极道”表演解说词文绉绉,裹挟着不少道家理论,这给上海妈妈的翻译带来不少困难。金发少年一知半解,直到一帮小朋友上场,他才稳稳坐住。台上孩子表演太极养生功,盘腿打坐并伴有上肢的伸展,金发少年被吸引,自己也在椅子上盘起腿来,照猫画虎。

刹那间,少年的神色,在古风悠长的道教音乐中,也跟着安静、持重起来。

猜你喜欢
习武二妹武当山
半街香
二 妹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二妹和她的空寨子
武当山·紫霄大殿
登上武当山
小周恩来习武强身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