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祥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眼满足群众接受更公平和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举措。白下区地处南京市商业中心地带。近年来,针对过去初中“规模小、资源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基本状况,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教育布局的调整,薄弱学校的改造,进一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进程,实现了中心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并成功创建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和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
一、加强课程领导,规范课程管理,扎实推进初中素质教育
1. 强化课程领导责任,严格落实课程计划
国家课程体现国家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的质量标准。我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规定,促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区坚持做到“五个强化”:一是进一步强化课程计划的意识,提高校长的课程意识,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推进和有效实施;二是进一步强化课程领导责任,明确课程计划实施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整体建设;三是进一步强化落实课程计划的自觉性,提高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意识;四是进一步强化课程实施的规范性,坚决纠正随意加深教学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五是进一步强化课程计划监管和指导,积极引导学校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特色。
从实施效果看,我区初中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学校和教师进一步统一了校本课程实施与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校长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二是进一步规范了校本课程的过程管理。我区制订本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实施方案,规范实施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比如南京三中的“业余电台”校本课程已形成了自己特色,不仅在区内校本课程开发上起到了示范作用,而且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是进一步完善地方课程建设规划,建立了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定期研讨机制。四是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了校本课程组织管理与评价制度。2009年南京三中参加全市校本课程案例设计与评审分别获省一等奖。五是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管理的培训与指导。2009年我区先后两次围绕“校本课程建设及教学常规管理策略研讨”进行了主题研讨活动,同时邀请专家就“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与过程管理”进行了专题培训。
2. 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健康和快乐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我区严格落实省、市关于阳光体育运动要求,从制度上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初中将阳光体育运动与大课间活动结合,从课程上把活动安排明确纳入课程表,积极培养阳光少年。全区各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从形式上突出了多样化、特色化,促进了“大课间”的特色发展。2009年全区组织了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展评,设立了最佳展示奖、最佳创意奖、最佳规范奖等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全区初中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落实,更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创建。
二、创新德育工作,着眼全面发展,实现办学质量的高位均衡
1. 坚持德育创新,树立全面育人观念,切实推动班主任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的创新,需要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为此全区初中德育工作突出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进一步规范德育常规建设。各校强化“一日德育规范”,着力行为规范的训练,着眼学习习惯的养成;二是进一步规范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基本素质的培养。2009年我区组织开展了“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是进一步突出班主任队伍的高端培训,更新骨干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四是进一步加强研讨,推进班主任研究团队建设。我区部分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道德研究所合作组建了班主任研究团队,组织了“随园夜话”沙龙活动,围绕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创新进行研讨。五是进一步加强“教育博客”在班集体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切实推动学习型班集体建设。
2.着眼均衡推进,强化质量意识,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1)稳步推进质量管理。我区坚持以内涵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初中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我区认识到,初中办学质量的提升有赖于初中教育的均衡发展,为此,采取了质量管理的系列举措: 一是推进了“一把手”进课堂活动;二是建立了教学校长定期研讨制度;三是建立教学视导与回访制度。另外,我区坚持从关注义务教育机会公平向关注义务教育的质量公平转变,引导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稳步提初中办学质量。我区不仅明确质量推进的成效看结果,也看起点;而且认识到质量推进看过程,也看方法,从而切实推进“轻负担、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与学校共同制定质量发展性目标,既包含基础性发展目标,也包含奋斗性发展目标,进一步增强了抓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规范素质教育评价。推进素质教育评价工作是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举措。我区重视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督导制度,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全面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制度、教育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和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我区对每一所初中学校的办学质量的评估,不仅要看素质教育是不是真正得到了落实,还要看学校是不是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学生是不是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区的初中素质教育的评价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三个层面的评价。对于学校评价重在“看发展、看提高”,重在价值判断而不仅仅是事实判断。
三、立足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着力建设好每一所初中
1. 更新观念,强化依法办学的意识
我区坚持贯彻和落实《义务教育法》。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等“五严”规定。我区及时组织全区各初中学校认真学习“五严”规定,加强文件精神的解读,明确政策界限,把握政策尺度,把各初中校的办学思想统一到“规范办学行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上来,初中办学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立足管理,规范初中招生的行为
(1)强化常规管理,确保巩固率不降低。我区坚持以常规管理为抓手,以检查促落实,以规范上水平,将规范办学融入学校常规管理,变常规管理为管理常规,回归教育的应然常态,突出重点学校、重点问题,抓小事、抓细节,力求抓牢抓实抓细,解决实际问题。我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对全区初中有计划的进行教学视导和专项督导,对各学校的巩固率进行了专项检查,切实防止非正常原因的辍学和生源流失。从检查效果看,全区初一年级在校生巩固率达100%,2009年初三毕业年级巩固率达99.71%。
(2)强化依法办学,规范招生管理。严格落实就近入学政策。近年来,根据区情和学校布局,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各学校认真落实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坚持“就近入学,整合资源,稳步推进”的原则,保证就近入学的要求落实到位。从本区的初中招生情况看,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能严格按照计划招生,并坚持规范招生,适度控制择校,严格“免费”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民工同城待遇。同时我区积极维护教育公平,健全帮扶弱势群体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工作机制,落实市教育局的“助学券”政策,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除相关费用,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比如南京二十八中成立了“爱心班”,对品学兼优的特困家庭提供了全免费义务教育。
3. 强化安全,优化校园学习的环境
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我区要求各学校牢固树立“校园安全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预防控制学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区严格督促各初中校制定了“校园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预案”,不断强化校园安全无小事的认识。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区各初中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我区各初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各校园均建立了校园环境保洁制度。走进各初中校园,校园地面整洁,环境宜人,洋溢着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据初步统计,我区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等一批学校已成为省、市绿色校园,南京第三初中近年来被评为省文明校园,南京市瑞金路中学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健康促进学校银奖。
四、着力基本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为初中办学提供优质保障
1. 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办学基本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推动硬件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均衡应该鼓励发展、鼓励分类发展、鼓励特色发展,不要追求“高度一致”,而应实现“各得其所”。教育均衡发展的最高境界,应当是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此,我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学校办学标准的均衡配置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目前,初中学校做到校校通网络,班班配多媒体,使区域内初中学生基本享有同等的学习生活条件。
二是及时保障生均公用经费的落实。我区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安排资金时优先考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进一步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我区在全市率先落实生均公用经费省标准,在政策上为均衡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2. 加强区域性研修培训,推进教师队伍均衡发展
我区确立了教育强区的战略,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和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教育优先发展策略,形成了“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服务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的基本共识,认识到“抓队伍就是抓发展后劲、抓可持续发展”,也就是抓“第一要务”。另外,我区加强了新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以及省特级教师的分类管理与分层考核,建立了年度考核与评价制度,通过网络展示、个人汇报、专家组评议等多种考评方式,进一步促进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区初中素质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强调抓“三个基础”:基层队伍、基础建设、基本制度。为此,我区积极拓展教师培训形式,创新培训方法,积极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全市率先成立了区域性教师发展学校,为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成立了6个“中学特级教师工作室”,有计划的开展“特级教师工作室”教学展示活动。推动了部分初中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加强校际合作,通过校长和教师交流、优质课示范、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管理等措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共享;重视科研促进教研发展,以“个人课题”为载体,积极推进教育案例研究与教育叙事研究;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以白下教育网和白下区教育叙事平台为载体,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建立了优质教育资源库,为全区初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致力教育创新,重视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1. 以新课程推进为抓手,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改革与创新是推进学校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区坚持以新课程实施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导学校以科研促教研,不断加强教研活动方式、教研管理以及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践。比如研究制订《白下区中学教学管理规范》、《白下区科研管理规范》,把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聚焦到课堂教学上。具体做到:
一是聚焦课程,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与规范管理。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课程规划意识,着眼教学过程管理的创新,积极推进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区以“区域性质量管理中教学视导的方式的创新”为主题,组织全区中学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教学质量过程管理中着力点。从实践效果看,我区继“天地对话”特色创新项目活动之后,2009年12月我国首颗青少年科学实验卫星——“希望一号”日前在太原发射成功,南京三中的部分学生受邀现场观测,同时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学生业余卫星监测站”。
二是聚焦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与活动创新。持续开展大规模调研听课工作,要求教研员深入各初中进行蹲点调研,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诊断,加强个别化研究和指导。我区围绕“小班化高效课堂与教学管理创新”召开了全区主题研讨现场会;围绕“集体备课的方式变革与实践创新” 组织全区教务主任开展集中研讨活动;在校长和教研员的帮助下,全区初中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自主研制和修订改进计划,稳步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聚焦课题,推动“个人课题”与学科教研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科教研的实效。我区坚持以课题引路促进教研创新。2009年南京市教师“个人课题”立项数我区居全市前列,区教师进修学校独立申请的“区域性校际教团队的创建、实施与绩效评价研究”被列为江苏省“十一五”教学研究重点课题。目前仅2009年度全区就有7个“十一五”省级立项,9个市级“十一五”课题立项。
2. 以教育创新为着眼点,加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我区着眼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切实加强创新人才基地的建设,不断加大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南京六中是十分重视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培养,与南京公园路体育运动学校共同尝试“教体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办学效果,同时学校成立2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管乐团在荷兰“国际CKE音乐节”上获得金奖。南京三中是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作为高水平女子排球的人才培养基地,南京三中先后多次获得世界中学生女子排球比赛的冠军。同时我区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推广与培训。学校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科技创新大赛,2009年南京行知实验中学部分学生的生物科技创新论文获得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教育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种高位的均衡,各校之间各有特色。温总理指出,要重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因此,我区的初中办学将始终坚持回归教育的方针政策,回归教育规律,回归育人原点;坚持以校为本,办好每一所初中,以师为本,发展好每一名教师;以生为本,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白下区初中义务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追求,而且也是白下初中教育寻找素质教育之路的教育觉醒。
(作者: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责任编辑:樊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