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小家电挖到第一桶金
1982年出生的魏磊,家里不是很富裕。20岁那年,魏磊的父亲下岗,本就拮据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境。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毅然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他凑了6000元钱,在一家商场里做起了小家电的生意。第一年,就赚了7万元,淘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那时,我做小家电完全凭兴趣,没有相关经验,对市场也没有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加上投入精力不够,打第二年起,铺子就出现了亏损。”魏磊说。“随着科技发展迅猛,产品越是挤压越是卖不出去,此后连续几年一直都不景气,一度险些让他将老本搭进去。”但他一边告诉自己要坚持,一边寻求更好的致富出路。
80后改行卖包子
2007年,魏磊的叔叔魏祥军研制出了“魏老三大包”,首创了大包也能兜汤汁,普通的大包都是冷水和面,也就是常说的死面包子,口感差又不利于消化。而老魏却研究出发面兜汁包子,掰开包子,馅汁自然流出,而且面又有咬头,又筋道,魏老三的大包迅速受到大众认可。“排长队,买大包”成为岛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买大包有人常常排1个多小时的队,更有人感叹“仿佛回到当年青岛大包的繁荣景象!”。
看着叔叔包子生意客满盈门,魏磊就想着“跳槽”。而且,魏磊心想,叔叔卖的包子只有一个品种,都如此受欢迎,如果把产品线拉长,把品种做的多样化、做出形象,一定能把中式快餐包子做大。正巧这时,魏祥军愁扩大店面没有帮手,叔侄二人一拍即合,魏磊改行卖起了包子。
魏磊开始潜心研究做包子的道道,对于包子的制作,叔叔可以严格把关,魏磊就潜心做起了市场。面对洋快餐如火如荼,大包这样的中式快餐却默默无闻,他想起以前的青岛大包,也曾一度做得很红火,可后来消失了,他首先考察了他们是如何失败的,琢磨为什么当时他们没能做起来,哪里做得不好。最后,他总结了三点:东西一定要好吃;口味一定要保持住;在稳定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出新品种。凭借着独特的口味、合理的价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魏磊在第一年就赚了10万元。
叔侄俩又一起实验,吃了不行就扔掉,老魏说:“说实话,研究这包子,我包子都吃够了。”魏磊则说,自己对包子是又爱又恨。经过反复试验,最后确定了二十个口味的大包,并制作了专门的料包,用以保证包子口味的统一。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魏磊的包子也是花样层出,变出了彩色包子。拿送去幼儿园的包子来说,他就考虑再三,将胡萝卜汁、菠菜汁等和到面里,做出了五彩包子。不但小朋友喜欢,而且提高了营养价值。根据季节的变化,他又推出了野菜包,针对有些人喜欢复古的口味,推出了地瓜包……
看着生意红红火火,魏磊又开始琢磨着如何把包子店做大,“没有一个企业,自己做直营会做得很大。”要想做品牌,就要做加盟。他跟叔叔提议做加盟店,却遭到了叔叔的反对,老魏担心,做了加盟店,会抢自己的生意。而且,老魏想,有做加盟的时间,自己再开七八个店也是一样厉害。魏磊向叔叔保证:“加盟店绝不开在自己的地盘上。”最后,老魏同意了小魏的意见。经过严格筛选,魏磊把第一家加盟店选定为一直给自己提供冷鲜肉的客商,加盟店顺利开张,并且当月盈利,老魏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
注重肉品质量 正规厂家进货
魏磊十分注重品质的保证,“有一些小肉贩以便宜的价格给我送肉,都被我拒绝了。虽然正规厂家的肉制品价格贵一些,但从长远看是必要的。”包子是入口食品,他从开办第一家包子铺开始,除了要求包子的味道外,还将包子主料质量放在了首位。包子所需要的各种肉制品,他全是选用正规肉类厂家供货。“做包子和做人一样都要讲究诚信,只要将诚信放在首位,那么就一定能成功。”魏磊说,凭借着好的口碑,他的5家包子铺全都非常红火,初步估算一年赚了近70万元。
吊着顾客口味卖包子
在魏磊开的包子铺里,包子的价格1元到3元不等。店里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我第一天来做事,看着别人吃这个包子,馋得直流口水。”昨天中午,在包子铺里,有一名客人要打包30个包子带走,却被魏磊拦住了。“为什么要买这么多包子,您要送人?”“不送人,买回去每天早上吃几个。”一听这话,魏磊赶紧拉着这个客人,劝他不要买这么多包子,看到客人不解的表情,他赶紧解释,“不是我不想赚钱,这包子最多只能放一个星期,之后味就变了,不好吃啊。”
“做生意要看长远一点,我不希望客人天天来吃,要知道一旦吃腻了,他们就再不会来了。只有让客人‘吊着吃,才能留住他们。”魏磊说:“我想把自己的包子铺做成大品牌,像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
(责编:赵小林)